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PGIS的西部县域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分析

2020-02-05 07:09高宏伟李明王怀栋周艳秋
农业与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杂粮马铃薯融合

高宏伟 李明 王怀栋 周艳秋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109)

兴和县地处内蒙古、山西和河北3省区交界,为典型农牧交错地区,是我国西部距离首都最近的县,距北京240km,在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该县利用位置、资源等优势使经济取得快速发展[1]。农牧交错地区一二三产融合是当下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应更多着眼于融合发展机制、融合条件、融合新生业态等方面以促进农牧民快速增收[2,3]。兴和县属半干旱地区,是首都绿色屏障,合理发展农业关系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1]。MAPGIS是卫星遥感、空间测绘、地理图形、计算机信息等集于一体的智能软件系统和地理信息平台,广泛用于农业土地类型和种植现状分析决策[4]。本文借助MAPGIS系统详尽分析兴和县农业发展条件,并针对该县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合理对策,以期为我国西部县域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及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1 经济社会和地理现状

兴和县有5镇4乡,共16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和乡村人口分别为33.2万和25.3万,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51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7418元和9715元,贫困发生率1.97%;永久基本农田8.56万hm2,其中种植马铃薯2.60万hm2、冷凉蔬菜0.53万hm2、杂粮0.80万hm2,粮食产量9万t、蔬菜产量25万t,规模养殖场达到190家,牲畜出栏达78.8万头(只),农机总动力达到22万kW,森林覆盖率达到24.6%;景区年接待游客数和收入分别为60万人次和3700万元,电子商务销售额2000多万元[5]。

兴和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部,无霜期95~130d,≥10℃积温2300~2400℃,年均日照总时数3100h,年平均降水量380mm,主要集中在6—9月[6]。

2 基于MAPGIS的农业产业条件分析

图1为兴和县乡镇区划和借助MAPGIS系统所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根据分析可知,全县农业土地资源共34.09万hm2,其中林地12.12万hm2、旱地11.31万hm2、草地5.88万hm2、水浇地1.52万hm2、内陆滩涂0.88万hm2、盐碱地0.20万hm2、其它用地2.18万hm2,分别占土地资源的比例为35.55%、33.18%、17.25%、4.46%、2.58%、0.59%和6.39%。兴和县以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现状为依据可分为3部分:北部包括赛乌素镇、大库联乡、五股泉乡,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充足,主导产业以马铃薯为主杂粮为辅,兼有少量冷凉蔬菜,马铃薯种植面积1.67万hm2,占全县的64.23% ;中部包括民族团结乡、城关镇、鄂尔栋镇,该地区交通条件便利,蔬菜种植达0.27万hm2,占全县的50.94%;南部包括张皋镇、大同夭乡、店子镇,该地区气候干燥,地下水资源匮乏,所处位置坡地居多,平均海拔1400m,基本全为旱地,主要种植燕麦、荞麦、谷子、黍子等杂粮0.53万hm2,占全县的66.72%。

图1 兴和县乡镇区划(左)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右)

3 农业及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状

3.1 农业现状调查分析

表1为2018年4月深入兴和县各乡镇实地调查数据。从表中可见,与户籍人口相比,各乡镇常住人口平均为户籍人口的50.80%,而种地人口平均为户籍人口的37.18%,并且有不断减少的趋势,农村人口空心化严重。土地流转面积仅为1.40万hm2,需要扩大流转程度。撂荒地为0.55万hm2,说明一些地区土地种植效益极低,不适合种植。各乡镇机电井数量不均衡,需要加强水资源的均衡利用。各乡镇肉羊养殖现状较好,在生态环保监管下大多开展舍饲养殖或者半舍饲养殖,但需要进一步深加工提升产值。

