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临床应用与管理研究

2020-01-19 09:41温剑军高志坚
中国设备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呼吸机气管通气

温剑军,高志坚

(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00)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会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不能合理地进行管理,也会导致设备的应用效率降低,救治的成功率受到影响。在此情况下,就应该强化呼吸机的临床应用与管理力度,编制完善的管理计划方案,在科学进行管理的情况下,改善目前的工作现状,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实施夯实基础。

1 呼吸机分析

目前,我国在临床中的呼吸机种类很多,按照使用对象进行分析,其主要分成承认类型、婴幼儿类型、通用类型几种,可为不同人群提供呼吸支持;按照具体的原理进行分析,可以分成全气动类型、电子控制类型、全电动类型的通气机设备。按照具体的功能用途对其进行分类,可以分成治疗类型、急救通气类型、麻醉透气类型几种。不同类型的设备,应用方式与途径不同,所具有的功能也存在差异。呼吸机的潮气量(VT)参数为:依据体重选择5 ~12ml/kg,并结合呼吸系统的顺应性、阻力进行调整。呼吸机的吸入氧浓度(FiO2),在机械通气的初始阶段,需给予患者高FiO2(100%),对严重缺氧进行迅速纠正,根据MAP 水平、PEEP 水平、PaO2及血流动力学状态,酌情降低FiO2至50%以下,将其维持在SaO2>90%。

2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分析

呼吸机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目的在于维持通气量,保证肺泡的通气量能够符合具体机体要求;可有效地改善相关气体交换功能,并且促使气体之间的有效交换;有助于降低呼吸肌的自主运动量;可通过肺内的雾化吸入法进行合理治疗处理;可进行预防性的机械通气处理,用来预防因为手术或是其他原因所引发的呼吸衰竭。呼吸机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为:

(1)气管插管。在临床中,患者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就需要考虑是否进行气管插管:其一,由于严重的低氧或者是由高碳酸血症所引发的呼吸不良,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其二,患者已经丧失了气道分泌物的自主清除功能,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异物吸入的风险隐患;其三,气道分泌物的数量过多,有出血的现象,需要进行反复性的吸引,也需要使用气管插管。

(2)气管切开。临床中采用呼吸机,气管切开适合应用在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领域,也可以应用在已经进行气管插管,但是难以顺利将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清除患者体外。同时,对于咽喉部位有放射性治疗的患者,为了预防下呼吸道有放射性损伤,需要利用气管切开的方式有效预防安全隐患。

(3)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呼吸机而言,主要用来帮助患者进行肺泡的通气与交换,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应针对患者的自主呼吸进行分析,按照呼吸机设备的应用功能特点,合理地进行处理。如果患者有自主呼吸,就可以将呼吸机用在自主呼吸的辅助方面,如果有肺泡气体交换障碍的现象,就应该利用呼吸机设备,提升功能残气量。②应该针对呼吸机的功能进行分析,明确是否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了解怎样调节呼吸机才可以满足通气要求,降低对患者造成的生理干扰影响,明确是否存在呼吸机的特殊性问题,严格地进行操作与控制。实际工作中,要明确机械通气的具体指征,判断有无相关禁忌症,严格地开展处理工作。且在具体的处理工作中还需全面分析潮气量、呼吸频率与呼气时间、吸入氧气的浓度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当前的实际工作要求,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问题。

3 加强呼吸机的管理力度

在呼吸机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强化各方能的管理工作力度,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总结丰富的经验,遵循科学化的发展原则,从根本上提升呼吸机的管理工作效果。具体措施为:

(1)筛选最佳的控制措施。在呼吸机功能日趋完善的背景下,当前在临床中呼吸机已经成为风险问题最多、故障发生率最高的仪器设备,如果不能严格管理,将会导致设备的管理效果降低,不能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在此情况下,定期地组织相关医护工作人员,积极学习呼吸机设备的管理知识,全面分析工作原理与运作性能,注意各种操作事项,熟练地使用故障处理方式;相关的医疗工作人员,在听到设备报警后,要针对报警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地处理与解决问题,以免影响呼吸机设备的使用性能;应该安排专业的人员开展呼吸机设备的管理工作、维护工作与调节工作,合理地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应做好电源插座的管理工作,合理地进行固定处理。在专机专用的情况下,不可以随意摆放或是处理;需要及时地向湿化器设备中添加蒸馏水,按照痰液的黏度,针对水文进行调节,确保湿化的工作效果;应该定时开展呼吸机设备的维护工作与保养工作,定时更换消耗用品,并清洗滤网部分,要求严格地开展呼吸机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保养等工作;要求在呼吸机设备的管理工作中针对安全性能进行检查,了解气源运作情况、电源运行质量,并开展连接状况和气密性能的测试工作;应全面测量压力数值、流量数值、氧传感器数值等;要求强化气道方面的管理力度,注意观察气管插管的固定是否牢固,明确有没有出现出汗现象或者是分泌物污染的现象,利用胶布进行固定处理,如果有松动的现象,需要及时地更换。

(2)强化风险的控制。呼吸机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应该重点进行风险的管理和控制,统一标准开展相关的风险管控活动,从而提升呼吸机设备的运行管理工作效果,将不同风险管理方式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呼吸机的风险管理工作中,要求满足以下几点工作标准:①应该按照呼吸机设备的运行特点,针对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合理的评价[2];②强化监测工作力度,创建较完善的评估工作体系;③应该统一具体的使用规范,并采用操作指南、规程的方式进行管理;④具体工作中,要求遵循无菌性的工作原则,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操作和管理,在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的情况下,加大各方面的风险管控力度,除了要积极借鉴各种先进经验的情况下,还需按照实际情况正确进行质量的管理,合理预防不良事件与风险问题,规范化地搜集与分析呼吸机设备的运行参数,在合理管理的情况下,从根本上预防出现风险的问题。

(3)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为科学地进行呼吸机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要建立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管理工作体系,设置专业化的管理小组,在建立相关工作中心后,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并健全具体的操作规程,明确每位人员的工作职责,逐一开展检查工作与登记管理工作,严格进行呼吸机设备使用状况的管理,以此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求针对呼吸机的构造与性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尤其是呼吸阀与管路零部件,应该掌握具体的拆卸方式、安装方式等,在合理采用各种拆卸安装技术的情况下,严格地进行管理控制;其次,在工作中要求针对呼吸机的故障问题进行识别,有效地排除问题,在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方式与技能的情况下,将规范化管理体系落实在工作中;应筛选最佳的消毒方式、维修管理方式与保养管理方式,创建出规范化的工作机制,统一各方面的管理标准,在合理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情况下,将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标准措施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4 结语

近年来,在临床中呼吸机的应用范围开始增加,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与多元化的呼吸支持服务。然而,目前在临床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呼吸机的应用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确保其应用效果,这就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总结相应的经验,遵循科学化的原则,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在合理进行管理的情况下,预防出现呼吸机应用的风险问题,提升其临床利用价值。

猜你喜欢
呼吸机气管通气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