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MTHF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2020-02-07 13:29王静陈劲汤其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多态性基因型颈动脉

王静 陈劲 汤其强

(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安徽 合肥 230001;2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

据统计,颈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持续升高〔1〕。有研究指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Hcy水平升高,脑卒中发病风险升高,而血浆中Hcy降低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2,3〕。H型高血压即伴有高Hcy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已知高血压和高Hcy血症可协同增加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4,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临床预测全身AS的主要指标,其在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中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6〕。研究表明,血浆Hcy对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具有促进作用〔7〕。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Hcy分解代谢的关键酶,MTHFR基因缺陷导致酶活性异常,从而影响血浆Hcy水平〔8〕。MTHFR基因中677C/T位点具有多态性,其中677CT、TT型可导致Hcy水平升高。有研究指出,MTHFR基因C677T突变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9〕,但关于MTHFR基因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IMT与MTHF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7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其中男182例,女92例;年龄60~80岁,平均(68.03±7.35)岁;根据血浆Hcy检测结果,将高血压组分为H型高血压组196例和非H型高血压组78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H型高血压组分为伴有IMT增加的H1组(88例)和无IMT增加的H2组(108例)两个亚组。另选择同期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的180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118例,女62例;年龄60~78岁,平均(70.43±7.29)岁。各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中的诊断标准〔10〕。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甲状腺疾病者、血液系统疾病;②近3个月内服用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及其他影响血清Hcy水平者;③患有继发性高血压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肾实质性高血压等。本研究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样本的采集 研究组入院第二日清晨采集患者静脉血6 ml分为两份,一份置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中摇匀,2 500 r/min离心5 min,分离上层血浆置于-80℃冰箱密封保存,分离中层白细胞于-80℃保存,检测MTHFR基因多态性。一份室温静置20 min,2 5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上层血清置于-80℃冰箱待检。对照组于体检时采集静脉血6 ml,同上述处理方法一致分别收集血浆、血清、白细胞。

1.2.2生化指标的检测 对上述所收集血清进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生化指标的测定。所测指标均由专业检验科人员使用日本Hitch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2.3血浆Hcy水平的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Hcy水平,检测使用DG 3022A型酶联免疫检测仪,试剂盒购自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4MTHFR基因多态性的检测 提取各组研究对象白细胞中的基因组DNA,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反应(ARMS-PCR)扩增MTHFR C677T基因片段,根据NCBI查询 MTHFR C677T的序列号设计引物,上游:5'-TGAAGAGAAGGTGTCTGCGGA-3',下游:5'-AGGACGGTGCGGTGAGAGTG-3',引物由北京阅微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合成。PCR条件:94℃解链10 min;94℃变性45 s,62℃退火40 s、72℃延伸45 s,循环共计39个;72℃下延伸7 min。扩增产物经Hinf酶切,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切产物,随后进行溴乙啶染色,并对DNA显色条带进行观察和分析,判断基因型。

1.2.5IMT的测定 应用美国ATL 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IMT,测量IMT,IMT<1.0 mm表示厚度正常,1.0 mm≤IMT<1.2 mm表示增厚,IMT≥1.2 mm表示斑块形成。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影响IMT增厚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各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的比较 H1组、H2组、非H型高血压组、对照组的年龄、性别、BMI、吸烟史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Hcy水平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H1组Hcy水平显著高于H2组(P<0.05);H型高血压组的高Hcy血症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P<0.05),且H1组的高Hcy血症比例显著高于H2组(P<0.05);H1组、H2组、非H型高血压组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1组、H2组IMT显著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H1组的IMT显著高于H2组(P<0.05);H1组、H2组、非H型高血压组的TG、TC、LDL-C、HDL-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三组TG、TC、LDL-C、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各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1)P<0.05;与非H型高血压组相比:2)P<0.05;与H2组相比:3)P<0.05,表2同

2.2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CC基因型长度为198 bp,无酶切位点;CT酶切后产生两个片段,电泳带分别为198 bp和175 bp;TT型酶切后产生2个片段,电泳带显示175 bp,2%琼脂糖凝胶电泳显影结果如图1、图2所示。

M为标记,1~12为CC基因型图1 MTHFR基因C677C PCR扩增产物

2.3各组MTHFR C677T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 四组CC、CT基因型无显著差异(P>0.05);H1组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H2组、非H型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其等位基因T频率也显著高于H2组、非H型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H2组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等位基因T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H型高血压组(P<0.05)。见表2。

