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截瘫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激素水平的差异

2020-02-07 13:29陈聪刘达远曾超胜蔡毅秦胜全文全苏庆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激素水平老年性脊髓

陈聪 刘达远 曾超胜 蔡毅 秦胜全 文全 苏庆杰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1神经内科,海南 海口 570311;2神经外科;3病理科)

骨质疏松是全身性退化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危险系数也随着增大〔1〕。推测至 2050 年,中国骨质疏松或骨密度低的患者将达到2.12亿〔2〕,但目前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不明。截瘫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骨质疏松,且和老年性骨折手术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临床特征,说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复杂〔3,4〕。激素水平和炎性因子被认为是和骨质疏松发病密切相关的两个因素〔5〕。目前尚未见临床关于截瘫患者骨质疏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激素水平差异的研究。因此,本文比较了脊髓损伤截瘫与老年性骨质疏松血清炎症因子及激素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了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与炎症因子和激素水平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颈脊髓损伤后截瘫的患者30例,同时纳入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50例。入选的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26~40〔平均(33.6±6.5)〕岁,脊髓损伤组病例纳入标准:①年龄在40岁以下;有外伤史,截瘫病程在3个月以上;②下肢感觉、运动丧失,大小便失禁;③晚期可有明显肌萎缩,或有压力性溃疡发生;④ 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脊髓受损情况。入选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男22例,女28例,年龄61~88〔平均(66.2±4.4)〕岁。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病例纳入标准:年龄≥60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即双能 X 线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T值≤-2.5),确诊为骨质疏松。

1.2研究方法

1.2.1一般属性资料采集 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血脂、呼吸系统慢性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史、肾病、肾功能、脊髓损伤后病程等。

1.2.2激素、炎性因子测定 ①清晨空腹抽取研究对象外周肘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睾酮(T)、雌二醇(E2)、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水平。②清晨空腹抽取研究对象外周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骨碱性磷酸酶(BLAP)水平。

1.2.3骨质疏松测定 研究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Prodigy 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定时对检测仪器进行校正,精确度(1%),操作人员均经过正规培训,具有诊断师资质,且在检查过程中不知受检者纳入了本次研究。检测数据及图像通过 DEXA 软件进行分析,骨密度(BMD)值以g/cm2为单位。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t、χ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血清激素水平比较 脊髓损伤患者血清T水平明显低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P<0.05),脊髓损伤患者E2水平明显高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P<0.05),脊髓损伤患者25-OHD水平高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患者PTH水平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脊髓损伤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其中女性TNF-α水平明显高于男性(P<0.05)。脊髓损伤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脊髓损伤患者BLAP水平明显高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P<0.05),男性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影响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单因素分析 入选的30例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共有14例为骨质疏松,分析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单因素结果,发现性别、年龄、糖尿病史、脊髓损伤病程、T、25-OHD、TNF-α、IL-6水平是影响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后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1 两组血清激素水平比较

表2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与男性比较:1)P<0.05

表3 影响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单因素分析〔n(%)〕

2.4影响脊髓损伤骨质疏松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史、脊髓损伤病程、T、E2、25-OHD、TNF-α、IL-6水平作为变量,用Wald向前法进行逐步筛选,纳入水准为0.05,删除水准为0.10,结果发现,T水平降低、25-OHD缺乏、脊髓损伤病程是影响脊髓损伤截瘫患者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4。

表4 影响脊髓损伤骨质疏松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完全性脊髓损伤成为截瘫,患者丧失行动能力,需要长期卧床,会出现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并有可能发生骨折现象〔6〕。脊髓损伤后引起骨质疏松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对于脊髓损伤引发骨质疏松的原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会引起骨量减少、骨微结构退化、强度降低等代谢性骨病〔7〕。研究表明,在男性骨质疏松患者中会发现T水平降低。且随着年龄增大,骨质疏松越严重,T的水平越低〔8〕。本研究发现,脊髓损伤患者血清T水平明显低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说明在脊髓损伤患者中,T的下降水平更强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也能是脊髓损伤后继发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水平降低是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将导致骨吸收的速度大于骨形成,从而加速了骨丢失和发生骨质疏松,所以女性绝经后期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高〔9〕。本研究显示脊髓损伤患者的E2水平高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说明雌激素水平可能不是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证明了雌激素水平不是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维生素D缺乏是骨质疏松发生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是骨代谢的重要参与因子,还与保持肌肉力量,调节免疫力有关〔10,11〕。老年患者维生素D缺乏,会增加骨转换、加速骨丢失并导致骨质疏松〔12〕。本研究发现,25-OHD水平低是脊髓损伤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PTH水平的高低与发生骨质疏松没有显著联系。说明脊髓损伤患者发生骨质疏松并不是通过PTH相关的机制。与目前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异〔13〕,具体原因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血清炎症因子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存在显著的关系,如TNF-α会诱导成骨细胞凋亡,增加骨流失〔14〕,IL-6基因型会影响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钙水平〔15〕。本研究结果表明,脊髓损伤截瘫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不是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因素。

猜你喜欢
激素水平老年性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应用效果分析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温针灸配合中药塌渍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三种肉牛品种血液中部分激素水平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