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方法研究*

2020-01-19 08:26聂海洋杨秋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抗疫

李 隽,聂海洋,杨秋玉,井 晶

(1 陕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348726934@qq.com;2 长春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3 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系,陕西 西安 712046;4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陕西 西安 712046)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无数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驰援疫情防控第一线,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1],以生命践行医者使命,以担当彰显济世情怀,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这一切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鲜活的教材。医学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新冠肺炎疫情中折射出的育人资源,引导医学生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有力彰显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2]。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亿万中华儿女的支援下,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驰援下,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而言,这场战“疫”弘扬了“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诠释了“不求回报、敢于担当”的敬业奉献精神,彰显了“一诺千金、全力以赴”的诚实守信精神,传承了“众志成城、一心为民”的团结友善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特殊背景下产生的特殊价值成果,既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又具有崭新的时代特征,有力地彰显了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 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有力弘扬

爱国主义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支柱[3]。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从日夜奋战在战“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到默默坚守本职岗位的工作人员,从公安民警到基层干部,从志愿者到快递小哥,甚至是足不出户的普通群众,他们心怀祖国、心存大爱,无不体现出诚挚的赤子之心和深厚的爱国之情,14亿中国人民以实际行动大力弘扬了“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1.2 敬业奉献精神得到有力诠释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5]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冲锋一线,驰援湖北,用进与退的果断抉择、生与死的无畏较量、苦与累的淡然面对,书写了新时代英雄华章。白衣战士日夜坚守在战“疫”一线,他们为危重患者实施气管插管,为新冠肺炎产妇顺利接生,为患者做心理疏导,带领患者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求回报、敢于担当”的敬业奉献精神。

1.3 诚实守信精神得到有力彰显

诚信守信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道德支撑,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面对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负责任、敢担当的奋进姿态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全国形成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浓厚氛围。疫情发生以来,有人主动请缨、逆风前行;有人言而有信、冲在一线;有人奉献爱心、积极捐赠……他们用最平凡的实际行动塑造了“好人形象”,彰显了“一诺千金、全力以赴”的诚实守信精神,让诚实守信不仅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和集体行动。

1.4 团结友善精神得到有力传承

心手相牵、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展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是集体行为、是救援行动,更是团结行动,是整个地区、民族和国家的总动员。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之中,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全国各地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奔赴抗疫一线,他们当中有的不计报酬、不论生死;有的逆行而上、火线入党;有的耄耋请缨、随叫随到……他们都传承了“众志成城、一心为民”的团结友善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谱写了一曲同舟共济、共战疫情的壮丽凯歌。

2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6]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全国各族人民同疫情作斗争的过程有力彰显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时代价值。医学院校利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鲜活教材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

爱国是永不褪色的基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那些奋不顾身的“最美逆行者”的身影,那些印满鲜红指印和铿锵誓言的请战书,那些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对本职岗位的坚守,都是浓浓爱国为民之情的深刻体现。这些鲜活生动的故事是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教材,医学院校通过形式多样的宣教方式,及时宣传抗击疫情的担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不断坚定爱国力行的使命责任[7],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每位医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2.2 有助于培养医学生敬业精术的职业精神

敬业是不忘初心的担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作为疫情防控“火线”上的中流砥柱,广大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英勇奋战,用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为医学院校学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8]。医学生虽然不在“疫区前线”,但是他们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等丰富的传播渠道,及时关注疫情进展和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那些白衣战士仿佛就在身边,那些治疗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在真实的社会背景之下,有助于医学生对“精与诚”的医学职业精神之灵魂进行深入的思考。

2.3 有助于培养医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行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医者在求学、行医的过程中,无论是学习医理,还是行医治病,无论是对待患者,还是恪守操行,都要以诚信之心待之[9]。当无数医务工作者在志愿申请书上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时,他们展现出的是对医学事业莫大的赤诚与慎独,对人民生命莫大的敬畏与尊重,对国之危难莫大的勇气与担当。疫情之下,那些有温度的故事、有温情的瞬间,都将有助于医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行修养。

2.4 有助于培养医学生谦恭友善的处世态度

友善是心存大爱的品质。“谦恭、友善”是医生与患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友善”的态度是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桥梁。一百多年前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就是告诫所有医务工作者,面对各种疾病,面对不同患者,要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去治疗、去安慰、去表达对生命的关怀和尊重。2020年3月5日,一张主题为“停一下,看看落日”的照片感动了无数网友,这是一位90后援鄂医生和一位90后大学生志愿者,在护送身患重症新冠肺炎的87岁老人出病房去做CT检查途中的感动瞬间,这特意停下来的陪伴和温暖,充分体现了“谦恭、友善”的医学职业根本,定会引发医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领悟处事的态度和行医的真谛。

3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方法

防控是思政大课堂,战役是思政教科书,危机是鲜活的教材。医学院校要深入挖掘疫情防控中的育人元素,充分发挥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模范效应和引领作用,以此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引导医学生把全国人民爱党、爱国的激情和高尚的道德行为转化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涵养医学生的忠诚情怀和责任担当。

