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经济”催生消费新形式

2020-02-01 06:13
环球时报 2020-02-01
关键词:环球时报日本经济

编者的话:这个春节假期,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中国老百姓不再串门走亲戚,一边关注疫情防控的进展,一边“在家躺着为国家做贡献”,被迫“宅”在家中的中国人,短期内消费需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催生了不少“宅经济”的新形式。而《环球时报》驻外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国外已经有不少成熟的“宅经济”模式,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

春节“宅在家里”做贡献

本报记者 赵觉珵

席卷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中国经济在2020开年遇到意外挑战,包括交通运输、旅游、餐饮业、娱乐业等多个行业都损失不小。一些不需要出门的活动,成为“宅在家里”的人们满足日常需求的首选,带动了“宅经济”的发展。

作为宅在家中的必备物品,手机成为人们连接社会的主要纽带,包括手机游戏、直播、网购等一系列以手机为基础的行业在春节期间迎来逆势增长。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打开手机游戏和朋友们一起“开黑”“吃鸡”成为打发时间的第一选择。由于用户人数的激增,近日部分手游甚至出现服务器无法连接的情况,比如腾讯旗下的游戏《和平精英》。知名手游《王者荣耀》近日也涌入大量用户,有媒体报道称,大年三十当天,《王者荣耀》流水为20亿元左右,去年同期则为13亿元,显示出手游行业在这段不出门日子里的火热。

同样是玩手机,有些人选择“刷剧”。尽管所有春节档电影都宣布撤档,但《囧妈》宣布在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的多家平台上免费播放,一度引发热议,这也是春节档电影首次免费线上首播。与此同时,湖南广电旗下的芒果TV开放春节期间的免费会员,爱奇艺放出6部免费电影,其他各家视频平台也均有所行动,借此吸引更多用户。

春节假期以来,美团外卖、饿了么、京东到家、多点等多家外卖和即时配送平台,以及便利蜂等零售企业均宣布配送服务不打烊。即便是在疫情防控的敏感时期,也有不少配送小哥奔忙在外。一家外卖平台工作人员1月3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不同于往年春节的外卖服务“淡季”,今年消费者对于外卖、果蔬食材和口罩等医疗物资的需求远超以往。

尽管受疫情影响,不少商场、超市、电影院都选择暂停或缩短营业,但也有一些线下经济获得意外增长。因为要尽量减少走出家门,不少人宅在家中网购,也让物流行业格外繁忙起来。中国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侯延波1月30日透露,1月24日至29日,全国邮政业揽收包裹8125万件,同比增长76.6%,投递包裹7817万件,同比增长110.34%,数据均高于往年水平。不过,由于目前全国多地已实施严格的交通管制和检疫排查,这也对全国快件的运输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家住浙江、在北京工作的李女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个春节她回到浙江,没出门逛街,花钱最多的地方是给自己留在北京的猫找寄养的宠物店。李女士的猫放在家附近的一家宠物店,一天的寄养费用在100元左右。李女士也有朋友选择请宠物店员工上门给猫喂食,费用更高。尽管价格不菲,但李女士选择的宠物店早早就被预订满,如今无法按时回京的她,还不得不继续付钱延长寄养期。

消费行业分析师李国放1月3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宠物为中心的产业是“宅经济”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减少出门社交娱乐,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宠物为伴,这也使得围绕宠物的衣食住行,衍生出形态各异的产品和服务。

在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以“不出门消费”为核心的“宅经济”已成为经济创新增长中不容忽视的一环。根据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QuestMobile”此前发布的相关报告,中国“宅经济”用户规模上亿,涉及的行业也从外卖、网购、生鲜电商、上门服务,扩展到移动直播、短视频、社交等领域。

李国放称,今年春节的特殊情况对于与“宅经济”有关的行业是一种机遇,可能会推动新一轮宅经济的孵化。李国放提到,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的社会生活状态就是中国网购的重要发展机遇,淘宝就是那一年被创立。

A股还未开市,但这轮“宅经济”的发展势头已经从港股和美股市场中看出。1月31日,尽管香港恒生指数继续下跌,但在线教育公司新东方在线、外卖平台美团点评等股票均有所上涨。而在此前几天中,在美股上市的京东、新浪、阿里巴巴等公司也曾在中概股普遍下跌的情况下出现反弹。

尽管“宅经济”的规模和领域正在不断增加,但李国放也表示,“宅经济”只是新生的业态,其基础依然是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和互联网、物流等产业的发展。“‘宅经济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的创新点,但很难说成为主流”。▲

日本“宅经济”发掘虚拟世界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蒋丰

在日本这样一个只要不犯法、不妨碍他人,爱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多元社会气氛下,“宅经济”得到充分发展,甚至延伸到虚拟世界。

日本媒体此前报道称,一名叫近藤显彦的日本“宅男”在推特上宣布,要与虚拟歌手初音未来举办结婚典礼。据近藤显彦介绍,在日本Gatebox公司开发的“老婆召唤装置Gatebox”帮助下,他与初音已“同居”一段时间。该装置放在一个圆筒形盒子里,可加载“老婆”全息投影,搭载现在已经不断渗透进普通人生活中的智能家居系统。“老婆”可以叫你起床、和你聊天,在你出门时说“一路小心”,进门时说“欢迎回来”等。第一代版本限量,售价约合2万元人民币。而对于和虚拟人物的婚礼,有日本公司很乐意承办,协助设计比如宣誓、交换戒指、切蛋糕等环节。

