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行业信息化建设优势提升行业统计服务能力

2020-01-20 04:01张占鹏张燕明
中国钢铁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

张占鹏 张燕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显提升,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需要更新、更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支撑,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高科技水准的重要标志。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之一,其信息化发展状况和建设水平,也反映了本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其中,行业统计信息化工作就是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钢铁行业的统计工作现状和发展

行业统计,广义讲就是指某一行业领域内全部的统计调查活动;狭义讲是指由某些机构或社会组织,针对某一行业领域的统计调查活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简称中钢协)承担着行业统计的重要主导职责。中钢协主导的行业统计既不同于企业统计,也不同于政府或社会某些关注并从事钢铁产业统计信息研究分析的机构、公司等。与企业统计相比,中钢协主导的行业统计范围广、综合性强,更具宏观性;与政府统计相比,中钢协主导的行业统计分类细、精度高,更具专业性;与社会其他机构比,中钢协主导的行业统计可信度高、代表性强,更具权威性。

从广义上分析,中钢协主导的行业统计与行业内企业统计关系最为密切,其行业统计是建立在行业内广大钢铁企业统计基础之上,企业的统计内容、水平、需求决定了行业统计的基本状况。反过来,行业统计也会影响企业统计,起到服务、规范、指导和引领企业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行业内企业早已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无论何种类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主要是依靠市场。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只有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信息,了解市场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变化,把握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和规律,科学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协调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有利的位置,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产生和获取数据资源的企业统计,自然成为企业乃至行业统计和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担当者。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企业统计的任务由主要为上级政府或政府授权委托的行业管理部门服务,转变为更多地为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服务。企业统计内容由主要反映企业内部以生产过程为主的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入库、出厂这一简单环节,扩大为从产品设计和开发、采购和运输、产品生产制造和检验、工艺流程选择和生产设备准备、人员和资金配置,直到产品制造完成后的营销全过程。

企业统计任务和内容的变化,促使企业统计调查的理念、方法和模式发生变化,由原来主要以面向报表制度为主的表格填报,转变为综合多样的统计调查模式,即以报表调查为基、抽样调查为主、普查为辅和其他调查方式相结合的统计调查。企业统计的时空界限由事后调查延展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企业统计范围和方向也发生了更大转变,由过去只反映企业自身性扩展到关注整个行业,关注国内外全球市场。正是上述行业内企业统计工作的变化,推进了行业统计及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作为全行业内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相关机构之间,以及本行业与关联产业和域外相关部门之间的重要桥梁和核心纽带,在行业统计工作和统计信息化规划推进,协调组织建设中起着责无旁贷的关键作用。应该说,中钢协主导引领行业层面统计任务和信息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身份,一是有国家的依法授权;二是有本行业内的专业统计标准的组织编制、颁布、解释、推广和监督实施权;三是有行业内广大举足轻重的会员企业的支撑;四是在中钢协管理体系内有众多专业协会、事业单位和相关服务机构的参与。

中钢协主导下的行业统计的优势特征,第一,有完整的统计制度体系和大量的常规成套有序的统计业务内容(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政府授权的法定统计),这些优势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协会各相关部门努力拓展的结果。第二,协会有专门的行业统计管理机构设置,同时有一支以广大钢铁企业为主体自上而下相对稳定的专业统计队伍。第三,拥有长期积累的海量原始统计数据的资源储备。第四,在社会上与其他关注并从事钢铁产业统计数据信息研究的各类专业机构和数据公司相比,更具法理性、正当性和权威性。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钢铁行业统计工作还有很多方面亟待进一步改进和提升。首先,在以往计划经济时期,原冶金部工业部和国家冶金局管理下的统计工作属于专业性的政府统计,其职能更多的是为宏观经济服务。其统计内容更多是建立在钢铁工业企业的生产领域,故统计的产业化、市场化特征并不明显。而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钢铁行业统计在确保高质量完成政府委托任务的前提下,应当更多地倾向为企业服务,服务内容更多的应当是企业最为关心的市场信息。在这些方面行业统计是有很多工作可以也是需要去做的。可喜的是,目前中钢协正在大力推进这方面工作,并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其次,在现有统计信息资源条件下,在安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通过高效的技术手段,及时为企业提供交换统计信息支持的服务内容和手段有待改善提升。第三,行业统计标准、统计指标体系和相关统计制度相对滞后,及时更新不够,没有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快速发展的需要,如企业新产品的研发生产过程、企业生产过程中新的工艺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企业生产过程中走绿色发展道路对能源环保等新的绿色技术利用的情况,进行更深更细更完整全面的统计调查。第四,钢铁行业统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钢铁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当然,这即与企业之间信息化建设水平高低不同有关,更与行业管理部门的整体信息化水平现状和系统平台建设有关。正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波指出的:“协会是桥梁,是平台。做桥梁,我们比较习惯,20年前我们曾经是国家的一个工业部门。如何打造平台,如何与钢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合作伙伴共创共享,对我们来说还是个新课题。”面对新课题和新挑战,钢铁行业统计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应该不断有所新作为。

二、发挥行业优势,提升钢铁行业统计服务能力

提升钢铁行业统计工作和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继承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转变思想,与时俱进,达到更高更好更优的服务水平,为行业的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行业统计工作要有一个重新定位。要摆脱以往那种统计过多的是为官方的宏观分析报告,为专家式的宽泛学术研讨等思维的羁绊,这些仅仅是统计职能的一部分。另外,不再简单地把行业日常统计工作更多视为管理,要将行业统计更多面企业、面向市场,让自己也成为行业市场信息的一个积极参与者。这就要求行业日常统计工作更多的是一种服务,以服务为宗旨与广大会员单位及所有用户共享资源,共创资源。