表1 兴和县各乡镇人口和种养殖现状调查表

3.2 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状

2019年,兴和县基于“服务首都”发展定位,围绕“农业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做强、做优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主导产业。目前,重点建设463.93hm2农业产业园,引进龙头企业,发展马铃薯深加工、净菜加工配送、杂粮加工等产业,构建农业产业物流配送体系,打造集牲畜屠宰、肉食品深加工企业集群,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巩固“北薯、中菜、南杂粮”农业布局,提高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并提高效益。北部3乡镇以内蒙古乐农薯业马铃薯种薯基地为引领,带动专业合作社重点打造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基地,确保全县种植达到3.00万hm2,总产量达到60万t。中部3乡镇以沃圃生、察尔湖农业发展公司为引领,重点打造冷凉蔬菜基地,确保全县种植达到0.67万hm2,总产量达到30万t。南部3乡镇整合提升雄丰、同恒、香莜牛牛等专业合作社发展能力,打造杂粮基地,扩大燕麦、谷类、黄豆种植规模,确保全县种植达到1.00万hm2[7]。

2019年,兴和县加快构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发展果树和药材,在店子镇建成嫁接大杏和李子为主的333hm2果树基地和667hm2黄芪种植基地,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提升;依托大北农、东亦达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牛羊驴猪特色养殖,年内出栏畜禽82万头(只),加快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链条建设;发展庭院经济,引导村民利用小型果园、牧场及宅基地,拓展种养空间和效益;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养老融合,培育发展乡村旅游、绿色农畜产品定制服务等新业态,吸引大同、张家口、北京等地人群来休闲度假并体验新型农牧业绿色生产模式[8,9]。

4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产业链上结构不均衡

兴和县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并且层次浅,产业的链条短且附加值不高。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等3大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较大,虽然在马铃薯加工、净菜加工配送、杂粮品牌化包装等方面有一定的融合,但马铃薯生物深加工、脱水蔬菜加工、特色营养杂粮精深加工等方面的产品和品牌几乎没有,产值提升空间特别大。此外,农业与旅游、餐饮、电商等第三产业的融合仅限于发展庭院经济、农家乐等项目,农业深度旅游、观光和体验式农业、农牧业文化和创意、有影响力的大型农牧业节庆活动等方面发展薄弱。

4.2 组织链上产业间存在一定分割

目前,兴和县大多数的新型农业经营合作组织发展引领能力不足,对农业地一二三产融合的带动作用不强,真正有引领和带动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合作组织不多,难以在产业发展和市场上取得话语权。而且,兴和县许多农业合作社仅仅经营农业种植和养殖,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不多,农业旅游方面的企业几乎没有,大部分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相对简单,治理成本较低,“农业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中往往是龙头企业制定游戏规则,农民处于绝对劣势。并且,全县没有整合形成国内有影响力的农业大品牌,也没有集中统一的大型电商平台,对种养殖户的组织带动能力有限。

4.3 创新链上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兴和县的农业基础条件和设施条件相对薄弱,农田灌溉和节水灌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农业保险、绿色防控、种养殖科技服务、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产品电商公共平台、农牧业大数据平台等诸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使得农牧业产业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农畜产品加工业相对薄弱,农畜产品品牌多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少,农业旅游配套基础条件差,导致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创新性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此外,虽然距离首都不远,但对于北京农业现代科技、农产品创意加工、农业深度旅游、一二三产融合模式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创新、模式、人才利用不足,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4.4 价值链上利益联结机制松散

目前,兴和县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融合产值、种养殖与旅游等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松散,融合方式相对简单,相互融合的产值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远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的融合平均水平。同时,兴和县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的流转承包农业、订单式农业、种养业循环、农畜产品电商平台销售、订单创意农产品等的比例并不高,种养殖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利益联结机制松散,相互间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互惠互利、双赢共进、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5 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对策

5.1 农业发展整体规划

针对兴和县目前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肉羊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农业的模式化、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良种化、信息化为发展目标,进行“种养加、贮运销”有机结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实现农牧业生产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兴和县主要形成农牧业发展的“311”总体发展思路和格局:3个主导产业区域—北薯、中菜、南杂粮,即北部3个乡镇主要发展马铃薯,中部3个乡镇主要发展冷凉蔬菜,南部3个乡镇主要发展有机杂粮;1个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1个大基地建设—建设面向北京市场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未来5a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30万hm2,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2万hm2,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30万hm2,蔬菜种植面积达到0.67万hm2,在全县形成以肉羊养殖为主的“种养结合”产业模式,年总计出栏肉羊100万只。具体建设如图2。

