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邮轮乘务服务技能人才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0-02-02 03:57陈硕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2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陈硕

[摘 要]我国教育体制正处于转型期,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跟随着社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人才培养需要以全方位发展,对服务技能人才更为看重。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学生教育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服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更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服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02.093

[中圖分类号]F550-4;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02-0-02

0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在各个行业中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效能,对于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大,我国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相关院校对本专业的服务技能人才培养也在不断增加基数,但是数量增加不代表质量提升,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服务技能人才方面却没能达到很多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忽略了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服务技能人才的应用性。这也是社会需求和学校培养两个方面的矛盾性,国际邮轮乘务专业院校规模不断加大投入,招生人数也不断增长,但是流入社会中却不能立即为企业和社会服务,所学知识也与实际有断档,因此,相关人员要针对这样的现象进行认真分析,基于新培养模式进行探究。

1     基于产教结合的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探析

产教结合,可以从字面上看出是产业与学校的一种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在我国一般以高职院校为主,对于开办的专业与社会产业需求紧密相连,将产业和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互相支持、互相依托,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情况和就业技能,在学校中边学边实践,学校作为一个人才培养基地,一方面抓教学科研研究,一方面针对实体经营所需员工进行培养人才,将学校和企业有机结合,看成一个整体。高职院校教育根本是为社会培养和提供技能型全方位人才,众所周知,技能型人才对实践要求比较高,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有大量的实习操作,从而进行自我提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会议精神中指出,我国今后的发展要以复合型人才为主,加强对人才的全面培养,可以看出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对于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以符合实际应用为主。虽然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在人才培养上还不够完善,培养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对未来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都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2.1   教育目标高于实际需要

学校是教育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地方,但是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让人才能够走向社会,承担工作任务,如果所学东西都是“形而上”的,那么这样的人才暂时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实际需要。高职院校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服务实际工作,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将教学目标定得过高,在教学上并没有传授学生更好的技能,往往脱离了技能人才培养的范围,这样对学生的就业并没有好处。定位过高让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学生学习的知识脱离了实际应用,使社会和企业吸收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造成了阻碍。

2.2   教师队伍自身技能匮乏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加,每一个学校都想将自己打造成一个高端“品牌”,但是学校却忽略了培养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技能型人才需要教师具有相应实践技能。如果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那么他们在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理论知识上可能会更强,但是在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应用实践经验上却明显不足,这样的教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培养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而且学校对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学术研究比较重视,在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技能培养上经常本末倒置,这样的情况使职业院校在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上和实际教育目的脱钩。

2.3   课程设置缺乏市场调研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服务技能人才培养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但是我国在职业院校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服务技能人才培养上没能将社会和市场需求摆在第一位,学校是看招生热度,没对市场需求做调研就设置了国际邮轮乘务专业课程。高职院校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课程首先要对市场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确定招生人数,保证招生数量和质量,招生数量太多,社会和企业无法消化;招生太少,学校培养的应用性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不能满足需求,学校不能仅凭报名热度进行招生,必须充分了解市场对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服务技能人才的消化能力。

3     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服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

高职院校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敢于对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进行质疑和改进。同时不断拓宽视野,积极向其他学校学习职业教育知识,改变以往枯燥单一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教学形式。同时职业学校也应该给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或者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活动,从外界聘请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实务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促进教师接受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素质。

3.1   结合社会需求制定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服务技能人才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开设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前提是需要对本专业做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不能将教学目标定得过高,高职院校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服务技能人才更多是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不是为了培养理论家,在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理论和专业通识上不能和高等本科院校相比,但是在应用技能方面,职业院校会更胜一筹。所以学校不能以功利性的目的去培养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服务技能人才,而应更多参考产教结合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定的更符合实际,教学课程更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2   将企业项目引入国际邮轮乘务专业课堂

产教结合的最大特点就是让企业和学校产生关联,在教育上更符合实际应用,所以要以企业需求为向导,将企业项目引入教学中,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就业。学校和企业做好沟通工作,针对目前企业的需求和课程进行编排,由浅入深地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行业动态和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就业方向需求,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应用方向,对于行业发展趋势也要在企业课堂中进行渗透,让学生在学校可以一边了解一边学习。企业项目引入课堂中要将教学任务和作业任务相结合,循序渐渐地培养学生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技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差距,促进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3.3   打造技能型教师团队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服务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着今后就业问题,在大体方向上,教育是面向社会和各类有需求的企业,所以在教学上需要打造一个符合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应用人才发展目标的教师团队。教师团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所以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就要求教师将理论和实际经验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缺一不可。在打造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教师团队上,学校应该扩大招聘范围,既有高学历的理论性人才,也需要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让学生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由于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应用领域比较广泛,高校要在教师队伍打造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扩宽教学领域,让学生在实践经验积累上有更多的选择,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聘请外部教师定期来学校进行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指导,也可以将学生组织到校外企业进行课程实践,由有相关经验的教师进行辅助指导。

3.4   积极探索全新的实践教育模式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在职业学校教育过程中,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硬件设施,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现问题,没有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资源。所以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职业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模式,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创造良好的平台和条件。对于掌握基本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知识的学生,可以组织到企业进行实际参观或者实习,让学生实际接触最真实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工作业务,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形式,同时及时发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同时,建立校企合作形式,帮助企业筛选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帮助学生拓宽就业途径,实现教学和就业双赢的职业教育局面。

4     结 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大,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人才战略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对我国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都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培养国际邮轮乘务专业服务人才方面要以社会实际需求为落脚点,加强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今后就业方向和就业选择上进行探索分析,不断调整和探索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人才培养做出努力,既为社会创造价值,也为人才寻求出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艳.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以《邮轮运营管理》课程为例[J].考试周刊,2019(19).

[2]张蕊,郑燕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9(2).

[3]闫秦勤.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9(2).

[4]盛方清,姜锐.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研究[J].无锡商业高职院校学报,2018(4).

[5]武君.基于OBE理念的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學设计和实施 ——以邮轮专业英语为例[J].湖北开放高职院校学报,2019(2).

[6]刘艳.从教学标准谈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10).

[7]裴进鹏.混合式教学在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中的实践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9).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