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北供暖线到底在哪

2020-01-20 02:43双木山
华声 2020年1期
关键词:分界线暖气热电厂

双木山

分界线由何而来

原本,人们对秦岭—淮河这条历史悠久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并没有什么异议,但因其恰巧是南北集中供暖的“楚河汉界”,近年来,每到寒冬,便备受争议。

那么,这条分界线由何而来?又如何成为未经官方“严格界定”的南北集中供暖线?

目前已知的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最早论述由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提出。

1908年,张相文在其《新撰地文学》一书中明确提出:“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这里的“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北岭,也多认为是秦岭。

1912年,民国时期教科书《新体中国地理学》出版。这本教科书由于参考了张相文的研究成果,也將秦岭淮河作为我国南北的分界.

除了这个“身份”,它还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份0℃等温线、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到上世纪50年代,它又成为南北集体供暖的分界线。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北方主要参照苏联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集中供暖体系。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共有156个供暖项目在苏联的援建下实施,包括哈尔滨、西安、长春等城市的热电厂建设项目。

当时的热电厂以工业生产用蒸汽为主要负荷,建筑采暖负荷很少,主要用于工厂办公楼、车间、集体宿舍等,很少为城市民用建筑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

1958年,北京市建立了我国第一家煤气热力公司,主要向中南海和长安街沿线的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实施集中供热。

也是在那个时期,我国开始划定南北集中供暖的界限。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在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了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

更为主流的一个故事是:周恩来总理亲自主导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即为南北供暖线。主要依据是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规定:室外温度5℃以下定义为冬天。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在另外两个版本的故事里,南北集中供暖的界限分别是黄河一线,以及黄河以北、长江以南,中间区域没有硬性规定。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的城市民用建筑才开始集中供暖。

没有暖气,我们该去哪避寒

国内的话,我们建议向南、向海洋,我国幅员辽阔,在国内或许可以解决避寒这个事儿。

除了几个意想不到的南方城市有供暖外,在我国中部还有一块以“秦淮”线为中心的供暖混战区,大致范围在北纬31°到35°之间。

在这个区域内,供暖和不供暖的城市犬牙交错,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都在为自己冬天的“脱衣自由”奋力呼喊。在“战况”最激烈的陕西、河南、安徽和江苏四省中,只有陕西省是最严格按照“秦岭-淮河”线标准划分的省份。在其南部的三个城市,汉中、安康和商洛都位于秦岭山脉中,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流,使得温度相对较高。

商洛由于纬度更靠北,一月的最低平均温度亦达到了零下四度,由于背靠秦岭,它还是失去了集体供暖的机会。河南周口的供暖境况也略显尴尬,几个相邻城市或多或少都有暖气的存在,即使是纬度更靠南的南阳和驻马店;信阳按照“秦淮”线没有集中供暖,暖气在相隔数十公里的驻马店和信阳间狠狠地刨了一道鸿沟。

安徽的表现有些不尽人意,除了省会合肥,其他淮河以北的城市冬季全线不供暖,并且它们的暖气工程依旧在“什么时候能完工”的呼声中徘徊发展。

徐州,是江苏唯一供暖城市,被绝大多数城市争相羡慕。同为苏北的其他城市,皆位于淮北平原南端,纬度更高的海岸城市连云港更是难上加难,市民大概只能躲在空调屋十斤棉被里,流下冰冷的泪水。

到底什么才能决定城市供暖

中国集中供暖首要考虑的因素是温度。现行的供热标准是:最低气温小于等于5℃超过90天的地区进行集中供暖。在持续三个月的平均气温数据中,这些城市看起来都符合集中供暖的资格,但气温最低的商洛和连云港都没有供暖。显然,温度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经济与能源对能否供暖来说,也许更为重要。湖北十堰能够在集中供暖中拥有姓名,大多要感谢“二汽”(中国第二汽车厂,即东风汽车集团)。“二汽”厂区分布在十堰市的不同位置。自20世纪80年代起,工厂利用制造产生的蒸汽余热与已有的城市供热管线,配合着市政工程将暖气送到了市民家中。

目前,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形成了以锅炉房、热电厂为主,其它热源方式为补充的格局。锅炉房、热电厂主要的原料为煤炭。我国很大一部分的煤炭都用在了发电和锅炉房上。因此,城市拥有煤炭资源能够为集中供暖建设提供更多的便利。河南的平顶山、驻马店与商丘、江苏的徐州,大多都是因为煤炭资源能够自给自足,从而提供热能,收获冬天的暖气。

综上,混战区实现供暖的城市,多为经济较为发达或者资源丰富的城市,湖南长沙采用湘江水所储藏的热能为建筑物供暖。截至2018年,这种新型的供暖方式已经覆盖约300万平方米的建筑物。除了造福长沙人民之外,也为水资源丰富的其他南方城市提供了技术范本。贵州六盘水坐落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云贵高原,雨水充沛,紫外线辐射被厚达一千米的大气云层减弱,被称为“中国凉都”。

虽然六盘水拥有爽爽的夏季,但是在冬季,市民就像被泡在“六盘冰”里。为了保证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当地政府在2012年就把供暖提上了日程,加上华南地区最大煤田对城市的加持,使得这一计划能够更快地在六盘水落地。

昆明在2018年冬季也开始实行由用户自行选择的供暖方式。作为缺少热源的西南城市,昆明市采用了天然气供暖,更为节能环保,并且用于采暖的气价低于生活用气,加入集体供暖成为了很多昆明市民的新选择。

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内,绝大部分北方城市会实现集中供暖,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南方人冬天取暖不再靠“抖”。

摘编自瞭望智库、《中国国家地理》、澎湃新闻网

猜你喜欢
分界线暖气热电厂
两份药膳,帮你远离“暖气病”
为什么空调高、暖气低
余有画说
自动化技术在热电厂电气中的应用
某热电厂风机电机节能技术改造
关于金山热电厂节能减排途径的探索
果然够狠
浅述PLC与DCS的特点及在热电厂中应用分析
登秦岭太白山 观南北分界线
在巨室里北山军事分界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