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园区的规划调整思路
——以三明城市物流园为例

2020-01-19 05:30黄定荣
四川水泥 2019年12期
关键词:物流园三明市产城

黄定荣

(三明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 三明 365000)

产城融合,也就是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条件,借助产业加快城市建设,并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市功能的进一步改进完善[1],“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是在新常态下针对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主要体现在功能融合、要素融合、空间融合[2]。如果没有产业的支撑,城市再漂亮,也只是空城;如果没有城市作依托,产业再靓丽高端,也只会空心。产城融合是促进产业园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它体现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居住与就业融合、生产与生活融合、产值与环境融合等方面[3]。产城融合的问题不是产业园区生来就有的,是城市和园区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诸多问题后慢慢显现出来的,以三明城市物流园为例,在园区发展了多年以后,遇到了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对原有的控规就行调整以更好的指导后续开发建设,由于其区位条件的特殊性,园区进行产城融合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城市和园区的长远发展,提出更加合理的规划思路,需要对产城融合的内涵具有一定的理解。

1 三明城市物流园的概况

1.1 园区概况

三明城市物流园位于三明市梅列区翁墩后山,东傍高速公路三明北连接线,西依泉三高速公路岭头二隧道,南邻鹰厦铁路三明东站,北接陈大镇区,陈翁路横贯园区,交通和区位优势突出。总规划面积2.48 平方公里,建设用地2.32 平方公里,是市、区两级政府共建的省级重点项目,也是陈大综合改革试点镇(三明中心城区陈大组团)的独立组成部分。预计园区建成后预计销售收入可达100 亿元以上,成为三明市百亿园区之一,成为三明市区建设中的重要经济组团和亮点。

1.2 原规划概况

原控制性详细规划于2007年开始编制,至2008年编制完成,定位是依托公路、铁路、水运等交通地理优势,发挥现有良好货物运输基础,发展城市物流配送和仓储,拓展完善物流其它业务,成为三明市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以物流园区为主要功能,集城市配送中心、商贸、保税区、流通加工和少量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片区。用地布局上以物流仓储、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为主。

图1 原三明城市物流园土地利用规划图

1.3 发展现状

园区自2008年启动开发建设至今,已完成投资12.7 亿元,收储土地约3200亩,完成开发“三通一平”土地约1700 亩。目前,已完成签约68 家,其中建成投产企业36 家、在建项目3 家、完成土地摘牌但未开工建设的19 家、已签约未土地摘牌项目10 家。

在经济新常态下,全国正面临产业结构整体转型,会造成一些园区的萧条,三明城市物流园也不例外,园区中东部多年前已开发建设完毕,近年来发展缓慢,大量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园区商业和工业用地供过于求,另一方面,三明主城区用地空间已趋于饱和,城市急需新的增长空间。在园区用地供需和城市空间扩展双重矛盾下,三明市城市物流园迫切需要加快产城融合的步伐。

1.4 现今存在的问题

1.4.1 功能定位不匹配

随着园区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新的经济形势下,三明市区北扩、陈大镇如何积极融入市主城区都对园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功能定位与现今园区所需承担的职能不匹配。

1.4.2 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分离。

园区职工主要居住于三明主城区和陈大镇区,城与产分离,职与住分割,职工白天在园区工作,晚上又要回到三明主城区和陈大镇区,园区一半时间冷冷清清,加之道路交通不畅,只有一条道路连接三明主城区和陈大镇区,使园区欠缺城市生活元素,由此造成产城分裂的问题。

1.4.3 配套设施不完善

园区现状主要以生产功能为主,生活功能相对滞后,教育、医疗、文体等生活性配套设施主要依托于三明主城区和陈大镇区,同时园区与三明主城区和陈大镇区之间交通联系的局限性,同样阻碍了园区与周边区域的融合发展。

2 规划调整的必要性

2.1 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需求

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具有四个突出的转变,一是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三是经济结构由扩能增量转向挖掘存量、做优增量并重的转变,四是经济发展动力由传统产业转向创新型产业。三明市面对经济新常态,要继续保持经济发展良好态势,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2.2 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

