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磷酸盐联合89锶对老年肺源性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生存的影响

2020-02-07 13:29郭连洪赵素花李斌於雪清魏玲格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入选者骨痛肺源

郭连洪 赵素花 李斌 於雪清 魏玲格

(1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骨转移瘤发生原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血行性传播速度等存在一定关联,且受老龄化的影像加剧,促使其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态势〔1〕。转移性骨肿瘤可经2条路径(血液系统或淋巴系统)逐渐转移至人体全身器官,包括肺源性转移性骨肿瘤等,将对患者生存质量等产生严重影响〔2,3〕。因此,探求有效治疗手段显得极为重要。全身化疗、放射性同位素、手术、局部放疗、双磷酸盐类药物等均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患者的常见手段,其中双磷酸盐可有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骨相关事件,89锶可有效缓解因患者机体存在多发骨转移导致的骨痛症状,但对于局部骨痛剧烈及肺源性转移性患者而言,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更为明显〔4〕。本研究对老年肺源性转移性骨肿瘤患者采用双磷酸盐与89锶联合治疗,旨在探讨该联合用药方案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肺源性转移性骨肿瘤患者(11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上述入选者中治疗方案的差异性,进一步划分为对照组(双磷酸盐,59例)与观察组(89锶+双磷酸盐,59例)。对照组男29例,女30例;年龄61~78〔平均(69.73±3.85)〕岁;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52~71〔平均(61.59±2.86)〕分;体重指数(BMI)17.6~24.9〔平均(21.27±0.87)〕kg/m2。观察组男28例,女31例;年龄62~78〔平均(69.95±3.99)〕岁;KPS评分51~71〔平均(61.63±2.89)〕分;BMI 17.8~24.9〔平均(21.32±0.93)〕kg/m2。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入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符合《骨肿瘤临床诊治学》〔5〕内相关诊断标准者;②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均完整者;③存在肿胀、疼痛、压迫等临床表现者;④年龄≥60岁;⑤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者;⑥KPS评分>50分者;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分者。

1.2.2排除标准 ①近期接受放化疗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重度骨髓抑制者;④严重器官衰竭者;⑤对双磷酸盐等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史者;⑥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⑦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⑧先天性心脏病者;⑨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第三代双磷酸盐进行治疗,即将4 mg唑来膦酸(吉林省西点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967)加入至生理盐水中(100 ml),静脉滴注,时长需>4 h,3~4次/w,连续或间断治疗次数为2~26次。观察组:第三代双磷酸盐使用方式、剂量等均同对照组;静脉注射1.48~2.22 MBq/kg89锶(安盛科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312)。治疗前14 d与治疗后28 d内需停止使用双磷酸盐,第2次静脉注射间隔时间为3个月,注射次数为1~3次。两组入选者均需在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且于治疗期间需进一步观察患者血常规水平,若出现异常需及时通知主治医师,并积极采取对应干预措施,以控制预后风险。

1.4评价指标 ①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使用VAS评分〔6〕对两组入选者骨痛程度给予有效评估,评分范围为0~10分,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0分提示无痛;1~3分提示轻度疼痛;4~6分提示中度疼痛;7~10分则提示重度疼痛。②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使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7〕对两组入选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进行针对性评估,该量表包括2个范畴,其一为躯体健康总评(PCS),可划分为4个维度,分别为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及生理职能;其二为精神健康总评(MCS),其同样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4个维度,即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健康。上述维度标准化后评分范围均为0~100分,评分越高提示该入选者生活质量越理想。③随访2年,记录两组入选者1年生存例数及2年生存例数。④记录两组入选者治疗6个月期间发热、乏力、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及肾功能损害情况。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行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骨痛程度 两组治疗前骨痛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骨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痛程度对比〔n(%),n=59〕

2.2生活质量 两组治疗前PCS评分及M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PCS评分及M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PCS评分及M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n=59)

2.3生存情况 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88.14%,2年生存率为69.49%,对照组分别为72.88%与50.85%,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0.037;χ2=4.279,P=0.039)。

2.4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6个月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8,P=0.186)。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n=59〕

3 讨 论

当转移瘤侵袭相关软组织或者侵犯骨皮质时,骨肿瘤患者可出现相关软组织肿胀等症状,当骨骼遭遇相对严重的机体骨皮质破坏时,则可出现病理性骨折等骨骼病变,将对其心理健康、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8,9〕。为此,积极探求有效方案,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及控制预后风险等层面均显得极为重要。而恢复功能、缓解骨痛、改善生活质量、预防骨相关事件为现阶段临床治疗肺源性转移性骨肿瘤的主要目标。

疼痛为该疾病患者群体中常见临床表现,可表现为阵发性疼痛或持续性疼痛,并且可于夜间加重,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产生负性情绪,还将进一步增加社会与其家庭负担〔10〕。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肺源性转移性骨肿瘤患者通过双磷酸盐与89锶联合治疗,具有缓解骨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89锶属于放射性同位素,其半衰期较长,约50 d,能量约1.46 MeV,无γ射线,具有靶治疗点明确、操作方便、重复性强及不良反应较小等优势,已逐渐应用于临床〔11〕。该药物与钙的生化特点较为相似,通过静脉注射后,其可经机体血液快速进入相关细胞内,30.00%~80.00%可有效聚集于机体骨转移处〔12〕。同时其于转移灶内存在的半衰期较长,具有亲病灶性及亲骨性,射线射程短,治疗效果持久,对患者机体周围组织产生的辐射作用较小,具有明显缓解骨痛的效果,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缩小骨转移灶〔13〕。但随着该药物于多发性骨转移癌群体中的广泛应用,发现其存在血液学毒性等相关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对患者血常规水平变化情况给予密切观察,尽可能控制与避免因该药物治疗导致的重度骨髓抑制时间。现阶段,三代双磷酸盐类药物已被临床用于治疗骨转移癌等群体中,其可有效抑制病理性与正常骨吸收,对骨细胞附着产生干扰,促使机体破骨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进而对其功能产生影响〔14〕。该药物可同骨基质理化相结合,于骨活动期被机体内破骨细胞所摄取,利于抑制前列腺素、溶酶体酶合成,促使破骨细胞功能明显下降〔15〕。此外,该药物可有效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等破骨细胞介导的部分细胞因子,并对成骨细胞修复效果产生影响,利于控制低溶骨性骨破坏等相关不良事件的出现〔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方案可在保证用药安全性的基础上,改善生存情况。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协同增效,利于提高骨痛缓解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可耐受。此外,有研究指出,将其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内骨转移灶对89锶的摄取情况,究其原因可能与唑来膦酸等双磷酸盐可对骨细胞活性产生抑制,促使成骨修复存在一定关联〔18〕。

综上所述,与单药治疗效果相较而言,老年肺源性转移性骨肿瘤患者通过双磷酸盐与89锶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骨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利于延长生存期,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入选者骨痛肺源
从青年人才的发展起伏勘察改善人才发展的环境问题
——基于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计划的早期入选者跟踪分析
陈朝金教授运用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骨痛贴膏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as an effective initial therapy for pancreatitis complicated with severe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A case report
小小一只蚊子就这样引发了骨痛热症
多学科交融为生态政策把脉——记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杨武
走在“动力电池”的研究路上——访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青年研究员周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