淮北大堤邵卡段生态建设方案的探讨

2020-01-18 21:43陈德忠
治淮 2020年4期
关键词:林带草皮大堤

陈德忠

一、河道堤防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堤防生态建设是河道堤防管理和开展水土资源保护的重要工作。河道堤防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载体,加强生态环境效益的开发及功能的实现,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力措施。在河道堤防两侧种植防护林木和花草,推进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和水景观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河道堤防生态建设既可防止水土流失、淤积河道,又有利于防洪查险。因此,开展淮河河道堤防生态建设是响应习总书记新时期治水新思想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淮北大堤邵卡段概况

淮北大堤邵卡段位于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及五河县境内,上起淮上区沫河口镇姚宋村邵家大路,下至五河县城关镇东卡村。此段是淮北大堤涡东堤圈的组成部分,工程级别为1 级,在充分运用行蓄洪区,结合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和怀洪新河等分洪工程,淮北大堤防洪标准可达100年一遇。

淮北大堤涡东堤圈总长635.6km,其中淮北大堤干堤长231.8km,邵卡段78.32km。邵卡段堤身草皮护坡总面积约249.7 万m2,硬化护坡约72.8 万m2。两侧护堤地总面积约5500 亩。

三、淮北大堤邵卡段生态建设的现状

1.防护林带

邵卡段护堤地迎水侧宽30m、背水侧宽20~50m。背水侧护堤地均是宜林地,绿化率覆盖率约70%;迎水侧护堤地80%为宜林地,绿化覆盖率为65%;林带树种95%以上是意杨。

林带保存率较低,整体生态效果差。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期安徽淮河管理部门加大投入,进行综合治理,营造淮北大堤绿色长廊,效果较为明显。但由于受到病虫害、台风、淮河高水位、干旱等自然因素和一些社会因素影响,造成林带稀疏段较多、绿化保存率较低。迎水侧护堤地没有建设防护林台,低洼地、水塘较多,形成部分空白段。

树种结构单一,无论是城区段河流或非城区段河流,大多数种植的树种为柳树、杨树等乔木,杨柳絮污染严重,同时未能够充分体现绿化林带的生态经济效益,尤其在河段绿化内缺乏观赏植物。绿化林带不完整、“老小树”较多,绿化理念相对比较滞后,整体景观效果较差。

树龄较长。由于围垦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林带栽植难度较大;为了保证林带绿化覆盖率,一些树龄较长、稀疏零乱、参差不齐的堤段不能及时更新。

2.草皮护坡

养护频次高,施工成本大。按照淮北大堤邵卡段草皮养护规定,通常每年开展7 次除杂控高等草皮养护,每次养护要使用35 台割草机,单次完成需要15 个工作日,夏季多雨季节,草皮生长相对旺盛,养护周期会缩短,需要加大修剪养护力度才能够确保良好的效果。每个养护周期需投入经费约12 万元,劳动强度高,成本较大,背负式割草机安全性能较低。

草皮主要以野生爬根草为主,纯度不高。爬根草靠根茎趴地繁殖,由于控高频率较高,草皮无法繁衍生息,造成阔叶杂草及茅草较多,一方面影响整体草皮美观效果,另一方面增加了草皮养护的难度。野生的爬根草不属于美化草皮,品位不高,在每年4~10月份可达到一定的绿化效果,但其他月份会受到温度影响而枯萎,无法达到绿化效果。

针对草皮存在阔叶杂草及茅草问题,养护单位一般采用药物进行除杂,药物除杂除造成二次污染外,还会造成堤防土壤裸露丧失生物防护功能,影响整体的工程安全美观。

四、生态建设方案

为解决林带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制定、落实堤防生态建设整体规划方案,进而提高淮河堤防的防护林建设和草皮护坡质量。

1.生态林带建设

一是重视河道堤防生态建设的景观效果。在建设林带时需要选择良好的苗木进行栽培,因地制宜,更新改造树种,以生态建设为中心,多元化、多品种栽植,尽可能使用一些常绿树种,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

二是要考虑周边群众的意愿,形成集经济效益、休闲功能为一体的防护林带,采取多种配置方式,实现生态经济效益以及景观效果的良好统一。

三是做好防护林带建设的抚育管护工作,充分发挥 “河长制”“林长制”作用,严控沿堤群众在林带内耕种农作物。在防护林带苗木栽植之后,需要连续进行2~3年的抚育工作;建设防护林台,更新树龄长、较稀疏的林带,提高林带整体效果;结合美丽乡镇建设,做好堤防与乡村绿化的有机结合,既可美化乡村,又有利于堤防生态建设。

2.生态草皮防护

改变养护措施,避免药物除杂。按照要求进行机械修剪,使其能够满足相应的工程管理和草皮护坡养护要求,减少除杂控高的次数,给草皮繁衍生息的时间。季节性杂草可采用人工拔除的方式及时清除,防止杂草生长过旺。

更新改造野生爬根草。结合近年来的实验结果,堤坡草皮最佳种植季节为秋季,该季节气温条件适合草种出苗,且受杂草影响程度较小。品种可选择矮化高羊毛、早熟禾或黑麦草等品种,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各品种休眠期、绿化期彼此交错,可减少病虫害的影响,而且耐干旱,能够确保常绿景观效果和良好的生态防护功能。

选择适宜的气温季节。混播和养护操作在混合播种前需要确保气温适宜,全面开展药物喷洒的操作,减少后期由于杂草对于新草皮生长产生的不良影响。

控制播种深度。混播深度不能较深,通常控制在3~5m 的范围内,播种后需要结合具体的外界环境变化,采用草帘等进行覆盖,确保新栽草皮能够获得良好的水分营养,提高出芽率和成活率。

加强管理、防止损坏。在草皮未成形的阶段需要做好管护措施,杜绝生禽啃食,及时补植,防止裸露段杂草过度生长,确保能够充分发挥生态防护的效果。

五、生态堤防的功能体现

通过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能够提高堤防防护能力,进而有效保障堤防安全生态功能,使其具有净化水体、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功能,增加河道的绿化形成稳定植物群落,以改善目前堤防的生态、景观功能和人文功能。由于淮北大堤已建成60 余年,具有水文化历史,将文化特色融入到生态堤防设计中,可提高整体的美感休闲功能,通过景观设计能够使人们接近自然,融入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此外,在沿堤景观带建设中设置多种运动措施和自行车道,能够为不同年龄段的公民提供休闲锻炼场所。

六、结语

采取生态建设管理措施后,大规模的堤防绿化,尤其是草坪建设和防护林带的建设工作开展,对于完善堤防的生态防护体系,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实现低投入、低成本管护,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针对淮北大堤邵卡段近年来生态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对草皮护坡、防护林带的管护进行阐述,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猜你喜欢
林带草皮大堤
阅读理解专练(五)
西藏地区草皮移植技术在铁路、公路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太湖牛腰泾段大堤施工安全风险防护措施探讨
冰岛草皮屋
不同配置乔灌混交林防风效益的风洞试验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城市防洪安全问题与防治策略
一个村子的草皮经济学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