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利用
——以北京市大兴区图书馆为例

2020-01-18 23:41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兴区小人书年鉴

闫 莉

(大兴区图书馆 北京 102600)

近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重视,而记载当地传统文化的图书被归之为地方文献。地方文献记录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广,它可以记载本地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建筑风格、经济发展,甚至可以记录环境变化及地貌特征变化等信息。地方文献的实用价值和参考价值越来越重要,因此收集和整理地方文献逐渐成为各地方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收集地方文献的意义

随着年代的推移,一些年代久远的反映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人文特色的地方性图书资料留存数量不多。因此及时地收集和入藏地方文献能对这些资料起到收藏和保护作用,意义重大。图书馆作为一个地方文化的象征,将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入藏,以供需要的读者和研究人员查阅,不仅是其社会职能,同时也是其担负的社会责任。

在反映地方特色的图书中地方志可谓是最为全面的资料,但在无特殊情况下,地方志二十年才重新编纂一次,这种更新周期无疑是跟不上时代变迁的步伐的。因此为了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资料服务,图书馆必须要从其它能反映地方特色的图书入手,收集入馆。地方文献已成为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体现出的地方特色,是有别于其他馆藏文献的。

二、收集地方文献种类、途径和方法

(一)地方文献的种类。地方文献的种类繁多,可根据当地的地方特色来界定,内容可以包括历史、地理、人文、政治、经济等。在收集过程中不光要收集有ISBN号的正式出版物,还要收集一些非正式出版物。最常见的地方文献包括地方志、年鉴、资料汇编、图录、大事记、会议记录等,也包括流传于民间组织的一些文集、图册、本土童话传说故事汇编等资料。

笔者所在的北京市大兴区图书馆目前收集的地方文献不仅包含了以上的常规文献,还重点收集了有关于老北京的传说、年味故事、风味小吃、穿戴风格、四合院等特色文献;另外还收集了故宫、颐和园、圆明园等古建筑的建筑历史文献等。图书馆在收集纸质图书资料的同时还收集了一些老物件,如小人书、粮票、布票、饭票、各种老图章、袖标及老式电视、老式收音机、老式唱片机、BP机、大哥大、满族人烟袋锅等资料。图书馆专门定购了书柜、陈列柜来陈列这些图书资料及老物件,为读者查阅和浏览提供了方便。

(二)收集途径和方法。1.图书馆和出版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收集地方文献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工作。对一些新出版发行的图书资料,可以直接向出版商定购或者从编者那里收集。这需要安排专人经常联系出版机构发现有用线索及时安排定购,避免遗漏;2.走访收集方式。对于一些以前出版发行的、但没有被及时收集入馆的地方性资料只能采取走访式收集方式。笔者所在大兴区图书馆依据本地区特点,制定了十年的收集计划,并按照镇、乡、村为单位逐一走访,和重点村镇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定期下村走访,搜集信息及资料;3.设立专门机构指派专人负责收集工作。收集地方文献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因此图书馆应设立专门的机构,设置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有关地方文献的相关资料,熟悉地方文献的范围,制定好计划,有计划有重点地下到乡,村里开展收集工作,避免盲目和做重复性工作;4.建立本土作家资料册。本土作家对本地区的发展历程大多比较熟悉,这些作家写出的本土作品中也多涉及到本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和历史变迁,因此收集本土作家的作品也是收集地方文献的一种渠道。大兴区图书馆和大部分本土作家建立了联系档案,密切关注他们出版发行的作品,以便于将合适的作品及时收集入馆,及时获取资料线索,确定收集方向及内容方向;5.为科研人员提供课题性服务,建立合作机制。为研究地方志、年鉴等研究人员提供课题性服务,并与其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当科研人员有成果出版后,图书馆能第一时间收集到新版的地方性图书资料;6.建立读者资料群。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利用,网络信息统计成为最快捷和最直接的方法。因此可以建立一个图书馆地方文献读者阅读群,读者可在群内交流有关地方文献阅读和利用心得及相关信息等,从中也可以发现某些收集地方文献的线索。工作人员要经常关注群内有用信息,及时将有用信息整理建立资料档案存档备用。另外,还可以每年制作一个大数据对照表,统计读者的需求和关注点,根据这些热点问题制定收集计划,定向收集。

三、 对地方文献整理和利用策略

(一)建立独立的地方文献资料室。收集地方文献是为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读者,因此建立一个独立的地方文献资料室是非常必要的。资料室应配备好桌椅、手套、复印机等。

