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竞赛对少儿书法学习知识获得和基本审美的影响及分析

2020-02-04 07:37孙钢
艺术评鉴 2020年24期

孙钢

摘要:近年来,书法研修作为少儿阶段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受重视和关注的程度日益提升。与此对应的是,书法研修成果的检验推动机制也日趋完善,作为新时代少儿书法教育工作者,要紧密着眼于书法研修的时代价值,通过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时效的书法技艺类竞赛活动,在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书写素质、竞争素质、心理素质中,切实增强书法研修活动的“正身性”“为学性”“创造性”“互动性”“比较性”“应变性”,以此获得少儿书法知识,提升审美素养。

关键词:书法研修  六种素质  六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24-0015-04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是以汉字为承载,以字型、字构、字体、字义等为具体表现的高度抽象、高度浓缩的艺术形式。不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如何更替,始终广受各族人民及海内外汉文化爱好者的推崇践行。我国历来高度重视书法文化教育,建国后,在义务教育中始终将少儿书法作为必修课程,以此推动国学文化的传承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新要求纳入“四个自信”,从国家战略层面号召和推动全民族学习、弘扬、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支撑,其传承弘扬的质量效果直接检验和决定了国学教育的质量。近期,通过对教育机构,特别是少儿书法教育从业者、研习者的调查分析,了解到当前对少儿书法研修效果的检验,除了常用的阶段考核、结业鉴定外,书法竞赛已成为普遍方式,特别是因其鲜明的比较性、激烈的竞争性、频繁的互动性、突出的应变性等,在青少年获取知识、培育审美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是信息化时代,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书写工具也逐渐发生了转变,传统的纸质书写不再是广泛的书写方式,也不能单纯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许多书法教育工作者对书法文化、艺术的认知也相对模糊,对书法的内涵和深意不能较好地理解和运用。基于生活节奏加速的时代背景下,少儿书法教育以及对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不断探索和多方共同努力。因此,普及少儿书法教育、传承文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修书法艺术的重要时代价值

书法艺术,从不因时代而变质,亦不因年代而退色,会伴随时代衍进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呈现更为丰富的理论、艺术、实践内涵。特别是少儿书法研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向下一代接力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平台,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有效依托,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能更好地带动新时代的少年儿童认识书法文化和知识,促进书法文化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通过研修书法艺术,可以从中领略和感受到以下时代价值:

一是领略和感受汉字之美。先不考虑文字的内涵属性,仅从文字本身的形体特点出发,汉字有着自己独特的字体、结构、笔顺、笔法等。少儿在学习汉字书写的过程中,通过一横一竖、一撇一纳,能够从中感受到汉字的雄浑之美、整齐之美、挺拔之美、丰满之美等等,不同的技巧展示在书法的艺术之中,无形中传递了一种视觉的美感,让少年儿童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书法文化,将书法的内涵更好地展示在书写的过程中,促进书法内涵的建设。

二是领略和感受艺术之美。汉字不仅是书写交流的工具,本身还是一种多元化艺术形式,它往往涉及历史、文化、地理、人文、文学、美术、音乐等多个领域,并与上述艺术形式相互关联、相互诠释、深层融合。少儿在研修书法艺术的过程中,不仅能通过“写”感受“美”,还能欣赏和感受文学、美学、音乐之“美”,让少年儿童感受到美的艺术和美的价值,在美的感受中,更好地凝练书法的内涵,展示书法的技巧,提升书法技艺,为书法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三是领略和感受人性之美。文字是人发明的,是与人的发展相伴相生、相助相爱的“心灵伙伴”,处处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少儿在书法研修过程中,伴随对汉字书写技能的了解掌握,无形中也会学习到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学问、修身的意境等,这是少儿书法研修的最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对少年儿童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培养,将少年儿童的思想境界更好的提升到相应的层面之上,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

