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古钱币及银锭的作伪方法和鉴定

2020-02-04 07:57杨青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2期
关键词:银锭古钱币鉴定

杨青

摘 要:我国古钱币和银锭的发展时间较长,而且品种多种多样。古钱币发展从商代的贝币、秦代的方孔圆钱,到战国的刀币和步币,再到清代所采用的机制币。中国古代贵金属货币之一银锭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银两货币体系。古钱币和银锭在我国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是也存在着古钱币和银锭造假的情况,而且作伪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对古钱币和银锭的深入研究和收藏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文章主要对古钱币及银锭的作伪方法和鉴定进行研究,进一步为古钱币和银锭的识别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并对钱币学的研究带来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古钱币;银锭;作伪方法;鉴定

1 对古钱币及银锭鉴定的重要性

我国古钱币的历史能追溯到3000多年前,银锭的历史能追溯到1000多年前,这些货币都具有中华民族特征和风格,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经济、历史以及文化的发展概况和成就。古钱币和银锭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灿烂、丰富的货币文化,反映了历史上不同朝代的财政经济状况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有着较大的差异,而且由于封建割据、历史动荡和朝代更迭,古钱币和银锭在形制上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区域流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古钱币和银锭的形状、大小、数量和版本呈现出多样化的特性。

古钱币和银锭的艺术价值与本身的经济价值都相当高,因此吸引了众多的古钱币和银锭的收藏者、爱好者。有部分人看到古錢币和银锭的市场价值,会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来伪造古钱币和银锭。若不能对古钱币和银锭进行有效鉴定,可能会导致收藏家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对某个历史时期的研究和考证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需要总结出古钱币和银锭的鉴定规律,了解古钱币和银锭的作伪方式,以更好地辨别古钱币和银锭的真伪,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 古钱币的作伪方法和鉴定

2.1 古钱币的作伪方法

2.1.1 真古钱币作模翻铸

这种方法主要是用蜡制做出真古钱币的模型,再对其进行修理和加强细节,然后用铜水浇铸,最终做出假钱。另外还可以根据古钱币所处时代的文字来制造假钱,用木头或其他材料雕刻出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模型,进行伪造。这类古钱币发现的数量较少,是抓住了收藏者的猎奇心理制造出来的。这类假币的技术性较强,若是没有相关经验很容易受骗,但是能发现这类假币文字并不灵活,而且整个古钱币的重量相对较重,从色泽上看,与真的古钱币也有着较大的差别。

2.1.2 取厚钱改刻文字

选择钱身相对较厚的铜钱,将上面原有的文字打磨掉,再刻上比较稀有的、罕见的文字,这样一来可以让这个古钱币成为较为珍稀的物件,如将“三字刀”变成“六字刀”,把五铢钱改成三铢钱。这种改刻文字的钱币容易出现刀凿的痕迹,而且其重量、直径以及外在的形式都会和真钱存在较大的差距,有时候会存在改刻的文字整体上呈现出不协调或者过于工整的情况。

2.1.3 普通钱文字挖补

将普通的旧钱上的一半或者全部的文字挖掉,再用别的钱币上的文字进行贴补,甚至还用铜片这样的材质来贴补上面的文字,再用生漆进行填补。这类伪钱基本上会存在较为细微的缝隙,而且钱和文字之间的协调性并不均衡,用生油漆填补的地方也会存在较大的缺漏。

2.1.4 多枚古钱币拼合

将两枚不同古钱币的一半进行连接,如将两枚五铢钱中的“铢”拼接在一起形成“铢铢”这样的文字。还有将两枚相同古钱币的背面磨平,将两枚钱币拼合在一块,形成两面都有字的合背钱。甚至还可以将两枚钱身较薄的古钱币焊接拼合在一块。拼接在一起的古钱币只要以较轻的力度敲打就会出现“啪啪”的声音,与真品相比,其清脆度不足。

2.1.5 做旧

伪古钱币在制作出来之后,为了能更好地取信于人并掩盖其原有的特征,需要对其进行“做旧”,使这类伪古钱币更加贴近真品。古钱币由于长期埋藏在地下,遭受地下微生物和其他物质的腐蚀,部分会呈现出红色、绿色或蓝色的色泽,被称为“生坑锈”。而收藏并传于后世的古钱币由于人们长期放在手中把玩,手中的油和汗会附着在古钱币的表面,整个古钱币会呈现出黑褐色的色泽。伪古钱币做旧主要是让新钱呈现出黑褐色或“生坑锈”的色泽。