(二)建立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难度较大,每年新书的出版发行量也不多,因此在整理地方文献时可考虑建立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数据库建好后上传到图书馆网站,这样也增加了本馆的数字资源。数字资源方便快捷的阅读方式受到大多数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的青睐。尤其是遇到特殊时期,不能到馆阅读,但可以通过下载图书馆的APP,登录后阅读到相关文献。新冠病毒暴发以来,大部分图书馆都取消了到馆阅览的方式,开辟了网络阅览空间,将全文数据库地方文献资料上传到APP上供读者查询和阅读。同时网络阅读的大量使用可以保护原始纸质资料,避免纸质资料因长期翻阅而损坏。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通过全文扫描地方文献上传到网站和读者见面,将收集到的老物件拍成照片、短视频和抖音收录到数据库中,添补了文献资源的不足。

(三)建设地方文献专题全文数据库。各图书馆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收集地方文献的情况先从建设专题性全文数据库开始。图书馆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建专题全文数据库。以“小人书”为例,作为时代记忆的“小人书”曾经是老少皆宜的读物,《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西厢记》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小说名著,在过去大多是以“小人书”的形式被人们阅读的。随着“小人书”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小人书”的历史价值及文化收藏价值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大兴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室目前收集到“小人书”200余册,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名著小说、抗战历史故事、传统京剧故事、老北京的传说等,史料价值较高。同时“小人书”电子资源上网后可以让更多小读者们通过图文并茂的阅读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

(四)加强地方文献数字资源的宣传。1.利用网络平台宣传展示地方文献资料。当下网络资源交流发展迅速,各图书馆应将地方文献数据库推上互联网,让各个图书馆互联共享,使得这些文献资源在网络上得到更多的交流和利用。图书馆可以以周或月为单位,每一个周期内推出一类地方文献可供浏览。大兴区图书馆目前收集到的地方志,如《北京市大兴区志》《北京市门头沟志》等;系列镇、村志,如《大兴区旧宫镇南场村志》《大兴区旧宫镇集贤村志》《大兴区旧宫镇庑殿村志》《大兴区旧宫镇旧宫村志》等;北京市十六个区的百科全书,如《北京百科全书·大兴卷》《北京百科全书·怀柔卷》等;还有各种年鉴,如《北京社会科学年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北京普通教育年鉴》《北京文化艺术年鉴》《北京农村年鉴》《中关村科技园区年鉴》等。由于缺乏宣传,目前这些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知道的人还较少,因此来查阅的人较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在宣传资源下方还可设置评论区,收集大家的讨论信息,为今后的地方文献收集提供思路和方向。在网络强大力量的推动下,地方文献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利用,真正发挥好它的优势作用;2. 开展线上、线下展览。老物件是时代的产物,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特点和发展步伐。可以举办一些老物件展览让年轻人能从中多了解一些父辈的生活状态。通过定期举办线上和线下展示活动,宣传地方性资源,吸引读者来参观,让更多的人了解本地的历史和发展。

四、 收集和整理地方文献面临的困难和解决策略

(一)经费不足。收集地方文献资金较难筹集,缺乏专项资金,且无法得到长期保障。要想建立长效资金做保障,需要图书馆制定规划和收集方案,一方面可以向上级部门申请专项资金,另一方面可以联系赞助商,多渠道筹措资金来源保障文献收集的经费。

(二)专业和专职工作人员不足。一是在收集老物件时需要有专业鉴定能力的工作人员,但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文献真伪的鉴定上缺乏专业培训;二是图书馆面临着开馆时间长、工作任务重、公共活动多等问题,在人员编制不增加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有专职人员专门从事此项工作,因此导致了收集工作缺乏专业性和连续性。地方图书馆应设立专门的地方文献工作室,设置专人专门从事此项工作,并定期派出学习,如学习鉴定工作、老物件的保护和收藏、地方文献的专业分类等。这样才能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和入藏及对老物件的保护工作。

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要求地方文献的工作人员随时掌握本地地方文献的出版发行信息,而且要依据已建好的本土作家资料册经常随访,了解作家们新书出版情况;经常下到乡村收集地方特色书籍及老物件;还要经常关注关于本土的历史文化讲座,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收集本土文献和老物件提供可用线索,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下去。

猜你喜欢
大兴区小人书年鉴
刘玮玉艺术作品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小人书里的大世界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童年的小人书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8)》征订单
◉一图
画作欣赏
大兴区庞各庄2号地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