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20-01-18 08:37贾云霞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52期
关键词:教给自学内容

贾云霞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上是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在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学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l)课前提示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利于学生自学的编排体系,在教学每组课文之前注重引导学生领会“导读”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每组教材的组成及每组教材的训练项目在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展示教材新颖内容。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通过展示海底世界的录像、图片,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3)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旨在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新型玻璃》 一课,向学生提问:“玻璃是同学们司空见惯的东西,题目中加上‘新型,那么,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你们知道这些新型玻璃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重视预习环节,强化训练指導

教材为便于学生自学,也把“预习”编入教材,并在预习提示中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其目的是为学生在学习新课前,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学习前心中有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预习环节,强化指导训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

(1)教给预习方法。预习可分为五个步骤:看、查、读、摘、想。看就是默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了解内容;查就是查字典、词典,掌握生字的读音,生词的解释;读就是大声朗读课文,对长课文可选片断朗读:摘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摘抄下来:想就是想一想课文的特点、优点、难点、疑点。

(2)设计预习题目。预习题目可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如预习《草船借箭》这一课时,可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理解这一中心句的意思,为理解全文打下基础。预习《麻雀》一文时,可提出如下要求:课文写几只麻雀?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课文中是怎样交代的?引导学生弄清麻雀之间的母子关系,为理解中心作好铺垫。

三、引导质疑解疑,创设.自学氛围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求知兴趣的作用,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激话学生思维的重要训练。这一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1)在预习中提出,“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等要求。引导学生认真预习操文,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在第一节课上都要留有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如教学《伟大的友谊》不少同学提出:为什么课文一下子连用了五个“共同”?教师可启发学生读书找答案。(3)不要满足于学生的:某一种正确答案,而要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理解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教给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

学生自学感到最难的问题是怎样选择适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把学习和获得知识的途径教给学生,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感悟方法,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除重视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和预习课文的方法外,应力求使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起来,做到以学路带教路,以语言带内容,并抓住契机引导学生领悟。如教学“理解自然段意思”的课例,可采用“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分析每句之间的联系→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提炼主要意思”的步骤,鼓励学生应用这种方法去自学、尝试。

实证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提示学生感悟方法、使用方法,能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形成自学能力。

猜你喜欢
教给自学内容
A Father
《论语》—为政篇
猫咪教给我们的人生道理
教老师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