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委一行两会”看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现状

2020-01-19 05:22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6期
关键词:分业混业银监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金融领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即“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金融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金融业态在不断变革,金融风险在不断积聚,同时金融监管体制也在进行改革和调整以适应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金融经营体制及监管体制的变革历程

纵观全球各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基本都符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周期性循环过程,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开放以来,也经历了从混业到分业、再到混业趋势的演进过程。同此相适应,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也经历了“统一、裂变、协同”的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到1993年,我国处于混业经营、统一监管时期。此时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开始起步,金融市场逐渐恢复,金融机构可以经营不同类型的金融业务。在此阶段,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唯一的监管机构对全国各类金融业务、金融机构进行统一监管。

1993年至2017年,我国处于分业经营体制确立并逐步开始混业尝试、分业监管时期,形成了“一行三会”监管格局。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银行业与证券业实行分业管理”,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的相继成立形成了“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后期随着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金融机构在政策范围内开始新的混业经营尝试。

2017年开始,我国处于混业经营趋势明晰、协同监管时期。随着2017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2018年银监会和保监会的合并,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形成了金稳委、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组成的“一委一行两会”全新监管格局。

二、“一委一行两会”监管框架的合理性分析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监管模式是完美无缺、普遍适用的,只有相对适合目前金融业发展现状的监管模式。有些学者担心银监会和保监会的合并只是表面的机构合并,而缺少深层次协同效果;也有些学者认为应该一步到位将三会合并,减少政策和机构的频繁动荡。但本文认为,结合目前我国金融业运行状况、金融改革方案来看,“一委一行两会”的监管框架具有其现实性和合理性。

(一)金稳委和银保监会的成立是混业监管的必然要求

其一,成立“金稳委”是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客观要求,混业经营趋势下的金融机构对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出了挑战,而金稳委的成立即是作为“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是混业监管尝试的第一步。

其二,金融混业经营必然要求金融监管实现从分业监管到混业监管的转变,否则会出现监管真空、重复监管等问题,从而限制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创新、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极易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其三,金融创新和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带来了新的金融机构和模式,某些创新性金融产品会涉及多个金融领域、多个监管部门,比如蚂蚁金服的第三方支付服务、理财、信贷、保险代销产品就需要“一行三会”多头监管,这不仅是对监管资源的浪费,也会为企业创新带来阻力,更可能会因沟通不畅、缺乏统一监管能力而造成内部风险蔓延和风险集聚。

(二)目前的监管格局体现了改革的渐进性

2018年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时,有专家建议将证监会一并合并组成“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样的大一统监管机构,但本文认为,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监管体制决定了改革需要循序渐进、稳中求进。银行业和保险业业务交叉较多,且风险种类、风险特征相似,银监会和保监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理念、监管手段也有内在的统一性,因此银监会和保监会的合并有其内在合理性和操作的现实可行性。但证监会的监管对象不仅有金融机构,还有上市公司、投资者,范围较广;证监会的监管关键在保证信息披露,与银保监会以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为核心不同。因此我国形成目前的“一委一行两会”监管格局,而不是一步到位合并“三会”,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结语

金融混业经营趋势更加明晰,“一委一行两会”监管新格局的形成,都表明金融业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的监管格局能够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猜你喜欢
分业混业银监会
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业金融分业和混业的思考
从牙行至混业钱庄:民国清水江的木行
对我国金融保险混业经营问题的思考
银监会: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公开征求意见
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制度比较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