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020-01-18 23:41董爱霞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实训技能

董爱霞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引言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面对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学前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一、 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而对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而言,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复合性、应用性就一定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才能有效地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于实践,从而服务于实践。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幼儿教师供不应求的背景情况下,更应加快步伐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而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这不仅体现在对从业资格证的要求,同时也强调从业人员的实际教学水平,这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始终贯彻实践第一的观念,重视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落实到专业教学当中。学生在实践教学深入到幼儿园,体会现实中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以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学前教育专业不仅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同时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予以重视。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 实践训练不充分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校内的实践训练。校内实训可以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把理论方面的内容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课程与社会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缺乏一个合理的教学安排,这主要是由于学校对此不够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实训的优先级较低,实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训质量较低;此外,该专业的实训实际上与真正的社会实践有很大的差别,目前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都是安排在一个模拟的环境当中,而不是真正的学前教育环境,学生对实际工作环境缺乏真实感受,导致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二) 技能训练不全面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重要组成途径。而很多人普遍将幼儿教师与能歌善舞、琴棋书画相联系。这些技能只是幼儿教师的显性技能,除此之外,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除了具有显性技能更应具备扎实的隐性技能。比如,口语表达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以及与幼儿交流互动的策略、与家长进行交往的技巧、教育机智等。而学校在学前专业课程训练中往往只注重学生显性技能的培养,而忽视隐形技能的培养。

(三) 专业见习不够深入

在高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的许多专业都开展了专业的见习活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其见习的环境就是各级各类幼儿园,学生真正进入幼儿园以后,能够进行具体实在的学前教育工作,这样使得学生能够从根本上明确自己专业的职责,让学生真正明白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然而,实际的见习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造成的。多数地方本科院校没有见习保障机制,见习时间设置的不合理,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见习时间,很多学生刚熟悉完陌生的环境,还没来得及真正地投入到幼儿园工作当中,见习期已满。这样一来,学生真正了解幼儿园工作的时间并不充裕,专业见习不够深入,无法从实践当中发现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不足。

(四) 专业实习缺乏指导

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安排中均有自主实习的环节,学生自己安排自己的实习计划,只需要在实习结束后交给学校一份报告。这种实习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偷懒的现象,同时,由于实习过程中缺乏相关的实习指导,很多学生在自主实习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的情况,影响了实习效果。

(五)理论教学不能有效联系实践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而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大形势下,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杜威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 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轻视实践教学的方法,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为了使学生能够将系统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真正为毕业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成手型幼儿园教师奠定基础。

三、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 完善实践教学制度

教学制度是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具有稳定性规章的统称。它具有制约人们行动,保证教学有序进行的作用。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制度,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要不断完善高校的实践教学制度。实践教学内容繁多且复杂,真正操作起来有着较大的难度,实践教学制度能够系统化地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从课程设置、理论运用、模拟演练、实际操作等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训练,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学校可以建设与之相关的专业训练教室和基地,专门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此外,高校还要做好与相关工作单位的沟通,争取与之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地点。

(二)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在进行评价考核时,学校应注意将过程与结果联系起来、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考核方式可以将学生实践的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再加上学生的自我评估和教师评价同时进行,实施专业的综合性评价考核。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要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同时根据其课堂上的综合表现,对学生进行全面性的评价。

(三)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度的建设

当前高校学前教育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学生实习见习缺乏有效指导。高校教师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的指导。而实习幼儿园的教师由于忙于日常教学也不能系统地对实习学生加以有效指导。基于此,高校应加强有关制度的建设,使高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良性互动,从而真正做到对实习见习学生的有效指导。

(四)加强校企合作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学校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考虑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的合作。一方面,良好的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见习机会,方便实践教学的开展,真正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可以加强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以及科研能力,也能为幼儿园发展和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校企合作是个双赢的过程,实现两者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和相互提升。

(五)加强校内实训教学

校内的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模拟试讲教学,即幼儿园模拟教学,注重幼儿园真实环境的创设。通过学生分角色、分领域进行模拟演练,让每名学生都能在真正实习前积累经验,对真正实习形成较为充分的认识。此外,开展第二课堂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比较好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组成多个兴趣小组、团队或者社团等,对学生进行专项技能培养。要求学生从自身特长出发,以学期为单位开展社团活动,在专业辅导教师的指导下,设立相应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分类分科进行期末汇报总结。

学前教育是一个将学生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紧密联系的专业。它要求学校始终坚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加强学前教育的实践教学能力,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开展以行动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建立科学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在当今社会环境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正面临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地方本科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开展方式和形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真正的创新型、应用型、成手型的幼儿园教师。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实训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画唇技能轻松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