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现状的探究

2020-01-27 02:26郑鸿陈泓渊单漪如
锦绣·中旬刊 2020年8期

郑鸿 陈泓渊 单漪如

摘要:在这个现代文化发展的时代,音乐的熏陶也成为了普通民众中的一种休闲方式,手机软件上就有各式各样的音乐软件,但是随着大众普及,年龄段的划分界限减小,其中日常用来听歌的网易云音乐APP渐渐成了“深夜哲学家们”的“伤痛文学素材库”。直到近期,有网友将这种现象巧妙精辟地概括为——“网抑云”,并迅速火了起来,意指现在音乐软件评论区中存在的抑郁情绪发言过多。

关键词:网易云;网抑云;伤痛文学;丧文化

身处于一个拥有庞大信息网络的时代,人们在网络中获取各类咨询和信息,而驳杂的信息中带着各式各样的情绪和能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现在年轻一代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从网易云到网抑云,你到底经历了什么?”。但年轻人的生活履历又能有多少呢。网易云音乐作为一个以音乐评论区闻名的软件,深夜的网易云评论区是焦虑和丧的聚集地,说它带动了丧文化的风气,但其实不然,试问谁没有负面情绪,他们需要宣泄,宣泄过后才能继续去“摸爬滚打”。错误的其实是一种风气:将伤痛文学当成一种“逼格”,将抑郁当做魅力。

一、为何“网抑云”能够有如此大的反响?

在众多音乐APP云集的时代,网易云能够脱颖而出,绝不是偶然。首先,它有着极简而不失格调的界面风格,能让用户轻松找到歌单。同时,它没有像其它APP那样拥有驳杂的广告,也拥有大量正版音乐,提高了用户体验。其次,网易云的算法相较于其它APP要完善许多,它的推荐音乐功能以及心动模式,总能够准确、迅速地找到让用户心仪的歌曲类型。最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一个音乐APP,同时也能是一个社交APP,各式各样好友动态分享,各式各样让人产生共鸣的评论,让你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听歌。

2016年8月,网易云音乐发布了《听歌多元化时代到来——网易云音乐2016上半年用户行为大数据》报告。报告基于网易云音乐后台大数据,呈现出了2亿音乐用户听歌行为以及2万音乐人活跃行为的大量数据。根据网易云音乐大数据分析,2016年上半年用户听歌行为以及国内音乐市场表现出了一些明显的现象和趋势。网易云音乐个性化推荐功能使用率已占整体用户的75%,推荐准确率超过50%,曲库使用率达80%,是行业曲库平均使用率的4倍。

正因为网易云深受用户的喜爱,每一条评论、每一次分享都会带动他人情绪,你可能因为一条错误的评论而变得千夫所指,也会因为一条好的评论而饱受好评。正是在网易云的影响力下,“网抑云”这一风气的反响才会如此之大。

二、为什么“网抑云”会受年轻人推崇?

时代在进步,压力在剧增,这一点从年轻一辈就可以明显看出。现在的小学、甚至幼儿园就有早教班、補习班,假期的长短因人而异,但很少有人拥有完整的假期。初中是懵懂的时期、高中是上进的时期,但不管是哪个时期,在当下,不补习、不冲刺就跟不上脚步,因为落后是不被允许的。

在过去,如果你是一个平凡的人、普通的人,那么你可能活得轻松也觉得幸福,但是现在并非如此。在这个时代,优秀是人们心中的标配,平凡、普通这些中性词变成了贬义词。

大多数人都过着普通的生活,都拥有普通的家庭、普通的学校、普通的工作、普通的对象,这些所谓的普通远比从前的时代要幸福许多,可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普通是一件无法接受的事情,因为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了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而这种心理在心智未成熟的青年人中尤为严重,因此网易云中一些伤感的歌词、评论就容易让他们想起过去或者现在遇到的挫折,总而产生悲伤的情绪。

至于为什么广为推崇呢?因为这样的青年不在少数,而抱团取暖总比一个人偷偷舔舐伤口要得到更多慰藉。

三、为何网易云中“人均抑郁症”

聆听歌曲是人们缓解压力的一种途径,而在评论中倾诉自己的故事是宣泄压力的一种途径,但是消极情绪是会传染的,特别是那些感性的人,也就容易想到过去的一些挫折,从而带动“抑郁情绪”。但“抑郁情绪”并不等同于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理疾病,轻度患者主要表现为外表如常而内心痛苦体验,中度患者可表现为情绪低落、愁眉苦脸、自卑等,有些患者常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症状,重度患者会出现悲观厌世、绝望、自责自罪、幻觉妄想、食欲不振等并伴有自杀企图甚至出现自杀行为。[1]

许多人对抑郁症的认知较为浅薄,看了网上的相关介绍之后很容易将自身带入因挫折而产生的短期的低落情绪中,从而将这样的情绪变化认知为疑似抑郁症,也就造成了网易云“人均抑郁症”的错觉。

四、“丧文化”和“无病呻吟”的影响

首先,先解释一下这两个现象:第一,“丧文化”是因为一些人喜欢用文艺的方式将自己的悲伤情绪表达出来从而引发的一股伤痛文学的热潮;第二,“无病呻吟”指的是某一些人故意卖惨来追求所谓的潮流或是博取同情。前者,只是一种不同的抒发情绪的方式,但因为后者的传播使其污名化,让他人觉得这就是在博人眼球,让网易云中那些抒发情绪的评论变成笑柄。

随着“网抑云”热度的提高,“无病呻吟”和“丧文化”的影响力越发严重。因此,网络中对“抑郁风”和“丧文化风”这些风气的进行批判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但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根本不知道有多少是真正需要鼓励的失意人,又有多少是刻意造作伪造“凄惨人生”的假编剧。

对于那些刻意造作伪造“凄惨人生”的假编剧来说,这只是博人眼球的手段;对于抱有嘲笑态度的人来说,这不过是场娱乐的闹剧;对于那些带有目的性的盲目批判的人来说,这不过是在满足他们虚伪的正义感;但对于那些真实表达情感的用户来说,这就像是在伤口上搅动的利刃。

总而言之,对于那些博人眼球的“假网抑云用户”,我们要多一些宽容,因为他们大都是些迷茫、懵懂的青年人;而对于抒发真实情感的“真网抑云用户”,我们要多一份包容,不要让他们的求助信息湮没在铺天盖地的消极评论中。大部分人都经历过很多悲伤的事情,来自家庭,生活,工作,友情,爱情,各种的不顺,网络只是一个宣泄的出口,但并不能真正的起到治愈的效果。活在当下,用心感受,身边处处都是不期而遇的美好。

参考文献

[1]王勇.抑郁症的识别[J].百科名医,2013(10)

作者简介:郑鸿(1999.10.15)男,汉族,浙江温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