2.2 古钱币的鉴定

2.2.1 看古钱币的铜质

我国古钱币有相当一部分是铜合金材质,因为合金中的成分和比例不同,所以古钱币最终呈现出来的颜色也不同。而且古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冶炼技术差异较大,铸造古钱币的方法不同,铸造出的古钱币也各有特色。如果古钱币是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那么外表呈现黄色,如果是铜锡合金铸造,那么外表呈现青色。清代和民国时期,少部分地区在铸造铜钱时会使用铜和锌铅,铸造的铜钱外表呈现红色。从汉代到唐宋,钱币基本上是以青铜材质为主,其主要的特征是铜币的颜色呈青色和白色中间略微带一点红色。而在明嘉靖之后,则开始将黄铜作为制造钱币的材料,钱币颜色相比过去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改变。例如,先秦时期的铜币主要是以铜锡合金为主,因此钱币主要呈现出青红色;隋代五铢钱中锡的成分比例较高,导致整个钱币呈现出白色的状态,也被称作“白钱”。

2.2.2 观察钱币的外在锈色

现存的古钱币以发掘品和传世品为主。发掘出来的古钱币在地下埋藏的时间较久,表面会呈现出铜锈色;而流传于世的古钱币的外在会有一层黑色或铜色的包浆。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常温状态下不容易出现生锈的情况,出现氧化铜的情况也是需要经历几十年或上百年的时间。氧化铜的颗粒大小会有所差别,而且会呈现出橙红色、黄色、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发掘出来的古钱币表面的锈色深入到钱币之中,而且由于其分子结构极为稳定,铜锈色不会被轻易擦掉。但是伪造的古钱币的铜锈色则容易脱落,相对来说比较轻浮,用碱水煮后有些铜锈色就会脱落。

2.2.3 看金属铸市铭文、听声音和了解铸造方法

我国的金属铸市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即采用铭文进行书写。基本上每一种钱币上的字都有极具特色的书写风格,可以根据字的风格来检验其是否为某一时代的钱币。另外还可以通过听古钱币的声音来判断其真假。由于古钱币自身质地的特殊性,越是年代久远的古钱币,其氧化就越严重,在水泥地上的敲击声音也就越喑哑。最后则是要了解古钱币的铸造方式。不同的古钱币的不同铸造方法会表现在钱币上,这也是鉴别古钱币真假的有力依据。

3 银锭的作伪方法和鉴定

3.1 铸造工艺作伪和鉴定

我国古代的银锭铸造工艺中,“蜂窝”是常见的特征之一,充分展现了白银贵金属的特点。“蜂窝”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白银在融化过程中会吸收氧气,冷凝后留下一定的空间。一般来说“蜂窝”呈圆球状,而且一般会产生“滴珠”,而一般假银锭和非金属银锭不会产生这样的物质。市面上制造“蜂窝”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运用模具来伪造,这种方法主要是在银锭模具相应的部位仿造“蜂窝”样式来制作出圆颗粒,但是其“蜂窝”中的腔壁并不光洁、圆润;二是通过錾凿的方式伪造,使用圆锥等工具对假银锭底部进行錾刻,将其凿出凹痕,这样形成的“蜂窝”大小基本一致,规律性较强,而且没有“滴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古代银锭都会出现“蜂窝”,唐代和民国时期的部分银锭就没有“蜂窝”,所以在进行鉴定时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辨别。

3.2 银锭铭文的作伪和鉴定

古代银锭大部分是通过錾凿的方式来制作铭文,铭文位于银锭的侧面和底部。铭文主要是为了记录银锭的铸造时间、地点、重量、主管官员的名称和职位以及铸造银锭的银匠姓名。对银锭真伪的辨别和鉴定可以通过铭文进行。假的银锭铭文很少能将符合时代特征的铭文准确地仿制出来,会出现与史实和形制不相符的情况。