四是领略和感受文化之美。文字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载体。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它与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浑然一体。通过少儿书法教育,能在教授汉字艺术的过程中,带领他们领略浩繁如海、灿若星辰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五是领略和感受传统之美。传统是一个民族经过漫长时光和历史沉淀而形成的思想、理念、实践方面的习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其传承手段很多,但书法艺术无疑是最重要的方式,书法是民族情感的艺术,也是情感的发挥源泉,在训练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形成良好的情境艺术,促进情感的升华。作为中国青少年,在研修书法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小中见大”地学习方方面面的传统文化,并随着年纪的增长、心智的成熟、书法水平的提升,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六是领略和感受时代之美。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时代也在不断进步,随着进步和发展的时代,我们要逐渐认识到,文字作为交流工作、文化载体同样也是发展的,是承载着艺术内涵形成的原因。一副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够体现作者赞美时代进步、歌颂社会发展的心境,能更好地反映时代的发展方向和要求,能形成时代的最强音,帮助时代记录一些必要的内容。作为少儿书法教育,也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同步推进书法领域教育改革,让书法艺术伴随时代发展不断成长。

二、组织书法竞赛对研修书法艺术的重要功用

少儿书法艺术研修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兴衰,关系着中国青少年群体文化自信的确立,因此,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检验和推动机制。通过对某省3个市级教育管理机构、12所中小学、83名书法教育工作者、若干名少儿书法课程学生的问卷调查、走访了解、电话函询,分析了解到,当前的少儿书法研修教育中,书法竞赛作为一种权威媒介、通用载体,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普遍使用的方法手段。具体讲,有以下“六性”的重要功用:

一是以赛“滋品导行”,在提高道德素质中增强书法研修的“正身性”。古人讲:“德者,才之率也”。艺术造诣的首要内涵是德行,其对艺术发展起着重要的统领和导向作用。特别是书法方面的研修,更要把德行修炼排在首位,这才能真正体现书法的艺术,将书法的内涵更好地展示在竞赛之中,凝练趣味性,展示跨越性。古人多用“字为心画”“见字如面”等评价书法同修养的关联,可见书法研修最内在的本质,是对品性与道德的修炼。因此,组织书法类竞赛,不仅要为参赛者提供一个切磋书法技艺的场合,更要提供一个交流人生感悟、互鉴品德修养的平台,让书法成为传递人内心想法的工具,将内心的感知能力更好的体现出来。作为青少年参赛者,要把这项竞赛作为提高个人修养的难得机会,一方面要多从“字”中“品”德,通过观摩研究其他参赛者书法作品中的笔法、风范等,感悟其中的为人、处事、为官学问,品味其内心崇高的道德操守;另一方面要多从“字”外“听”德,就是要多听“书外之音”,多与书法作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其人其事、其言其行,从中感悟其经过人生历练而具备的品行操守,加深对其书法作品展现道德内涵的理解把握,并用以提升自己的品性德行和书法造诣。

二是以赛“倡学兴问”,在提高文化素质中增强书法研修的“为学性”。“为学”即研究掌握学问,这一过程离不开书本、离不开实践,更离不开虚心地请教学习,要建立请教学习的动力。清朝学者彭端淑在《为学》中写道:“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意思是自身学习能力虽有局限,但只要好学、好问,就没有能够阻挡学习进步的因素。组织书法类技艺竞赛,就在于通过设定竞赛题目、明确竞赛规则,给参赛者提供一个学习发问的机会,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交流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互相促进的作用。作为少儿书法参赛者,一方面,要立足自身解决问题,习惯自我发问、自我解答;另一方面,要适应竞赛规则,合理性向其他参赛者及组织人员提出问题,以期取得理想的竞赛成果和学习效果。

