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基于五大视角的建设工程管理问题探索

2020-01-19 06:39林玲
四川水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建筑业农民工项目管理

林玲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1949年来,新中国建筑业的发展与新中国的发展相协同,在此期间我国建筑业整体规模、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等都显著提高,综合实力飞速提升。1952年-2018年,从全国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情况来看(图一),我国建筑业发展由早起飞速发展进入了均速平稳发展的阶段。1952年,8 万军工集体转入建筑业,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建筑业的发展增添的一股强有力的生命力,此背景成为组建建筑工程部直属工程局的基础,同年,我国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7 亿元;四年后,在苏联的援助之下,中国工业制造能力显著增强,中国建筑业逐渐成长,同年完成总产值146 亿元,突破百亿大关; 1988年完成总产值1132 亿元,走向千亿产值;十年后,完成总产值10062 亿元,走向上万亿产值时代;2014年开始,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始在全国快速推进,我国建筑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2018年,全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3.5 万亿元,是1952年的4124倍,年均增长13.4%。(数据来源:国家统计网站)

图1 1952-2018年全国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

我国的建筑企业若想在越来越大的体量中得以更适、更快的发展生存,其不仅需要有先进的施工技艺,在建筑项目的工程管理之中,发现问题寻找短板,多视角发展结合时代背景的创新管理模式,才是现阶段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步关键所在。

1 现阶段我国建设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管理,原意指是用一定的方法让人高效的、主动的配合完成任务。对于现阶段建设项目的工程管理,不单单是针对人,建筑项目的完成也不仅仅需要人、材、机,除此之外贯穿项目始终的是需要有符合时代背景的新手段、新理念去构筑新的工程管理体系。作者将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发展,从现有案例、数据、企业调查以及文献新闻等精炼出以下针对现阶段我国建设工程管理几方面亟待阶段的问题。

1.1 新生代建筑农民工管理方面

目前我国建筑业劳动力是“无限供给”还是“有限剩余”?“民工荒”自2004年开始出现于珠三角区,且在五年后问题持续增大。且前文所说,建筑工程管理的前提是有“人”,管理的第一对象是人,而行业用工短缺的问题应该放在首位解决,传统的用工激励模式已不再适用。蒋卫平等(2019)认为,欲找到“民工荒”原因,其研究包括以下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宏观原因,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市场的供给不足、以及劳动力和产业分布不均衡等;第二方面是微观原因,包括农民工个体的各种因素,如利益诉求、亲缘关系及民工在城镇应有权利的缺失等。研究表明,若想要促进良性用工发展,需要对于新生代建筑农民工工作意愿作出科学研究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

1.2 基于BIM 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方面

近年来BIM 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在我国建筑行业得以快速发展。据统计,应用此技术工程施工周期可缩短5%~10%,各专业间协调管理时间可降低1/4。毫无疑问,BIM 技术是建筑业的革新,但是绝大部分应用BIM 技术的工程项目在工程管理阶段目前也未能最大化的应用此技术,相关人员配备知识技能的素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咨询单位等对基于BIM 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软硬件配备都还未能做到无缝衔接。

1.3 绿色工程管理方面

2013年,我国雾霾的波及程度和污染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点。中国中东部地区因雾霾天气造成重度空气污染的现象,引发了港台媒体和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虽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各种,但是我国各地未能做好环保工作的建筑施工项目也难辞其咎,不仅是雾霾,不考虑绿色工程管理的项目为环境带来的危害是不可逆转的,在大兴土建的同时若不考虑社会成本、环境成本,建筑业的发展必然是不可持续的。

1.4 重大工程管理方面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 亿元)、张家界百龙天梯、南水北调工程等等重大工程(也称超级工程)的举世诞生让我国建设项目水平在国际得到广泛认可。同时重大工程管理的项目管理问题也成为国际实践界和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不同以往的传统建设项目管理,针对重大工程的项目管理虽在论证与实践的过程中快速发展,但相应组织理论体系建设却才刚刚起步,较多研究仍只能采用传统项目管理理论研究范式,目前针对重大工程项目管理的体系还未能健全。

