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才引进政策研究

2020-02-06 03:55宋佳玲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2期

宋佳玲

[提要] 习近平在东北考察提出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多方面采取措施,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本文通过对吉林省人才引进政策的梳理,总结吉林省人才引进具有引进模式多样化、人才分类具体化、配套措施系统化的特征,同时也存在着人才引进政策与其他省份相比优势不突出、人才引进政策利用不充分、配套保障服务政策不连续等问题,由此提出可以从人才引进政策应突出本省优势、优化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环境、构建人才引进保障服务的无缝式衔接体系等三个角度提升吉林省人才引进政策。

关键词:人才引进政策;政策特征;政策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1月1日

2019年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东北三省考察后主持召开的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提出“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多方面采取措施,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战略思想,也为新时代吉林省激发人才活力,优化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了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的政策导向。

一、吉林省人才引进政策现状

自2016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政策意见,按照国家的意见要求,各省也竞相发布人才新政,掀起了新一轮人才争夺战。2018年3月25日,吉林省发布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这是继参照中组部提出的国家“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的政策以来,吉林省再次发布的具有新时代特征和新一轮吉林振兴的人才新政。之所以称之为新政,主要是因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坚持引才优待和域内激励并举的原则。以往人才政策偏向于从外引进的人才,对省域内人才的偏重和激励程度较弱,极易使省域内人才产生心理落差,形成“找来女婿气跑儿”的状况。第二,采用清晰的人才分类和系统的服务保障。根據不同类别的人才,按照不同的优待补贴标准提供人才配套保障服务。同时,对于基础性类别的人才也给予力度较大的住房补贴。以往的人才政策涉及到提供保障服务的职能部门大多数存在“各扫门前雪”的情况,职能的交叉和信息的壁垒,大大降低了人才政策落实和推进的效率。这次新政强调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引进、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落实保障服务的责任,为实现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统一性提供坚实保障。第三,实施精准激励,拓宽发展空间。对于省内的人才,根据划分类别的不同,创新职称选聘机制,比如直聘、科研贡献突出的人才可实行跨级选聘等。人才新政的出台表明吉林省把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放在重要位置,把国家的重点部署和改革方向落到实处,把外省的创新的先进经验充分吸收,使人才新政既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又满足新一轮吉林振兴的需求。

二、吉林省人才引进政策的优势

从2008年开始,吉林省参照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端人才的做法,启动实施了“吉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每年开展一次集中引进人才工作。具体表现为:(1)高端人才引进相关政策表现为:吉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吉林省引进人才服务与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支持措施表现为:《吉林省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吉林省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团队协调服务办法》、《吉林省杰出创新创业人才评选表彰办法》;生活待遇:依据项目性质给予50万~100万元补助;学者计划每人每月1.5万和经费支持、落户政策、医疗社保、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居住于出入境给予支持。(2)基层人才引进具体政策表现为:长春新区“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吉林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辽源市“352”人才引进计划、通化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医谷药城汇才);支持措施:松原市硕士研究生免试、博士研究生免试录用、辽源市签署5年服务协议。生活待遇:长春新区每年1亿元专项经费、吉林市区分产业人才和专业人才;辽源市区分创新创业型人才和适用人才、通化市设市县两级人才开发基金、白山市给予博士生及清华北大本科生给予住房补贴30万元。

通过对政策的梳理,发现吉林省人才引进政策具有以下的特征:

(一)引进模式多样化。吉林省除了在高端人才的引进上,还采取高层次选调生和基层人才的招录,以人才引进保障服务政策的优势取代地理自然环境的劣势,特别是给优质应届毕业生提供职业发展的平台,这对于基础型人才的增强吸引力。

(二)人才分类明确化。根据不同层次的人才分类,将高层次人次和基础型人才分开,分别制定优待的政策及服务标准,能够使保障服务更有针对性,也是对人才的不断发展产生激励作用。