三是以赛“鉴美探新”,在提高审美素质中增强书法研修的“创造性”。在艺术领域里,借助一定的外力刺激,往往会激发惊人的创造力。书法同样如此,其研修过程往往是漫长的、孤独的、枯燥的,这也无形中抹杀了其最为宝贵的创造性。组织书法技艺竞赛活动,一个重要益处就是把以往相对独立的学生个体联合起来,把大家对美的认识和看法集中起来,放在一起进行横向、纵向、立体、多维的分析比较,从中探寻适应时代发展、迎合大众口味、独具匠心气质的新理念、新风格,通过艺术灵感的碰撞,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感悟力、分辨力、创造力。

四是以赛“取长补短”,在提高书写素质中增强书法研修的“互动性”。搞艺术创作,既要善作“一家之言”,也要能采“百家之长”。特别是书法研修,要增加交流互动的机会。组织书法技艺类竞赛,一方面,要在“互相看”中取长补短。不仅要看其成型作品,还要看书法作品的形成过程,看其走笔规范、拿捏姿态、气势气质等,从中温习书法研修的“提、按、收、放”执笔方法、枕腕姿势、悬肘姿势等要领,诠释与把握文字结构、特征、笔触、风格等。另一方面,要在“互相评”中取长补短,对每件参赛作品,除了竞赛评委会给予指导讲评外,还要在适当范围,以适当方式征求其他参赛者的意见,讲评优点、指出不足,与作者本人进行交流互鉴,以便更加完整、更加清晰地把握书法作品的创作历程,以此激发参赛者内心深处的表现欲、进步欲。

五是以赛“创先争优”,在提高竞争素质中增强书法研修的“比较性”。没有比较,就没有提高。组织书法类竞赛活动,不能像书法研修本身那样含蓄和内敛,而是要“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拿出一股千方百计、排除万难的才气,要“百舸争流、勇立潮头”,拿出一股“拿第一、扛红旗”的劲头。作为少儿书法竞赛者,通过参与激烈的竞争比拼,特别是取得优异成绩后,一方面,能在书法技能、书法造诣上有很大提升,找到一种比较性的优越感,建立起书法竞赛领域的心理优势。另一方面,也能将这种优势心理转化和拓展至学习、生活、工作的其他领域,建立一种比较性的创先、领先、当先优势,无形中增加了事业、生活等方面的成功概率。

六是以赛“淬胆励勇”,在提高心理素质中增强书法研修的“应变性”。竞赛活动往往充满了时间的争夺、技艺的比拼、勇气的对抗。作为书法技艺竞赛,参赛者需要在瞬息间完成书法作品的构思酝酿、走笔成文、意境描绘等,可以讲是“胸中自有百万兵”“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通过竞争和比拼,对参赛者、特别是少儿参赛者的心理素质培养十分有益,一方面能增强心理素质的稳定性。通过竞赛锻炼学生面对竞争环境、外界舆论、争胜压力等,主动有效地调节心理,排除杂念和急功近利想法等,一心一意、心平气和地投入到书法创作中。另一方面能增强心理素质的应变性。通过差异选题、提高难度、增加变量要素等办法,提高书法竞赛的灵活性,以此检验参赛者对书法技能掌握的熟練度,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过度紧张、患得患失等不良心态,为包括书法研修在内的各领域学科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三、结语

组织书法技艺类竞赛活动,其目的在于启发并帮助青少年书法研修者从中领略和感受汉字之美、艺术之美、人性之美、文化之美、传统之美、时代之美。特别是通过“滋品导行”,提高道德素质,增强书法研修的“正身性”;“倡学兴问”,提高文化素质,增强书法研修的“为学性”;“鉴美探新”,提高审美素质,增强书法研修的“创造性”;“取长补短”,提高书写素质,增强书法研修的“互动性”;“创先争优”,提高竞争素质,增强书法研修的“比较性”;“淬胆励勇”,提高心理素质,增强书法研修的“应变性”,获得少儿书法学习知识,提升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肖华.少儿书法教育感受[N].中国艺术报,2013-03-02.

[2]匡青海.浅析农村中小学书法教学的现状与思考[DB/OL].语文天地网,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