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国民族风格音乐创作中的和声运用

2020-01-25 16:24梁佳宁
大观 2020年9期
关键词:和声音乐创作民族音乐

梁佳宁

摘 要:在我国民族音乐风格体系中,横向的旋律走向一向为突出部分,而旋律走向的纵向线条也随着音乐的综合性发展有了变化。传统创作大多采用西洋大小调的调式关系作为主要载体,将西方的和声体系套用其中,虽然这一沿用模式在特定的创作中满足了和声织体在创作中的运用,但是对于中国传统调式中的正音偏音的和声风格,却不能用三度叠置的音程关系进行配置。文章主要以我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和声的技法运用为出发点,分别从五声性调式的和声处理、非三度和弦叠置的特征、民族调式复合结构的和声与分析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创作;和声;非三度叠置;调式

和声是音乐作品创作的核心,是创作旋律分析走向的基础。旋律线条的结构性与所刻画的音乐色彩性是和声的两大功能范畴。笔者深受和声学之祖斯波索宾的观点影响,思考如何将西方的和声编配运用到传统的民族音乐中。这不仅是笔者心中的疑问,亦是众多学者一直思考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学习中,结合自身的实践情况,对传统的三度结构排列模式进行了分析,试图说明民族音乐创作中的一种新的排列模式——非三度叠置的和弦排列。

一、五声调式的调式处理

中国的民族音乐作品中,大多数音乐作品为极具个性的单线条旋律特征,其特征的展现一定是诸多客观因素影响的结果。而如何打破音乐旋律线条单一、音色单调的局面,笔者在对诸多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后,总结出了旋律技法,即是采用旋律宫调式上的转调、旋律线条的模进处理及同宫系统调的运用来保证音乐线条的推动与发展。

(一)旋律中的宫音转调

在西方大小调的旋律体系中,主音在旋律中有着一定的统领作用,对于不协和的和弦排列结构也会出现和弦的疏导解决,例如属七和弦的解决及导七和弦的解决,这都是一种调整结构的一种状态。而在传统的五声调式中,宫音也是判断何調的依据,但它却并非传统西洋大小调那么固定绝对,也只代表音高关系的界限。在五声调式中,经常以宫角之间的大三度、角徵之间的小三度、徵羽之间的小三度、羽宫之间的小三度排列为准。其中构成七声音阶的前提便是加入偏音。某一特定音即是调式中偏音,亦是另一音列中的正音。这种双重音的表现形式,也符合了五声调式中无任何升降号的旋律技法要求。

(二)模进转调

在传统的和声编配中,有着四声部的模进或级进等特定的技术手段。在传统的音乐范畴中,模进转调也是一种常见的转调模式。其模式皆在于将两种五声调式的音程关系进行一定度数的承接位移,从而保证旋律五声性的有效对接。在转调系统中,也包含很多种转调离调的方式方法,并未见过模进转调的技术方法,而在小提琴协奏曲《遥望故乡》中,便出现了此方式。通过这种羽调式中宫-徵的模进转调,使得旋律流畅而自然。

(三)同宫系统转调

在近关系转调的过程中,通常有两种宫音上的转调。一是宫音向上方五度的转调,例如宫-徵的转调。二是下方纯五度的转调,例如在C宫系统中,当C为宫,则无任何调号,那么C宫的下方五度即是F宫系统。但是,近关系上的转调并非只能在宫系统上进行,宫、商、角、徵、羽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找相对应的近关系调,那么近关系调的依据即是按照音程关系的排列规则找到相对应的宫系统进行依次排列。

二、非三度结构叠置排列

以西方和声技术为主体的模式常应用三度结构的叠置排列进行编配,在民族体系中则等价于传统的七声调式的运用。但在结构上,七声调式与五声调式有着形式及排列上的差异,大多采用了省略三音等相关技术手段,来突出某种音乐的具体风格动向。

(一)省三音

常见的解决三度排列的方式是在三音的结构模式中将三音省略。大小三和弦的定义是在根音的基础上,三度音程关系以此排列的结果。而在旋律的调性分析中,三音与根音的音程关系也是判断旋律大小调特性的重要依据。将三音去掉则使和弦排列结构成为一个相对和谐的纯五度音程结构。

(二)代三音

代三音是指在旋律的进行中,取代原位的三音。因在传统的民族调式中有正偏音之分,在和声的选择和运用上可将三音向宫靠拢,尤其在徵和弦中,三音的使用可以用旋律的宫音或者羽音进行替代,而商和弦中的三音可由徵音或者是角音替代。