1.5 管理人才培养方面

工程管理学科旨在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传统工程管理专业一般以管理学发散,开设:会计学、统计学、运筹学、工程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工程地质、建筑材料、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工程CAD、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建筑法规、建设项目评估、工程项目融资、国际工程管理等结合土木工程、管理等学科特色的多远课程。在作者对四川省某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近两年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89%的学生对本专业学习效果满意、结业率高达90%(除升学)、在毕业两年内在本行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数量达到90%……但是随着目前行业的高速发展,部分教学大纲、教科书、案例等都未能与课堂接轨,从用人单位方面了解,近年来专业人才虽掌握基本专业知识,但是对行业内最新发展的方向把握不够,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学校科班培养的专业人才入职后不能及时、主动解决我国目前出现的大量项目管理问题,其主力军仍是一线实践管理人员。针对工程管理人才实践能力提升的新要求,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必须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割裂的教学模式问题。

2 针对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作者通过国家出台相关规章制度,以自身实践、教学工作总结结合行业专家相关建议以提出五点方面的对策建议。

2.1 对于新生代建筑农民工需有符合时代背景的激励手段

首先需要界定“新生代建筑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年龄在18-38岁且在建筑行业从业的青年农民工人。与过去农民工不同的是“有钱赚”、“能吃苦”已经不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唯一特点,或者说不再是能概括特点的“标签”了。新生代建筑农民工开始重视自身职业发展,需求更加健全的劳动权益保障和发言权。大部分企业(劳务公司)对待农民工招工、用工方式仍然是过去的传统处理方式,不具备时代进步性。以至于一半以上的新生代建筑农民工(同时也是目前建筑项目一线员工主力军)有转行的工作意愿。蒋卫平等(2019)在对此类人员的工作意愿激励问题研究中发现:适当的激励措施对员工的工作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外在激励方面,工作环境、薪酬激励是新生代建筑农民工最为重视的因素;在工作需要内在激励方面,成长发展需要是其最为重视的。可以得出结论,在今后对待市场急缺的“80 后”建筑农民工管理中,“农民工”不应被标签化,作为管理单位,应形成更加科学、系统的培养体系,将其视为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人员进行培养。纵使建筑信息化发展的程度再高,也离不开处于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符合时代发展的职业规划、薪酬体系、改善的工作环境应作为今后对于农民工工作管理的重点。

2.2 基于BIM 技术的工程管理建议

高敏等(2019)基于因子分析法,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搜集数据,得出以下结论:BIM 初期投入成本高、软件间互操性缺乏(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BIM 相关标准、政策、法律法规等缺失等是我国目前建筑业BIM 管理发展应用进入瓶颈期。对于此,作者认为在软件公司开发的建筑信息平台过程中,应加强行业内部的联系,开发过程中应重视各软件的互通性、连续性,同时考虑BIM 技术的初衷,对于工程管理工作是否因此体现了高效性,或是反而因软件平台的复杂性导致组织构架的混乱,信息传递受阻。建筑信息行业需要加快整合力度,制定更为科学的发展规划。

2.3 绿色工程管理方面的建议

一是全局性,绿色工程管理的视角需要“站得高、看得远”,建设项目绝不能以牺牲不可再生的各种资源作为代价。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二是创新管理制度,将绿色工程建立指标化考评体系,使得管理有源可溯。三是以管理角度培养新型人才,从一线员工到企业负责人,都应提高觉悟,扩充自身环保知识储备,从技术、管理、日常工作等多方面进行共同努力。不论是装配式建筑的推广、BIM 技术的结合、智慧化工地的应用等都是解决工程污染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对管理人员、工作的新的考验。

2.4 加强重大工程组织理论研究

目前普遍认为,由于问题的本质和情境不同,在一般性工程管理或项目管理基础上搭建重大工程组织理论是不完全和不适应的。应结合我国现有的特殊的重大工程,建立新的组织理论以支撑重大工程的管理工作。相关学科学者、行业领先企业应组成相关团队尽快为重大工程组织建立起新的理论平台。

2.5 注重管理人才培养

复合型是一个动态词,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应顺应时代发展,尽快引入新技术、新概念、新案例、新的管理模式方法进入教学环节,同时注重培养管理类学生自主学习、融合学习的习惯,已尽快为工程项目管理岗位培养出更多宽口径人才。

猜你喜欢
建筑业农民工项目管理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动物“跨界”建筑业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