(三)配套政策系统化。为了解决高层次人才的生活顾虑,从科研到生活保障实现系统化服务。在生活服务保障方面,提出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的相关待遇,同时提供相关科研的场所、科研条件等,为人才的安心、放心、全心的投入工作提供保障服务。

三、吉林省人才引进政策的不足之处

从十九大报告中对未来人才的发展规划了宏伟的蓝图:“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吉林省相继出台一系列的人才引进政策,然而从统计数据上来看,2015年吉林省人口总数为2,758万人,2017年吉林省人口总数为2,714万人,吉林省在短短两年间内人口流失数量达44万人左右,其中本科学历以上的约占流失人口总数的22.58%,这就足以证明政策实施的效果并没有达到最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引进政策与其他省份相比优势不突出。人才引进的物质吸引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对于人才引进政策除了在户籍上有所照顾之外,住房补贴、科研费用等方面都制订了较高的标准,吉林省和一些发达省份相比,人才的物质条件并没有十足的吸引力。再加上相对较差的自然气候条件、长达6个月、平均温度在零下15度的冬季,也是造成人才不选择留在吉林的主要原因。

(二)人才引进政策利用本省资源不充分。既然在物质条件和自然气候条件方面吉林省存在一定的劣势,那么在本省具有优势的自然资源、经济产业优势等方面可以突出对人才的需求和保障的政策偏向。行业领军类人才往往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的科研与拓展市场等实际工作需要基础性人才来操作,再加上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既要重视相关行业的领军类人才的引进,也不能忽视对基础性人才的培养。

(三)配套保障服务政策不连续。通过对2012年高层次选调生的调研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高层次选调生都对公务员职业的设想充满期待和大展宏图的信心,因为人才引进政策上对选调生的就业去向、职务、级别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以后,一些人在思想上与初始的设想发生偏离,原因在于实际工作与远大理想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吉林省人才引进政策主要倾向于个人为主,而许多国家级的科研项目需要科研团队共同完成,对于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相关配套保障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吉林省人才引进政策优化路径探索

(一)人才引进政策应突出本省優势。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要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引才,突出重点精准引才,分层分类立体引才,打好“乡情牌”、“产业牌”、“平台牌”依托重点产业、重点平台、重点团队,突出吉林省的资源优势,打造诚意十足的“招才引智”品牌。充分借鉴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经验,实现全省统筹、上下联动,厘清省级招才引智相关机构的工作职责,整合横向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能,构建跨部门协同配合机制。

(二)优化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环境。通过建立统一的引才渠道,搭建全省性引才平台,以省委省政府名义集中开展引才活动,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领导直接参与、推介宣讲、现场签约,对人才提出的特殊需求或来吉顾虑,统一、及时给予解答。充分发挥政府参与优势、主导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搭建综合性国际化人才引进服务平台,畅通引才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定期组织省内用人单位开展集中性引才活动,更大范围吸引用人单位参与,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开展宣传,力争形成长效机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引才品牌。

(三)构建人才引进保障服务的无缝式衔接体系。持续强化引才政策支持,打造灵活实用的“招才引智”政策体系。政策体系是确保域外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关键因素。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按照整合资源、政策叠加的思路,在梳理整合我省现有引才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完善更具吸引力、更加开放的引才政策。同时,积极用足国家人才政策,落实省市县和园区政策,细化用人单位政策,建立“普惠政策+竞争性政策+岗位政策”三重引才政策体系,借鉴浙江省在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人才版”等先进经验,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为引进人才提供项目启动和研发经费。因为有些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对区域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局限性,所以这类产业的培育与壮大担心培养人才的流失。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波.国内高端人才研究:理论视角与最新进展[J].科学学研究,2018(8).

[2]刘国福.引进外国人才政策:严峻形势、重大挑战和未来发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4).

[3]杨艳,郭俊华,余晓燕.政策工具视角下的上海市人才政策协同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8(4).

[4]芮国,强彭,伟陈童.地方政府人才政策效能评估——以常州为例的实证研究[J].学海,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