图2 兴和县农业种植规划(左)和土地规划利用图(右)

5.2 促进农业内部发展融合

针对兴和县发展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3大主导产业和同时发展特色经济林及中药材、规模养殖业现状,需改变目前重视种植业而忽视养殖业状况,农业种养殖业结构不合理会阻碍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应当加大对养殖业饲草料基地的建设,推动养殖业大规模发展,提升农业产值和利润,饲草料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与农业主导作物轮作改良土壤,而且还能直接供应地区畜禽养殖,使得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融合发展。此外,需要从种养殖源头做起,培育推广加工专用型种养殖品种,加强推进马铃薯、蔬菜、杂粮、肉羊和肉牛等优势农产品加工专用原料基地标准化建设,推进种养业地膜、秸秆、粪便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最终达到种养加一体化发展,建立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体系。

5.3 推动一二三产业纵向融合

针对兴和县的现状和特点,应围绕县政府所在地城关镇进行建设,在城关镇及临近郊区建设科技型和生态型农业基地,推动现代都市农业与城市生态涵养保育相结合。依托兴和县主导和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提高农畜产品的附加值,促使农业的加工、旅游等二三产业向城关镇聚集和发展,带动全县的农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餐饮和农业旅游产业,促进城镇融合,带动乡村繁荣。从大方向来说,兴和县应当紧抓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京津冀一体化、乌兰察布—大同—张家口长城金三角发展一体化、呼和浩特—北京高铁开通等的发展战略机遇,利用乌兰察布市“京郊草原·避暑之都”旅游品牌和“兴和—延庆”协作合作机制,推动特色种养殖业、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休闲观光旅游产业的纵向深度融合,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最终拓展产业的产值和效益,快速步入西部社会经济发达的旗县行列。

5.4 拓展一二三产业横向融合

一二三产业横向融合可极大拓展农业的功能,丰富“农业+”的内涵,使农业能够在科学技术、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生态文明、休闲观光等领域实现价值,进而推进农业与上述领域的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有机统一、连通互动的良性发展态势,使农业在与其它产业的横向融合中质量和效益获得空前提升,农民的收入渠道广泛拓展并能收入显著提高。目前,兴和县应以全域旅游和四季旅游为发展契机,推进以大青山、察尔湖、苏木山、南官草原、桃九花岭等景点为主轴的生态景观长廊建设,挖掘地区农牧文化元素,促进文化旅游互动互补、互促互利,加快建设店子镇芦家营村、张皋古镇等特色民俗旅游示范村和乡村休闲度假村,利用好张皋端午节庙会,苏木山开山节、登山节,察尔湖龙舟节、开湖节、冬捕节等节庆活动,不断提升地区和产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5.5 深化农业一二三产业与高新技术的融合

充分发挥农业一二三产业与现代高新技术叠加的加法和乘法效应,培育深度融合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质变。充分利用乌兰察布市打造我国北方大数据基地和兴和县位于“首都一小时经济圈”地缘的优势,培育现代农业生产新模式,重点利用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和物联网、互联网、智能控制、远程诊断、产品标识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代生物技术、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和设施农业新技术,在设施和冷凉蔬菜、马铃薯深加工、畜禽舍饲养殖、有机杂粮现代化生产等领域扶持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实现本地区特色农产品针对首都市场线上线下交易与农业信息深度融合。

6 结语

兴和县地处我国“京津冀”和“呼包银榆”2大经济圈之间,是目前乌兰察布—大同—张家口“长城金三角”发展区域的中心县城。在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若能利用上述地理优势和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呼和浩特—北京高铁开通等发展机遇以及乌兰察布市“京郊草原·避暑之都”旅游品牌,最终必将持续健康推动农业一二三产有效融合并极大提升经济产值,促进地区实现全面步入小康社会,进入我国西部的百强旗县行列,成为我国西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典型旗县。

猜你喜欢
杂粮马铃薯融合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马铃薯有功劳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细粮VS杂粮
定边马铃薯
胖胖的马铃薯
杂粮小镇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