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启示

2020-02-06 03:55郑琳琳黄琳庆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

郑琳琳 黄琳庆

[提要]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所传达的价值取向是同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相一致的,其科学内涵为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分析我国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困境,研究马克思生态思想对我国农村生态发展造成的启示与影响,并指出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农村和谐生态环境,可以加快推进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0月21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当代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形势所作出的战略性选择。当前,巨大的农村人口基数和落后的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甸甸的压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内涵

(一)人与自然二者为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产生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的萌芽时期,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生产力水平逐步提升,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对当时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其早期的著作中曾对“人与自然”二者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观点,强调要以辩证统一的眼光来看待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首先,他们认为本质上的人类为自然存在物,是在自然逐步进化的过程中产生,并且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无法凌驾于自然之上。其次,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界与人类是长期共存的紧密关系,大自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生存和物质保障。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人类社会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发展都是与自然界的外化影响密不可分的。人类无法控制自然界的存亡,自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人类的生存需要则依靠于自然。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会对自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可见二者是一种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劳动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人与自然的沟通与联系是通过劳动和实践来完成的,随着人类智慧的逐步提升,对工具的使用也从单一化发展至更加复杂高级化,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而自然界则为我们进行劳动实践提供场所。马克思生态思想指出人类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语言和多种文化行为的,并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劳动是人类一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可以在自然中立足的保障,人类在实践中实现长期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可分离、息息相关的,而人與自然建立的联系都是以劳动实践为中介,劳动实践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实践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劳动创造人,人同时也反作用于劳动。人类在不断地劳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身能力,提高劳动效率,不可否认的是人类对于自然的影响在日益扩大。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始终立足人类的现实基础,映射出劳动实践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决定性作用。

二、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当前我国农村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根据相关的分析能够发现,在整个环境污染当中,农业污染占据着很高的比重。一方面,大量的使用农业化学物质而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对于整个农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同时也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耕种面积,在农耕过程中需要对农作物使用化肥。而过量施用化肥不仅不能增加农业产量,还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坏的影响。化肥和农药是一种看不见的污染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危害。另一方面,一些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对于整个农业的发展同样产生了相应的影响,这样就使得环境污染加剧,造成整个资源的浪费。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农作物的需求没有兼顾到,对于一些耕作方式不能很好进行利用,进而将会导致环境产生相应的变化。此外,在农田间,我们常常可以找到许多塑料薄膜、塑料袋及生产垃圾,农业生产环境遭受到广泛破坏。

(二)农民生态保护意识淡薄。在近几年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因为当地的人们缺乏相应的的生态保护意识,相关生态保护的宣传和教育还未普及,导致我国农民群体的生态保护意识普遍不强,生态环保的自觉性还不够,有些人固执的认为生态建设只是国家的事情,与自己毫无干系,没有做到将生态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人们尚未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样会对我们自己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对于自己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不良行为难以做出改变,不能自发性的组织和参与生态保护活动。由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文化教育水平各有差异,人们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很难保持一致的认同。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某些地方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不够科学,只是将本区域经济生产得增长放在优先位置,一味地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为了完成经济增长任务,常常牺牲了美好的生态环境,进驻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对眼前的短期收益感到满意,却忽视经济长期有效的持续发展,从而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加剧。

(三)相关法规制度保障不足。目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生态保护方面,还未出台有针对性的法例条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包含许多内容,如日常生活环境的维护、垃圾的分类回收,也包括矿产、水能、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同时,像渔业、林业、畜牧业的发展也需要相关法律来规范。并没有明确规定保护生态而我国有关的法律大多是对生态保护的总体规定,未能真正结合我国各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来制定切实有法律条文。环境保护的治理对策不能够随着生态问题的多样化而适应,远远落后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前进步伐。在治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设立一系列严密的监控和奖惩制度。即使发现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也很难依据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惩戒,教育效果不甚严厉。因为诸多方面缺乏对应的法律规定,致使农村生态治理步履艰难,未能对整体生态文明建设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树立人与自然相互平等的理念。人类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在长期进化中成为具有深远智慧的高级动物。但人类却万万不能以此为傲,将自身作为自然界的主宰,强行行使对自然的控制权。人类需要对自然保持尊和爱护,树立与自然公平相处的态度,对已经出现的人与自然的冲突行为予以改正。人与自然界在本质上是平等的,人类没有权力对自然命运进行操控。人类对于大自然的利用和改造,不是没有约束的。盲目无度的掠夺不可再生的环境资源、无休止的破坏自然生长环境,漠视自然之于人类生存的重要地位,都将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不利于未来在地球中生活的一切生物发展。同大自然的密切交往中,我们需遵从自然的客观规律,不要激化人类与自然的固有矛盾。通过综合考虑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能动的改造自然。在确定对生态环境没有过多破坏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并在自然中获取需要的能源物质。只有我们平等的对待自然,遵循本来的自然规律,才可以与自然界建立起友好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建设告诉我们需要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关系,树立良好的生态理念,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目标做出努力,最终推动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加强公民生态文明教育。要想搞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就要引导人们认识什么是现代生态观念,通过生态文明的宣传与教育来提高我国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知识主要通过家庭、学校以及政府组织来进行宣传。学校和父母的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对生态环保理念有一个初步、正确的认知,让孩子自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是绝对的主角,大人需要将自己對生态保护的深入理解简单化的表述给孩子。如果父母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像是随手乱丢垃圾,这不起眼的举动,却可能引起孩子的模仿,因此大人更该以身作则。学校作为生态文明教育非常重要的场所,有义务对学生灌输正确的理论知识教育,使其在年少时就体会到自身肩上承担的生态责任,纠正平时毁坏生态环境的错误行为,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同时,社会环保教育的作用也颇具广泛和影响力,通过教育,使群众心中形成以爱护环境为骄傲,破坏环境为耻辱。社会环保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协同推进,在社会大众之中,彼此的文化和家庭背景各有差异,对于生态文明教育的接受程度自然也不一样,所以要保持耐心和热情去帮助他们。还可以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树立环保先锋的榜样,让公众主动积极的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三)确立科学的经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们无法推卸的责任,也深深关系着我国人民生活的长远幸福。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的高度配合。确定科学的发展道路,树立总体布局意识,各行各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为农村生态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支持和优秀的文化引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保持高速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不科学的生产方式,造成了一系列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不恰当的发展方式给我们以沉痛的教训,也令环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必须走出一条不仅能够发展经济,又可以保持生态平衡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有关论述,给予我们理论支持,告知人类对大自然的利用一定要秉承科学的原则。坚持科学的发展道路是我国最佳选择,要注重发展的质量,以科学为指导,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式,坚持科学的经济模式,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秦书生,王宽.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传承与发展[J].理论探索,2014.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常艳.恩格斯生态思想初探[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

[5]雷勇.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西华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道教土地伦理思想探析
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