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临床效果观察

2020-01-19 18:07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二科辽宁沈阳11002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9期
关键词:双腔心脏起搏器起搏器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二科 (辽宁 沈阳 110023)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实施心脏起搏器植入的7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按照植入起搏器不同分为单腔组与双腔组。单腔组行常规麻醉,植入单腔心脏起搏器;双腔组行局部麻醉,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结果:使用植入起搏器者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使用双腔起搏器者改善更好。结论: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心功能改善明显。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一种,可伴有心律紊乱症状,通常是由于传导过程有障碍,导致心脏搏动异常,进而心率减慢,发展成为慢性心律失常,临床一般使用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器能模拟出心脏电激动与传导生理功能,它与人体内生理功能无限接近,完成心功能的各项职责[1]。心脏起搏器可分为单腔、双腔等类型,双腔起搏器可实现自由切换模式,满足患者日常需要,有研究证实它对于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腔起搏器[2,3]。本研究选择在实施心脏起搏器植入的7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种起搏器在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实施心脏起搏器植入的7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55~80岁,平均(65.8±7.4)岁,体质量指数(23.0±2.1)kg/m2,合并疾病:高血压32例、糖尿病1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7例、脑卒中15例。患者按照植入起搏器不同分为单腔组与双腔组。单腔组共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5~80岁,平均(66.0±7.1)岁,体质量(23.2±2.0)kg/m2,合并疾病:高血压15例、糖尿病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7例、脑卒中7例。双腔组共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5~80岁,平均(65.6±7.7)岁,体质量指数(22.8±2.2)kg/m2,合并疾病:高血压17例、糖尿病1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例、脑卒中8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单腔组行常规麻醉,植入单腔心脏起搏器,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双腔组行局部麻醉,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至心房和心室电极,左侧上皮组织囊袋经右心室流出1根心室电极,固定在室间隔位置,心房接1根电极并固定在右心耳处,设置相关参数。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心率、心脏指数、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用%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数据用±s表示,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单腔组治疗前:心率(49.92±5.77)次/min,心脏指数(2.18±0.27)L/min/m2,心输出量(3.49±0.31)L/min,左室射血分数(50.42±4.7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3.30±0.15)c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97±0.18)cm;双腔组治疗前:心率(50.13±5.68)次/min,心脏指数(2.17±0.26)L/min/m2,心输出量(3.51±0.30)L/min,左室射血分数(51.03±4.39)%,左室收缩末期内径(3.33±0.13)c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93±0.20)cm。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单腔组治疗后:心率(71.16±5.73)次/min,心脏指数(2.33±0.26)L/min/m2,心输出量(3.80±0.37)L/min,左室射血分数(56.78±4.59)%,左室收缩末期内径(3.03±0.17)c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75±0.20)cm;双腔组治疗后:心率(73.56±6.30)次/min,心脏指数(2.58±0.26)L/min/m2,心输出量(4.21±0.50)L/min,左室射血分数(59.82±5.17)%,左室收缩末期内径(2.84±0.14)c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49±0.19)cm。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律失常主要指窦房结激动异常或窦房结产生的激动被异常传导,出现心脏搏动的节律或频率异常。患者心率若低于40次/min,可能会出现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4]。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电子治疗仪器,是治疗心律失常所致的临床症候群的最有效方法,各类起搏器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植入患者体内后,利用电池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作用,刺激患者心肌收缩或激动,可分为单腔、双腔等类型,单腔起搏器按规定的周长或频率发放脉冲,避免因心率太慢造成的晕厥或猝死,达到起搏心室的目的,单腔起搏器虽然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但只能保证心室起搏节律[5,6]。双腔起搏器可实现自由切换模式,充分发挥心房的作用,保持心房和心室的同步、协调收缩,且在完成转换的基础上,防止转换震荡,保障转换过程中的安全[7]。弥补了单腔起搏器不能兼顾保持心房与心室收缩的问题[8]。患者如果出现心率过缓,双腔起搏器可启用双腔模式为患者提供匹配心脏活动的心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植入起搏器者后心率较治疗前稳步增加,心脏指数、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治疗前改善,但使用双腔起搏器者以上指标均改善明显优于使用单腔起搏器者。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心功能改善明显。

猜你喜欢
双腔心脏起搏器起搏器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选择:单腔还是双腔?∗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牛羊双腔吸虫病的诊治
心跳可“发电”
血液发电法确保心脏起搏器不停跳
空气系统双腔模型的压力动态特性分析
心脏永久起搏器外露后清创重置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