3.1 丰富课堂教学,以“悬壶济世”的庄严使命厚植爱国情怀

爱国,是人世间最自然、最朴素,也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实践,是一部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以“四个突出”为抓手,将抗击疫情中体现出的爱国主义教育、家国情怀等育人元素有针对性地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实现知识传递和价值启迪的双重引导,切实引导广大学生以“悬壶济世”的庄严使命厚植爱国情怀。

一要突出党的坚强领导。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审时度势、综合研判、排局布阵,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政治决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工作安排。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保证了疫情防控紧张有序、持续深入进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医学院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深刻认识这场战“疫”中彰显出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二要突出中国制度优势。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可以通过中外抗击疫情的数据对比,从确诊人数、治愈人数、动员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方面阐述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中国效率,深刻论述中国政府将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遏制疫情的优势,宣传好抗疫战斗中凝聚的伟大精神。三要突出治理能力优势。从中央到基屋,展开了一场全覆盖、全方位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医学院校要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真切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军队为什么行、中国人民为什么赢”。四要突出人民中心地位。疫情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教师要通过课堂讲授引导青年学生以“悬壶济世”的庄严使命涵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忠诚情怀和责任担当。

3.2 突出典型引领,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塑造敬业精神

典型就是标杆、典型就是旗帜、典型就是动力[10]。医学院校要将防疫抗疫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典型案例转化为教育教学中的“活教材”,通过传递精益求精、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激发学生敬业精神和使命担当。

一是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医学院校要通过抗疫中的感人事迹,教育引导在校大学生学习他们不求回报、敢于担当的敬业精神,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的奉献精神,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的责任担当[11]。二是发挥优秀校友的示范作用。疫情发生以来,医学院校广大校友,或支援一线,或坚守岗位,或深入社区,积极践行着坚定的医德信念。医学院校要通过挖掘校友的抗疫事迹,教育引导医学生巩固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努力进取。三是发挥师生员工的带头作用。抗击疫情过程中,医学院校广大师生积极响应学校和当地号召,主动请缨,参与到疫情排查、疫情抗击、宣传科普以及病毒消杀工作中,用奋斗谱写抗击疫情的青春之歌。医学院校要挖掘钟南山、张伯礼等一大批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迹,教育引导医学生用实际行动塑造“大医精诚”的人生追求。

3.3 构建多维载体,以“求真务实”的处事原则锤炼诚信品格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抗疫一线,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坚守科学精神,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在临床中严谨诊疗、诚实守信。医学院校要深入挖掘抗疫防疫过程中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等传统美德,锤炼医学生的诚信品格。

一要做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医学院校不仅要深入挖掘抗疫一线典型事迹,讲好一线医护人员诚实守信、救死扶伤的故事,还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充分挖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所蕴含的德育力量,引领医学生更多地参与线上第二课堂活动,打造诚信教育品牌,潜移默化对医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二是做到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在疫情全面解除之前,医学院校广大教职员工、医护人员要积极主动利用网络或自媒体讲述医德故事、推广医德案例,通过“读”“写”“拍”“画”“创”等形式,将诚信教育融入医学生的日常习惯养成中。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要采取线上线下结合、以线下活动为主的方式,广泛开展内涵丰富的诚信教育活动,进一步结合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载体,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三是做到医学人文教育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医学院校要倡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诚信教育融为一体,通过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护理美学等课程,以加大医学人文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比重[12];同时要传承医学院校校本文化,举办具有医学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医学生以“求真务实”的处事原则锤炼诚信品格。

3.4 加强舆论引导,以“崇德向善”的高尚品质铸就友善风范

友善无私、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有形的正能量,更是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医学院校要充分运用好微博微信、社交媒体、手机APP等传播平台,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及时传递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集中力量打好线上线下全媒体宣传“组合拳”“主动仗”。

一要唱响主旋律。医学院校要通过疫情防控专题网、微信、微博公众号、抖音等全媒体矩阵,及时发布官方疫情防控信息,及时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讲好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中华大地上涌现出的无数默默无闻、舍小家为大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故事,特别是要深入挖掘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和鲜活事例,推出更多有温度、有泪点、有人情味的“暖新闻”,不断凝聚全校师生形成疫情防控工作合力。二要弘扬正能量。医学院校要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栏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运用新媒体“短、平、快”的优势,充分发挥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平台作用,以医学生喜闻乐见的图解、动漫、H5(第5代HTML)、微视频、短视频等传播方式,加强新媒体融合宣传,传递抗击疫情一线的正能量。三要传递真善美。医学院校把新闻报道的镜头聚焦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指导驰援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用短视频、微视频、图片、短文等形式,记录工作场景和战“疫”感受,通过校内媒体平台开设“方舱日志”、战“疫”日记、战“疫”英雄、“疫”线心声等专栏,及时传递疫情背后的人性温暖和人文关怀。

总之,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学院校要大力挖掘、高度凝练、深度解读“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抗疫典型的榜样力量、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不断内化为医学生的价值追求和道德信仰,外化为他们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生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