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故能谐”

2020-02-05 06:14王瑞全
当代党员 2020年1期
关键词:街道群众基层

王瑞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载体。渝北区龙溪街道秉持“和合故能谐”理念,把握基层社会治理“问题、需求、目标”三大导向,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社区倾斜,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寻求政府治理和社会协同、居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探索出一条互联互促、文明双向、和谐共生的治理路径。

党建领和——构建宽领域的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和社会共治圈

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多主体参与,而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原则。只有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公共服务、群众自治和社会参与层面才有向心力。一是党建引领的内核要强而实。街道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体系,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力量部署“一竿子插到底”,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抓热点、攻难点,马上就办、马上办好,让改革红利充分释放。二是基层服务的功能要全而实。群众幸福指数高不高,就看基层服务好不好。街道逐年加大对社区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提档升级老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配套50余项服务功能。针对辖区老龄化问题,建成渝北首家日间照料专业养老机构,投入资金500万元,积极筹建打造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市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提供居家、社区、机构、社会四位一体养老服务。三是基层党建的组织要细而实。街道牵住党组织建设的“牛鼻子”,就能种好基层群众自治“责任田”。创新推行单体楼栋“112”管理模式,即每个楼栋设置一个社区干部、一个党员、两个居民代表,积极开展党员“亮身份”服务活动,带动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有效解决辖区楼栋管理难、服务难问题。同时,加大与市交委等十余家市区级部门单位互联互动,群策群力为辖区群众解难事做实事。针对社区老年人多、弱势群体多、老旧单体楼多“三多”现象,与共建单位通过开展“带头寻找梦想、带头认领梦想、带头兑现梦想”等活动,让200余个特殊群体和困难户“梦想成真”。

社会协和——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种新的社会治理体制强调社会治理的主体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政府、社会、公众要各归其位、各担其责,打好“组合拳”、压实“责任链”。一是以网格治理“兜”。街道对所辖14个社区建立87个网格,每个居民楼院均设立1名安全员,组建群防群治队伍14支,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网”无局外人,让网格治理真正“兜”住群众的幸福生活。二是以体系保障“防”。街道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保障体系,并在现有社区微型消防站点基础上,组建物业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企业微型消防站,实现应急联动和救援物资全覆盖。三是以多维叠加“融”。街道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优质高效的社会组织进驻社区。建立以“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团队”的“四社协同”工作机制,积极拓展服务项目,做好做亮“一社区一品牌”。整合市区高校资源,有机植入各高校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如重庆大学 “五彩石”项目、重庆师范大学社工服务项目、西南政法大学法律援助项目等,对辖区特殊群体开展志愿服务500余次,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

智慧融和——建设垂直整合、横向共享、多维应用的大数据生态体系

“一网联通千万家、千家万事网上解”。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只有深度拥抱互联网,才能全面提升行政效率,掌控事态主动权。一是探索实践“数据跑路”机制。街道认真落实“放管服”工作要求,率先在全区推行网络预约服务、叫号服务、集成服务和延时服务,坚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整合优化7个专业办理窗口,有效解决居民办理业务时间冲突、等待时间过长和工作人员分工不合理等问题,让“最多跑一次”成为龙溪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二是探索推行“智能网格”管理。街道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成街道及8个社区综治中心,将社会治理网格与党建工作、城市管理等力量叠加融合,实现“治安”到“智安”的升级转换。

法治筑和——引导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共识

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的社会,实现这种调节和均衡就必须靠“法”“德”相辅相成。特别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要借助法治力量、运用法治方式,落实好社会治理责任。一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各社区建立《居民公约》,以其合理內核,补齐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供给短板,让基层社会治理更有法可依。二是提升基层政府法治化水平,设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厘清基层政府法定职责,解决好主体责任和执法部门依法履职问题。三是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和教育,巡回开展“法庭进社区”等活动,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意识更加牢固。四是健全基层矛盾化解机制,推行“镇街律师周周见,社区律师月月见”工作机制,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及14个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律师固定时间坐班,现场解答群众的法律疑惑、及时调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特别是在松桥支路片区国有土地和房屋征收工作中,因该片区家庭人口、房屋产权等情况较为复杂,各征收小组遇到不少有关房屋财产分配问题。为此,街道借助律师专业力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逐一上门协调解决,提前完成了征收签约任务。

文化育和——打造与真理同行、时代同步的精神场域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构建和谐社会,一方面靠刚性治理,另一方面还要春风化人。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找准中国文化根脉、顺应群众传统文化心理,塑造良好的乡风、家风、民风,就能够促进文化与时代精神相互交融。一是继承传统文化基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最为深厚雄浑的力量。街道积极打造松树桥仁德文化广场,将传统道德文化根植人心;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生动诠释中国传统节日的“春节之喜庆,元宵之祝福,清明之缅怀,端午之追忆,七夕之忠贞,中秋之团圆,重阳之敬老”。二是涵养家庭文明。街道持续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家风”“小巷名人”等评选活动,辖区居民符爱农带领全家做善事,其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三是营造崇德向善氛围。持续开展“道德模范”“龙溪好人”选评以及“好人在身边”微访谈活动,涌现出市区级道德模范、重庆市身边好人和“中国好人”9人。同时,通过道德模范“传帮带”、龙溪好人“现身讲”,辖区社工新秀迭起,服务先锋层出,化解了不少诸如乱停车、违章搭建、物业纠纷等基层治理难题,并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转化为鲜活的道德实践,生动展现了德治在社会治理中的广度及深度。

(作者系渝北区龙溪街道办事处主任)

猜你喜欢
街道群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热闹的街道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热闹的街道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