第二,利用中钢协在行业内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组织广大钢铁企业、系统内各职能单位、社会相关科研机构以及业内技术专家和学者,深入研究现行行业统计标准、统计指标体系以及相关统计规范制度,积极推进统计指标标准、体系、解释等一系列规范和制度的更新,使未来行业统计的业务内容更加优化,更加符合新技术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产业科学发展的需要。

第三,未来钢铁行业统计信息化的系统开发、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要秉承双向、多维、交互式的共赢原则来开展工作。

所谓双向,一是指在业务设置和开展中要兼顾行业和企业双方对统计数据信息的需求,即要满足行业综合数据汇总,对宏观数据分析的需求;也要满足企业分类细化的可比的微观分析数据的需求。二是指在技术开发和应用运行中,既能满足行业管理部门对日常统计的支撑,也能适应企业统计部门的实际状况,尽最大可能使行业处理系统与企业处理系统实现最佳友善对接,确保上下数据传输流畅,不给企业基层统计因系统不匹配,造成数据频繁落地断流而带来过多的人工干预,给企业统计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所谓多维,是指系统的开放性。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运行不是孤立的,在国民经济运行中与其他相关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这些相关产业需要了解钢铁产业的统计信息,钢铁产业也需要知道相关产业的信息,这就要求在行业统计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必须要考虑这些因素并加以实施。

所谓交互,是指系统的所有业务用户在系统现有统计数据资源的基础范围内,可根据拥有的权限提出自己所需要的定制需求。如系统支持高层的决策分析访问,支持业内行家的专项查询和专业分析访问,支持业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处理访问等等。总之,系统不再是一个仅仅支持统计报表的处理系统。

第四,行业统计信息化要与钢铁企业智能制造协调推进。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很多钢铁行业内的优秀企业通过大数据采集、汇总、分类、数据建模和智能分析,让数据资源说话,从而实现数据价值利用的最大化。智能数据资源已成为企业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搭建智能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最新IT技术的应用,为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为此,在构建行业信息化系统,特别是在行业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如何与业内企业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行业统计的职能作用。要采集汇总并挖掘利用这些数据资源,其具体做法主要表现在搜集好数据、保护好数据、运用好数据,为广大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对标挖潜”,决策分析提供更充分、更全面精细、更可信安全的基础数据资源。同时,也为与钢铁行业相关的产业提供可靠、权威的数据咨询支持。

第五,加强行业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钢铁行业统计的一个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拥有以企业为主体,加之部分地方行业机构、行业专业分会以及相关事业单位的统计从业者。

目前,这支以企业为主的统计人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钢铁工业生产工艺流程,对工业生产统计基础理论知识,特别是对钢铁工业统计指标体系、指标含义、指标解释等掌握理解不够。过去企业从事综合统计的工作人员,大都是从企业生产最基层通过能力步步筛选出来的。他们不仅有统计专业学业学历,而且有长期的基层统计工作经历,他们一般都非常了解企业生产工艺工序流程和生产经营管理各主要环节,有丰富的专业统计经验,清楚理解包括钢铁业在内的各类工业统计指标在实际中的统计标的对象。另外,这些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从事统计业务,不仅有自觉规范的统计习惯,特别是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和职业操守。当时对于他们来讲,最主要的难题是掌握处理统计业务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钢铁企业改革和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化,企业统计功能重新定位,尤其是统计工作的计算机及网络化,使企业统计部门机构设置、统计岗位设定和统计人员待遇等诸多方面逐渐弱化,企业负责综合统计的工作人员大多不再来自基层,很多人员也没有统计专业学历。这些不仅对企业统计和行业的日常统计产生影响,同时对行业统计的发展及统计信息化建设都产生一定影响。针对这些情况,行业统计管理部门可以联合人事培训教育机构,对当前以中钢协会员为主的企业统计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

第六,待条件成熟,行业统计业务应该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面临能源与资源、生态与环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危机和挑战。现在和未来,中国钢铁工业走绿色发展道路是必然,也是必须的选择。目前,已经有很多钢铁企业走上了低耗、循环、绿色发展的道路,有些先进钢铁企业开发应用或正在开发建设LCA(产品生命周期评估体系)决策模型和数据分析系统平台,引导协同相关用钢产业进行消费,以产品全部生命周期理念,体现本企业对社会整体节能减排做出的贡献。

生命周期是指某一产品从取得原材料,经过生产加工,再到使用,最终到废弃的整个过程。生命周期评估是用于评价与这一产品相关的环境因素和潜在影响的方法,通过编制一系列相关投入与产出的存量记录,评估与这些投入产出有关的潜在环境影响,根据生命周期评估研究的目标,解释存量记录和环境影响的分析结果。因此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系统离不开统计。

冶金产品生命周期评估体系产生的数据在行业中绝对具有共性,可供参对的高附加值数据。因此,在钢铁行业统计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当考虑如何与这些企业LCA建立关联接口,这样可以协助企业数据获得价值实现和成果宣传推广。钢铁企业生命周期评估体系不是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的封闭系统,这是冶金产品全生命周期与相关产业消费关系决定的。另外,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应该有意愿和责任构建与整个行业在这方面的数据资源共享,关键是要看行业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的水平如何。

结束语

行业统计不仅是一种以数据为主的信息处理工具、手段和方法,更是行业内具有自身建制的一个重要专业性领域,这一专业领域的业务涉及行业运行和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相信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导下的钢铁行业统计业务进一步展开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将会对全行业的信息需求和信息化建设起到更加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
钢铁行业有机固废危废采用热裂解工艺处理可行性分析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解读
关于印发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