“虚拟主播”也是日本“宅经济”的一大组成部分。“虚拟主播”以虚拟形象示人,并在社交网站上发布视频。日本第一位“虚拟主播”叫绊爱,拥有标志性的粉色头饰。根据角色设定,她是存在于虚拟空间中的AI(人工智能),为了和人类友好相处不断努力工作着。目前,她的账号登录人数已经超过200万人,粉丝遍及全世界。近期更是频繁地开展新企划,出演电视台节目,开线下粉丝会,活跃度极高。

除了虚拟世界,在现实生活中,15岁到69岁的日本人当中,自认是“漫画宅”的最多,有640万人,自认是偶像宅的有280万人。其中,购买能力最强的就是“偶像宅”,每人每年用在偶像方面的消费金额平均为10.3534万日元(约合6600元人民币),其次是“女仆咖啡宅”和“COSPLAY宅”,“铁道模型宅”排在第三。

为什么“偶像宅”消费能力这么强?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主席研究员松岛胜人表示,偶像经济比铁道模型、COSPLAY等更费钱。要买演唱会的门票,要交会员费等。另外,宅男宅女不管自己生活多么拮据,都舍得为偶像花钱。日本“偶像宅”的平均年龄为30.6岁,经济收入也相对较高。

由于日本“宅经济”产业链过于完善,年轻人自己一个人就可以玩得很嗨,变相加剧了少子老龄化等问题。日本多数产业连年萎缩,但作为御宅先进国,“宅经济”前景广阔。“宅经济”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说到底还属于小众文化。“宅文化”群体众口难调,不仅在日本存在不同诉求的“宅文化”,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地区“宅文化”的细分领域也均有不同,难以调和为一个统一整体。▲

欧洲“宅生意”可玩可学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欧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独居人口比例也排名世界前列,越来越多的人宅在家中,对传统商业模式带来巨大冲击。为了满足这些“宅人”需要,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将视线瞄准“宅”这一新市场。

“二战后,欧洲‘宅经济就已经出现雏形。”德国慕尼黑大学经济学者拉尔斯·雷内克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时各国百业待兴,许多新建的房屋建有地下室。家家户户都在地下室辟出一间“家庭小工厂”,里面放满各种工具,供大人和孩子在这里做家居用品、维修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些年网络设施的完善,“宅经济”在多领域开花结果。

“以网络为基础的‘宅经济势头很足,”拉尔斯·雷内克表示,欧洲消费者只要动动手指,衣食住行、玩乐、医疗等,都可以在网上轻松搞定。最近几年,各种网络游戏层出不穷,从欧洲开始风靡全球。人口500多万的芬兰有超过250家游戏公司。芬兰罗维奥娱乐媒体公司开发了风靡全球的著名游戏“愤怒的小鸟”。而芬兰最大游戏公司Supercell还开发了《部落冲突》、《海岛奇兵》等全球热门游戏。

许多欧洲人也喜欢在家里玩You⁃Tube、Instagram(照片墙)、TikTok(抖音国际版)等社交媒体,这也促进了网红市场。仅德国网红市场营收每年预计就达到8亿欧元,整个欧洲市场估计达50亿欧元以上。此外,美国奈飞等视频流媒体在欧洲也大行其道。

欧洲“宅经济”最具代表的是宠物产业。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的数据显示,8100万德国人在2019年养了3100万只宠物。宠物市场年销售额达到近95亿欧元。

柏林市民克劳迪娅养了一只宠物狗。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养狗每月花费将近200欧元。比如一根可以自动收缩的狗绳一般在30欧元以上,宠物服装也得在100欧元上下。养一只狗需要每年交税120欧元,看一次兽医至少也要50欧元。平时,狗狗参加培训等也要花钱。

成人的玩具也是“宅经济”的产物。家住挪威奥斯陆的工程师斯蒂芬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挪威地广人稀,挪威人习惯“宅”在家里。他们不仅喜欢自己做玩具,也喜欢买各种玩具,包括成人用的微型工程玩具,比如微型火车站等。挪威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挪威人买玩具的支出每年人均超过900美元。此外,北欧的居民近来还流行在家或租农场养猪、养牛、种地等。

在欧洲人日常“宅生活”中,读书读报非常流行,网络报刊杂志App“read⁃ly”在英国等许多欧洲国家流行。读者只要每月缴费11.99欧元,就可以足不出户,无限浏览全球数千报刊杂志。

宅在家中,欧洲人并不忘学习,各种外语、技术等网络培训花样繁多。以德国为例,网络培训也提供国家认证,解决了“宅”在家里参加培训人士的后顾之忧。

拉尔斯·雷内克认为,欧洲“宅经济”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欧洲各国政府也扶持“宅经济”,比如给相关新创企业免税和补贴等。▲

猜你喜欢
环球时报日本经济
探寻日本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日本神社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经济
本报五一期间休刊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