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弯角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

2020-02-02 06:14李景铧关天雨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72期
关键词:弯角单侧成形术

李景铧,关天雨

(昭通李景铧中医骨伤医院脊柱关节外科,云南 昭通 6570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属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患者受病情影响,背部产生后凸性畸形,长期背部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1]。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常规术式为椎体增强术,穿刺入路方式包括双侧入路及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单侧弯角椎体成形术是现阶段临床应用广泛的术式,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1年时间内收治共计64例该疾病患者资料的研究分析,重点探讨单侧弯角椎体成形术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3月为本次研究起始时间,2020年3月为本次研究终止时间,研究样本数量共计64例,全部患者均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诊断标准,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2组,组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等(n=32),研究组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范围为41~69岁,年龄均值(57.69±5.63)岁,病程时间最低为1个月,最高为5个月,均值计算结果为(2.54±0.67)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范围为47~65岁,年龄均值为(57.54±5.85)岁,病程时间最低为2个月,最高为5个月,均值计算结果为(2.61±0.58)个月,基线资料组间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为单侧直行入路椎体成形术,术中经透视确定患者损伤部位并妥善标记,麻醉方式为局部麻醉,穿刺针经标记点完成椎弓根穿刺,损伤椎体体利用骨水泥搅拌灌注装置灌注骨水泥,如灌注操作中产生渗漏,需及时停止操作,完成灌注操作后妥善缝合伤口。

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侧弯角椎体成形术,术中透视确定患者损伤椎体位置,标记区域为椎弓根外壁投影区外侧1~2 cm处。常规消毒铺巾后以标记点为基础逐层注射利多卡因(10 g/L)完成局部麻醉。经穿刺点完成穿刺操作,外套管(3 mm)及穿刺针椎弓根入路穿刺,进入患者椎体1/4后将穿刺针拔出。弯角导向器安装于外套管把手端,经透视可见弯角输送导管侧位位于椎体前或中1/3处,且跨越椎体中线至对侧区域。撤出弯角内芯,保留骨水泥输送外套管在原位,骨水泥推注器与尾端连接。单个注射点灌注1~2 ml骨水泥,完成操作后逐步撤出。灌注骨水泥期间需密切透视监测,完成操作后及时将导管拔出,穿刺孔进行无菌敷料敷贴或缝合。

1.3 评价标准

评估组间透视次数、骨水泥灌注量、术后功能障碍评分等指标,评估组间骨水泥分布不佳、椎体渗漏、椎体脆性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为确保数据分析计算结果准确,采用SPSS 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透视次数、骨水泥灌注量、术后功能障碍评分(±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并发症发生率(%),检验方法为x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 果

2.1 评估组间各项临床指标

评估组间透视次数、骨水泥灌注量、术后功能障碍评分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评估组间各项临床指标(±s)

表1 评估组间各项临床指标(±s)

术后功能障碍评分研究组(n=32) 17.44±5.21 5.28±0.71 19.05±5.28对照组(n=32) 21.87±4.92 4.09±0.65 25.49±4.76 t 值 3.497 6.993 5.124 P 值 0.000 0.000 0.000组别 透视次数 骨水泥灌注量(ml)

2.2 评估组间并发症发生率

评估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评估组间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 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疼痛显著,肺功能受到不良影响,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采用经皮椎体增强术治疗,术中常规入路方式包括双侧入路、单侧入路等,单侧弯角椎体成形术是该疾病治疗的全新术式,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医师需结合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2]。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经单侧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水泥灌注量高于对照组,透视次数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功能障碍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该术式疗效及安全性显著。单侧直行入路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短,创伤面积小,患者术中放射暴露较少,治疗费用低廉,其主要缺陷为骨水泥分布不均发生率较高,极易导致骨水泥渗漏,引发患者疼痛,部分患者需行二次手术治疗[3]。单侧弯角椎体成形术对医师手术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骨水泥灌注量高于单侧直行入路椎体成形术,椎体渗漏及骨水泥分布不佳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主要原因与水泥经弯角导管输注配合不同注射点椎体内低压注射可确保椎体内骨水泥均匀分布,使损伤椎体保持平衡状态。利用腹侧开口的特定结构可有效预防椎体二次骨折及骨水泥渗漏[4]。与单侧直行入路椎体成形术相比,单侧弯角椎体成形术操作简单,可减少透视次数,降低术中创伤,有助于恢复椎体高度,降低骨髓水肿发生率,提高脊柱功能恢复效果,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临床应用价值突出,值得全面推广。

由此可知,单侧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弯角单侧成形术
喷火怪兽迷宫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
高山上的弯角侠
保元排毒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TGF-β1、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掩星探测弯角和折射率同化对数值预报的影响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比较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