2、3、4、5、6、9为CT型;1、7、8为TT型,M为标记图2 MTHFR基因C677T、T677T扩增产物

表2 各组MTHFR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n(%)〕

2.4高血压组MTHFR C677T基因型的Hcy水平和IMT的比较 在H1组、H2组中,不同MTHFR C677T基因型的Hcy水平和IMT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均表现为TT基因型的Hcy水平和IMT高于CT、CC基因型,CT基因型高于CC基因型;非H型高血压组TT基因型的Hcy水平和IMT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与CT基因型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各组不同基因型Hcy水平和IMT比较

与本组CC基因型相比:1)P<0.05;与本组CT基因型相比:2)P<0.05

2.5高血压组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Hcy水平、IMT相关性分析 MTHFR C677T基因型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783,P=0.000),调整年龄、性别、BMI、血脂等影响因素后,MTHFR C677T基因型与Hcy水平仍呈正相关(r=0.770,P=0.001)。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591,P=0.006),其中H型高血压组的相关性更高(r=0.793,P=0.000),调整年龄、性别、BMI、血脂等影响因素后,Hcy与IMT仍存在正相关性。

2.6对影响IMT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 以MTHFR C677T基因型率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为因变量,结果显示TT基因型患者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及存在AS斑块的风险是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的2.213倍(OR=2.213,95%CI:1.097~4.186,P=0.023),调整年龄、性别、BMI、血脂等传统因素后,TT基因型患者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及存在颈AS斑块的风险是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的2.090倍(OR=2.090,95%CI:1.072~4.101,P=0.030)。

3 讨 论

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的中间产物,其在体内含量微少,目前研究认为Hcy代谢关键酶MTHFR的活性降低、叶酸、维生素B6等辅酶缺乏是导致Hcy水平升高的主要因素〔11~13〕。MTHFR基因的突变可对Hcy的再甲基化途径产生影响,造成Hcy水平的升高〔14〕。研究发现,TT型酶活性在37℃时较CC型下降50%~60%,46℃时下降约65%;CT型突变酶活性也有所降低,但较TT型酶活性高〔15〕。MTHFR基因677位C突变为T可使MTHFR酶活性降低,引起Hcy再甲基化受到影响,导致血Hcy水平升高〔16〕。本研究结果提示MTHFR C677T基因型的不同与H型高血压患者血Hcy水平密切相关。

H型高血压是合并Hcy升高的高血压,其包含引发AS性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压和高Hcy两大危险因素〔17〕。另有研究报道,高血脂也与AS性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研究报道,高血脂患者约70%合并高尿酸血症,而高尿酸被证实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积极控制高血脂水平,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提示血脂水平不随Hcy水平的变化而有显著变化。高浓度的Hcy可对血管内皮产生直接的毒性,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而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是AS形成的起始因素〔18,19〕。高Hcy水平可通过下调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剂(t-PA)mRNA表达,上调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 mRNA 表达,降低纤溶系统活性,造成凝血和纤溶功能紊乱,促进AS的发生和发展〔20,21〕。研究表明,高Hcy可与高血压协同促进AS斑块形成,诱发脑血栓、急性脑梗死等疾病〔22〕。另有统计数据指出IMT增加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23〕。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IMT具有较高的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价值〔24,25〕。本研究与上述研究结论一致。

有研究指出MTHFR C677T参与动脉内弹力层的断裂,促进平滑肌细胞迁移至内膜中,引发动脉粥样硬化〔26,27〕。Hou 等〔28〕研究发现,MTHFR C677T基因突变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3倍。研究报道,与正常组相比,脑卒中患者MTHFR基因纯合子和杂合子突变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其表明MTHFR C677T基因突变可能是脑卒中的易感因素〔29,30〕。本研究提示在H型高血压患者中,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是导致患者颈AS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纯合子突变者发生颈动脉IMT增厚或颈AS斑块的风险显著升高。

综上,高Hcy水平、MTHFR C677T的多态性显著增加IMT增厚及斑块形成的风险,且纯合子突变发生动脉IMT增厚的风险更高。但因为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多态性基因型颈动脉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HBsAg低反应性乙肝患者HBeAg表达与HBV基因型、DNA载量的关系
PD-1和CTLA-4 3′UTR基因交互作用在HBV感染中的作用*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