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

2020-02-07 13:30关倍倍陈长香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障碍发生率老年人

关倍倍 陈长香

(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睡眠障碍的表现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过度嗜睡、睡眠呼吸障碍、行为异常等方面〔1〕。老年人长期失眠会使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2〕,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障碍也逐渐增加。睡眠障碍和精神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焦虑和抑郁表现最为突出。据报道〔3〕,30%~50%的原发性失眠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高达50%原发性失眠患者存在焦虑症状。不良心理状态可导致认知和情感障碍,最终导致老年人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北省唐山市市区内的全部二级及以上医院(其中三级8所,二级8所),分别抽取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各1所,分别是唐山工人医院和唐山市弘慈医院,两家医院直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将全部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截至调查日期年龄≥60岁;有正式的户口登记,在调查地居住≥1年;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调查。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疾病、精神疾患、老年痴呆、严重认知障碍不能完成询问者;表达不清,沟通障碍者;调查时外出居住者。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 342份,回收有效问卷6 171份(97.6%)。年龄60~98〔平均(68.92±7.97)〕岁,男3 024例,女3 147例。

1.2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取面对面入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能独立完成的自行填写,不能自行填写者由调查员就调查内容与其交谈,然后根据意见填写。调查工具包括:①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活满意度、家人关怀满意度、不舒适度。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于1989年由美国匹兹堡医学中心的Buysse等〔4〕编制的主观睡眠质量测评量表,由刘贤臣等〔5〕于1996年译成中文,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该量表参与计分的共18个自评条目,7个成份,每个成份0~3分,累计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7分为有睡眠障碍。③焦虑、抑郁诊断经由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断,有诊断病例。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状况分析 6 171例老年人中有睡眠障碍者1 640例(26.6%)。有焦虑者456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0.1%(183/456);有抑郁者354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2.9%(152/354)。

2.2影响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活满意度、家人关怀满意度、有无不舒适度的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和抑郁的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3影响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存在睡眠障碍作为因变量(无睡眠障碍=1,有睡眠障碍=2)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生活满意度、家人关怀满意度、抑郁、焦虑是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见表2。

表1 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单因素分析〔n(%)〕

>1)17人未填写;初小:小学1~3年级;高小:小学4~6年级

表2 老年人睡眠障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社区老年人中睡眠障碍发生率低于国内外对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报道〔6,7〕,可能与本研究的抽样方法、研究对象、采用的标准等因素有关,也可能与社区老年人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女性眠障碍发生率高于男性,但此结果与谢忠礼等〔8〕的研究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女性较男性更关心家庭琐事,面对生活或是子女生活感受到更多的压力。生活满意度高的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低,原因可能是生活满意度高的老年人容易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对生活充满激情,心情愉悦,心理负担轻,易入睡,睡眠质量较好。张卫红等〔9〕研究结果显示,家人关怀满意度高的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低,家人适当适时的关心可以缓解老年人孤独、不安、烦躁的心理从而改善睡眠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再婚的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可能与重新获得陪伴而感到幸福有关,正常的婚姻有利于睡眠,无配偶者易感到孤独、心情忧伤。本科以下的老年人文化程度高睡眠障碍率低,与刘海娟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文化程度高者的自我调节心理状态能力和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高有关,但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又出现了回升,原因可能与夜间阅读报纸、书刊、喝牛奶、咖啡、饮水等睡前习惯有关。老年肾功能下降,新陈代谢减慢,睡前进食易夜间尿频、尿急而影响再次入睡〔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焦虑与社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其中抑郁对睡眠障碍的影响最大,与Tsuno等〔12〕研究结果一致,但是顾鑫等〔13〕对慢性失眠患者的研究发现焦虑高于抑郁比例。可能与研究对象、评定因素、生活环境等有关。抑郁睡眠节律和情绪的调节共同受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等的调节作用,当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制紊乱时会造成睡眠障碍和精神症状。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大部分抑郁患者存在入睡困难、睡眠轻浅、早醒、嗜睡等睡眠问题,可伴有躯体症状、轻生观念或行为〔14〕。睡眠障碍是抑郁的重要临床症状,但是可能早于抑郁发作。研究发现〔15〕,抑郁患者中90%的存在睡眠障碍,其主诉主要为入睡困难、夜间频繁觉醒、早醒、负性情绪多。焦虑患者主要以广泛性焦虑和持续反复的惊恐发作为主要特征,常表现为入睡前情绪紧张、担心自己睡不着、思绪凌乱复杂、肌肉紧张、夜间噩梦惊醒等。醒后常常出现胸闷、心悸、心动过速、濒死感、窒息感等躯体症状,从而导致再次入睡困难。

猜你喜欢
障碍发生率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