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20-02-07 13:05赵宏敏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动手三角形思维能力

赵宏敏

在素质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对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学教育作为初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而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所在.所谓的数学思维是让学生在分析数学、解决数学以及运用数学的过程中养成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出对当前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他们就能在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积极探索思考,从而提高自身的感知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授“生活中的不等式”时,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是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能用不等式表示生活中具体的数量关系.随后,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一面入手,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教师在教授不等式时应该采用引导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逐渐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布置课后习题,巩固学生上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快地集中注意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进行分类讨论,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利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帮助学生在學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强调自己解题方法的科学性,所以他们会让学生死记硬背自己的解题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比较有效地保证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但是实际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解决好这个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在学生进行思考的基础上,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而强化教学质量.

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动手操作,让学生的双手与大脑结合起来,展开积极的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进而达到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思考,并在思考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无法得到更好的解决,所以在新教改之下,教师应该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动手中解决原本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而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思考,将一个三角形剪切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这条剪痕的位置有什么要求?这个时候,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交流探究后得出要从三角形的一边的中点且要与第三边平行的位置剪开才能得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其次,教师再问将三角形作怎样的变化,能将剪切后的两个图形拼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动手操作最后可以得出将三角形绕其中一个顶点旋转180°可以得到.最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探究总结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从而加深学生对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同时在操作时动手动脑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培养,引导学生展开快乐且积极的学习,在操作中思考,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收获知识与技能.同时只有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长期致力于数学思维的发展,才能够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提高,才能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动手三角形思维能力
我也来动手
培养思维能力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培养思维能力
动手画一画
三角形,不扭腰
动手演示找错因
三角形表演秀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