真银锭在制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特征,银锭上的铭文基本上是由工匠錾刻而成的,尽管文字比较粗拙,但是整体上自然、率真,而伪造的文字笔画相对绵软,无法将古人的神韵充分展现出来。当下进行铭文仿造主要是以电脑字库中的字体为模板,铭文的刻画缺少个性化特征,同时因为运用现代科技进行錾刻,文字的笔画相对圆润,缺少真品银锭铭文平顺的特征。

3.3 形制作伪方式和鉴定

形制方面的伪造主要是运用内嵌法进行伪造。将真的银锭作为模型,而后将铜水浇筑在银锭上,再在外表裹上一层银,从外形上很难分辨出来真假,但实际上其质量和手感有着较大的区别。中国古代银锭是从唐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民国前期,横跨了一千多年,在这个过程中银锭形制不断发生变化,如唐代的银锭形制主要为圆饼形、板凳形、笏板形等,这也是我国古代银两货币体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北宋前期的银锭承袭了唐代后期流行的高翅船形银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平头束腰银锭。元代时期银锭则沿用宋、金时期的弧头束腰银锭形制,银锭的束腰相对来说变得更紧实,而且两头也稍微翘起。明代时期,银锭的形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前期基本继承了元代的平板束腰器型,而后期银锭出现了较大的地域性差异。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银锭形制复杂程度较高。不同时代的银锭有着差距较大的形制特征,若是银锭本身的形制特征并不符合那个时代,则银锭为赝品的可能性较大。

3.4 金属含量作伪和鉴定

古代银锭含银量为95~99%,在制作银锭时还会加入少量的金属铜,甚至部分银锭中还含有少量的黄金。因此,可以对银锭的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利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可以较好地将银锭的合金成分分析出来。灌铅法是制作假银锭的一种方法,是在真银锭底部挖出一个小的洞口,将其中的真银取出,再将铅水灌入到其中,然后焊接洞口,仔细观察洞口可以发现上面有焊接的痕迹。

4 结语

古钱币和银锭作伪是以获得利益为目的,缺失文物的实质性价值,并没有在过去的时间内执行过货币的职能或参与到市场流通之中,这类钱币和银锭主要是为了欺骗收藏者而仿制的,会导致收藏者受到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要对古钱币和银锭的真伪进行鉴定,揭露市面上流通的假古钱币和银锭。这不仅对于丰富中国古钱币学具有较高的意义和价值,也可以减少收藏者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研究古钱币和银锭的作伪方法,为判断古钱币的真伪提供相应的依据,总结出古钱币鉴定方法的一般性规律。

参考文献

[1]卢伯雄.收集古钱币不可走捷径[J].金融经济,2018(5):65-66.

[2]陈克双.“建国通宝”钱考辨[J].中国钱币,2016(5):32-41.

[3]高亚康.浅谈清代普通官铸小平钱币的鉴定[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10):38-43.

[4]鄢焱.古钱币的司法鉴定困境及其破解[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70-73.

[5]徐锐.简议古钱币的作伪方法和鉴定[J].收藏界,2012(11):53.

[6]童哨兵.古钱币价值和辨伪[C]//湖北省钱币学会.湖北钱币专刊(总第10期).武汉:湖北省钱币学会,2011:77-78.

[7]徐锐.古钱币的收藏与辨伪[N].中国文物报,2011-08-31(006).

[8]荷银,英子.揭秘古钱币作伪伎俩[J].金融经济,2010(5):53.

[9]张志刚.古钱币的基本铸造工艺及其鉴定[C]//湖北省钱币学会.湖北錢币专刊(总第8期).武汉:湖北省钱币学会,2009:26-27.

[10]黄定学.试论古钱币上的铸造缺陷与古钱币反假[C]//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武汉:湖北省钱币学会,2009:28-30.

[11]荷银,莹子.古钱币收藏如何巧辨作伪手法[J].生意通,2009(1):74-75.

[12]于希.古钱币作伪述略[J].青海金融,2007(S1):68-69.

[13]朱华.古钱币鉴定之我见(续)[J].紫禁城,2003(4):17-21.

猜你喜欢
银锭古钱币鉴定
银锭的收藏价值
古币银锭的收藏价值
浅议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的主要职责
青铜器鉴定与修复初探
八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的鉴定与利用
古钱币被窃案
牌坊银锭的收藏与辨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