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城市与农村分离,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支撑,是进一步扩大内需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要实施好有序推进碧溪流域人口转移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四大战略任务,三明城市物流园作为人口转移的目的地,需要从单一的产业园区转变为城市新区,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

2.3 城市新区价值体现

随着城市空间不断向南北两翼拓展,三明城市物流园是三明市未来空间北拓的重要区域,其定位也逐渐由边缘区向中心区转换,中心区内不宜再承担生产职能,因此,规划区用地性质应符合城市新区的价值体现,应以居住和商业用地为主。

2.4 开发主体转变的客观诉求

梅列区政府获得规划区一级土地开发权,为了寻找拓展空间,做大、做强梅列区,更好的提升土地价值,增强土地开发的适用性,并以此为契机,通过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北部城市新区,推动梅列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对原规划进行调整。

3 实现产城融合的规划思路

3.1 确定合理的定位

通过功能、业态、供需三大转型,力争成为三明空间拓展和经济发展的新极点,以宜居宜业为核心,以依山望溪、登高望远为主旋律,将园区定位为三明北部宜居宜业特色新区。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三明市“转型驱动先行区,新兴业态引领区,生态宜居示范区”。

3.2 生产和生活功能融合

生产和生活功能融合就是要避免原来单一产业园区的“孤岛”境地,规划新增居住、商业、教育、医疗、文体等城市生活功能,以解决务工人员的居住生活和子女就学教育问题。随着城市新区的不断发展,单一的城市功能会产生一种集聚的效益,在效益形成后会逐渐扩大,就需要进行相关配套设施的代入,平衡城市新区的发展[4]。

图2 规划调整后三明城市物流园土地利用规划图

3.3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道路设施是园区与三明主城区和陈大镇区联系的纽带,针对园区的山地特征以及带状用地形态,适合使用鱼骨式的开发模式,通过完善陈翁路的建设,使其成为园区主干道,带动园区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园区与南北两侧三明主城区和陈大镇区的通达性。且陈翁路是在原有部分道路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建设投资小、周期短,对于园区开发建设来讲,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除了道路设施外,为创造更加强烈的社区感,从而吸引投资者来园区投资,规划还配置了街道、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集中的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餐饮店、超市、公园、广场、公交车站、停车场和菜市场等设施。

3.4 新型业态置入

单纯以房地产来开发,实施难度较大,为加快产城融合,创造和置入新型业态,以打造2.5 产业为主,开发形式可由传统的统规统建转变为更加高效更加自由的统规自建,以更低的投入换取相同的服务,才能具有吸引力。同时根据已开发区域产业特点,商业业态上考虑引进二手车交易市场、(搬迁)汽车城、公路港等项目,以盘活部分用地闲置的现象,并为其衍生和发展预留空间。

图3 业态模式发展分析图

4 结语

《三明市城市物流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于2017年编制完成,已实施2年多。目前包括恒大地产、二手车交易中心等企业相继入驻建设,从实施情况看,为实现产城融合所提出的规划思路总体上是合理的。

产城融合是在很多产业园区出现了空心化、配套设施不足、土地闲置等问题之后提出来的,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部分产业园区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了阻碍,特别是区位优势明显,而产业又比较传统的,导致产城融合在客观上实现难度较大,对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园区自身的转型升级带来困难。因此,对于产城融合,应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为城市和园区的长远发展做综合考虑。

猜你喜欢
物流园三明市产城
三明市海斯福化工责任有限公司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冷链物流园大型厂房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探究
丘海雄 产城融合+创新驱动 海珠创新湾擎动下一个产业风口
林深水美佳人茶香——三明市妇联推动茶文化活动综述
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食用菌价格(2018-08-25)
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食用菌价格(2018-06-26)
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
品质西区聚高端 产城文景共一色
加快产城融合 建设优质园区——以南昌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