(三)附加音

附加音和弦的使用也是民族音乐创作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和弦的选择与运用中,每一个和弦都有其自身特定的功能表达。而在旋律的和声走向中,也会出现和弦外音。和弦外音的运用不仅突出了民族调式旋律的特色,还有紧张之意。在传统的大小调体系中,和弦结构加外音通常在大三度的和弦上加入大二度或者大六度的根音或者冠音,小三和弦则会加入可构成小七度或者纯四度的根音或者冠音。在选择使用的同时,保持功能不变是选择的前提,其次是保证色彩的准备把握与运用。

和声纵向的形态分析如何运用于五声调式中,也是和声和弦结构的基础。其中对三音、四音、五音的处理与使用也有着一定的技术手段要求。例如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体系中,蒙古族音乐大多在五声及七声调式的基础上使用四五度音程的和弦处理。在乐器的伴奏上及歌者的演唱中采用了双四度五度的技术手段。四度、五度的音程排列都在原三度排列的章法上进行了革新。在四五度音程的编配类别上也有着三种技术层面上的界定:一是纯四度运用,二是纯五度运用,三是纯四、五度的混合使用。音程中的大小二度通常表达不协和、紧张之感,因在传统民族调式中没有大小二度的音程排列,所以,在和声的编配中,大二度的和声编配大量出现,给人以特色、交织之感。乐曲在和声的编排上以多层次的模式进行编配,则不会出现不协和的音块现象。

综上所述,旋律在平稳进行的过程中,每一个音符不仅是一种音乐情绪的表现,更是对某一种特定情感的寄托,而这种意境的表现力则依靠音符组成的节奏型组合而成。例如,柱式的节奏型、半分解的节奏型、完全分解的节奏型等,每一种节奏型都可较准确地表达某种特定的音乐情绪。在一些宏伟庄重的大型作品中,为了烘托沉重或悲痛的气势时,便会使用柱式和弦的和声连接;为了表示行云流水的山水之境时,则需要用完全分解的音乐情绪进行展开。

三、民族调式的复合结构

我国是一个艺术瑰宝极为丰富的艺术大国。无论是从音乐表演上,还是从音乐的创作上,一部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共存的经典之作搬上舞台。在音乐创作上,也逐渐涌现出诸多打破原有承袭模式的创作。其创作中也出现众多混合的现象,例如不同的和弦、不同的调式及不同的调性之间的叠置复合型处理。这种复合型的结构形态也在原有单线条的旋律走向上又增加了深层次的纵向维度,增加了立体感与厚重感。因为和弦的走向不同及音域不同,而所刻画的音响效果也是层次分明、协和不协和共存的艺术形式。但是,即使是一种不协和的音列排序,也能迎合受众群体的审美情趣,反而成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

例如,现当代在原始民间小调基础上创编的作品,大多采用复合型结构框架对音乐的旋律动态及演奏情绪进行诠释。复合结构专指的是在统一调式内,旋律各级数之间的纵向排列;复式结构则是专指旋律线条的宫音与特定的宫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心音不同,导致复合音也出现了差异。出现的中心音不同,也就导致了结构的不同,从而构成复合调式。复合调式和复合和弦的使用,其目的在于使声部之间平衡进行。

四、结语

笔者通过对不同作品的分析,深知不同的和声结构对音乐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将西方的大小调调式结构与我国民族音乐系统的音乐旋法有机结合,一直是值得深思的学术问题。通过对以上几种旋法的分析,能够明确和声对不同风格作品在技术及情感上的支撑与推动,更能够明确恰当准确的和声编配能在乐曲的进行中丰富其艺术性。在旋律走向中,横向旋律的线条性与纵向的层次性也是一组辩证关系,两者如何进行、如何平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和声的编配与旋律之间的主次关系也是一对矛盾体关系,如何梳理及破解其中的辩证关系也是笔者研究此課题的动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黎英海.汉族调式及其和声[M].修订版.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郭小利,王耀华.为有源头活水来:谈音乐创作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J].人民音乐,2012(1):16-19.

[3]崔永日.论五声性民族和声的和弦结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39-141.

[4]周国强,朱志华.民族风格与功能和声的巧妙结合:桑桐《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之六《哀思》和声分析[J].前沿,2012(2):177-178.

[5]刘诚.黎海英艺术歌曲《唐诗三首》的和声分析[J].中国音乐,2007(4):31-37.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和声音乐创作民族音乐
钢琴性能对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新时代如何做好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关于萨蒂的音乐学分析(一)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