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

2020-01-22 06:06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生态发展

【导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正在奋力夺取全面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施精准帮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脱贫攻坚不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而且成为了全球反贫困事业的一道亮丽风景。

乡村振兴需要实质性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有内外经验可供参考。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国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历次“三农”政策实施的效果与原因,在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上进行实质性的创新。

通过制度与技术创新振兴农村产业。没有产业的振兴,其他方面的振兴和发展就失去了基础。产业发展指的是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与融合。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农产业的发展则需要吸引多元化的发展主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需要制度创新,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

新时期需要有高起点,尤其要避免过去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中有时出现的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等现象。近期,需要在选准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重组产业链,并适当调整空间布局,促进企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逐步将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未来,则需要在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其不但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影响,同时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出应有的作用。

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有效治理都是为了实现乡村宜居,而这些必须依靠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进程的推进,无论是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方式,还是社会管理问题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需要我们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越来越多的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渴望参与农村社区建设,这势必会影响原来的管理格局。随着地方政府的放权以及村民自治意识的增强,必然要求管理方式发生转变。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社区发展程度确定不同的社会管理方式。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要追求“以人为本”,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参与平台和利益诉求渠道,通过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只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乡村振兴多元主体参与决策的程度,才能减少决策的偏误和实施的阻力,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因此,通过构建有效的民间参与机制等,才能有效保障农民利益,减少各种社会冲突,确保乡村振兴具体项目的顺利推进。

(摘编自高启杰《乡村振兴需要实质性创新》)

●一读一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融合是其他方面振兴发展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B.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向农村流动,因此只有非农产业需要创新。

C.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既能影响农业产业链,也能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其作用。

D.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因此要改造升級为现代创新集群。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就要了解国内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注重实质性的创新。

B.社会管理的实质性创新可以推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有效治理,实现乡村宜居。

C.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不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乡村管理格局和方式就不会发生改变。

D.全民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利于有效保障农民利益,确保乡村振兴具体项目的顺利推进。

脱贫攻坚

材料一:

按照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中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减贫南南合作,为全球范围内实现减贫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2015年11月,中国政府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各地也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系列文件,内容涉及产业扶贫、异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扶贫、金融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截至2018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5575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7%下降到1.7%。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7653元增长到10371元。同时,贫困地区新业态快速发展,内生发展动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摘编自外交部《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19)》,张文雯《四川省乌蒙山片区产业扶贫研究》)

材料二:

亿利资源集团在库布其治沙30年,投入产业资金300多亿元,探索出了“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四轮驱动、平衡发展的库布其模式,创造出“沙漠绿化+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的生态产业体系。

亿利生态光伏项目采用“治沙+种草+养殖+发电+扶贫”五位一体模式,实现“生态修复、土地增值、光伏产业、种养殖产业、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五个层级的循环收益。通过土地租用、项目建设期雇工、贫困户承包种植养护等方式带领当地人脱贫致富。

库布其当地的农牧民,是治沙事业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亿利集团打造的沙漠生态产业链,让农牧民拥有了“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小老板、民工联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式农牧民”7种新身份,每种新身份都能带来不菲的收入。

这些成功的做法,既为中国荒漠化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摘编自王文彪《大漠奇迹》,朱富乐《46国记者打卡库布其沙漠探秘荒漠化防治秘诀》)

材料三: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位于撒哈拉沙漠西部,其中撒哈拉沙漠占国土面积的2/3,剩余的1/3土地也属于沙漠边缘的半荒漠地带。

毛里塔尼亚是联合国认定的全球17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该国持续的干旱使国内植被严重受损,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大部分地区贫困化加剧。人们为了生存,被迫毁林毁草,过度开垦土地,超载利用牧场,形成了“贫穷加剧沙漠化,沙漠化又加剧了贫穷”的恶性循环。荒漠化已严重制约着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毛里塔尼亚人口不足450万,贫困率达31%,如何有效脱贫成为历届毛里塔尼亚政府面临的“老大难问题”。

近年来,中毛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迅猛,毛里塔尼亚对参与“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热情高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期间,中毛两国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为未来中毛合作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孙红等《毛里塔尼亚终于走出了历史的怪圈》,尤源等《毛里塔尼亞的荒漠化问题》)

材料四:

目前,中国金融科技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巨大贡献。

以支付为例,我国充分发挥移动通信、条码识别等技术优势,建成网络支付资金清算基础设施,实现卡基支付向移动支付的转变,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移动支付服务格局。贫困农户可以实现快捷、安全、高效的支付,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尚有20亿人没有银行账户,有贷款需求的人中仅21%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中国的移动支付和金融服务向海外拓展,帮助很多金融欠发达国家直接越过支票、信用卡等传统交易阶段,让他们享受到数字时代的红利,给他们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摘编自赵阳《让“金融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张妮等《中国移动支付,用暖科技贡献世界》)

●一读一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成效显著,截止2018年底,农村贫困发生率较2015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为全球减贫作出了贡献。

B.多管齐下、方式多样的亿利生态光伏项目扶贫模式的采用,不仅帮助当地农牧民脱贫,还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经验。

C.无论是乌蒙山片区的产业扶贫治理模式,还是库布其模式,要实现收益,都离不开生产企业和贫困农户的参与和合作。

D.金融科技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移动支付替代了传统的支付方式,给贫困农户带来数字时代的红利。

2.中国可以为毛里塔尼亚面临的“老大难问题”提供哪些业务方面的帮助?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答:

猜你喜欢
生态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