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而立之城的创新与落实

2020-02-10 10:56王欣芳秦梦琪
齐鲁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日照新旧动能

王欣芳 秦梦琪

2019年12月,日照港年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大关,其中矿石、原油、煤炭等接卸能力均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

刚刚过去的2019年,日照迎来建市30周年的里程碑时刻。日照市委、市政府描绘出“五城同创”的发展愿景,全力打造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活力之城、旅游之城、蓝色之城,积极推动日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日出先照的海岸,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加速,处处涌动着创新争先的热潮。在2019年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期间,本刊就日照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亮点、“五城同创”相关经验等方面,采访了日照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日照市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卢东磊。

向海图强的日照经验

《齐鲁周刊》:日照的“五城同创”各具特色,各有发展潜力。日照因港设市、向海而兴,因此“蓝色之城”也颇受关注。

卢东磊:蓝色之城是日照实施“五城同创”中的最后一城,临港涉海是日照最大的比较优势。近年来,日照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港口为龙头、以产业为核心、以城市为载体、以海洋为支撑,大力推进港产城海融合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港口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以海洋文化旅游、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为骨干的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8%,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齐鲁周刊》:能否具体讲一讲日照打造蓝色之城的经验?

卢东磊:日照打造蓝色之城,重点就是抓了9个字。一是“强港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强港。港口是日照最核心的战略资源、最重要的发展平台、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一直以来,日照市牢牢坚持“依港兴市”理念不动摇,全力以赴支持日照港改革发展。2019年第一个市委常委现场扩大会,就是在日照港召开,专题研究港口发展。

2019年12月24日,日照港传来好消息,港口生产经营又实现历史性跨越,年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大关,其中矿石1.3亿吨、原油5500万吨、煤炭3700万吨,均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大豆、焦炭、木片、木材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集装箱完成450万标箱,外贸箱量首次突破30万标箱,均实现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利润超过15亿元,增长12.5%。

二是“壮产业”,加快构建具有日照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蓝色之城建设,重心在产业。我们按照高端化、集群化、基地化、绿色化方向,加快构建以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以现代海洋渔业、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交通运输“四大产业”为支撑的“1+4”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三是“优生态”,持续擦亮“蓝天、碧海、金沙滩”金字招牌。很多来日照的领导、专家都说,像日照这样的沙滩,全国沿海绝无仅有,完全有条件打造成像澳大利亚黄金海岸、法国蓝色海岸这样的世界级品牌。所以,我们一直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海洋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部署实施了“碧海行动”,完成投资12.5亿元,实施重点工程30项,已完工10项。特别是2016年我市启动实施了全国首个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项目——海龙湾工程,新形成46万平米金沙滩,与北侧紧邻的灯塔风景区、阳光海岸、梦幻海滩融为一体。另外,南侧与其紧邻的东煤南移工程也将于明年上半年完成搬迁。近日我市与山东省港口集团商定,加快推进港口规划调整,将铁矿石码头等南移,退港还城还海。

以上项目的实施,将腾出4平方公里优质发展空间,为我市向南打通城区通海“南大门”,进一步推进港产城海融合扩容,实现新兴港口城市二次蝶变提供了重要契机。前期,已经聘请美国AECOM公司,按照港产城海融合发展理念,编制概念性规划,并坚持同步规划、分步实施,着力打造山东最南端战略性区域新经济发展高地。

18个字里看亮点

《齐鲁周刊》:对于2019年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亮点,请用几个关键词进行总结。

卢东磊:2019年,我市坚持“创新、落实”工作主旋律,进一步紧盯关键、聚焦用力,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迈出崭新步伐,为2020年实现初见成效三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先是“加速度、好质量”。“加速度”主要体现在经济指标增速上。2019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逐季上升,一季度是7.1%,上半年是7.2%,前三季度达到7.3%,一直居全省首位。其他指标也表现亮眼,2019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居全省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2%,居全省第2位;进出口总值增长19.7%,居全省第3位。“好质量”也就是说我们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速度上,也体现在发展的质量效益上。2019年1-11月份,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83.5%,居全省第2位,2019年以来一直维持在80%以上高位。预计全年农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7.5%左右,都跑赢了经济增速;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8年的2.2%,提高到2.35%;有效发明专利增幅,居全省首位。

其次是“再深化、再提升”。日照市委、市政府将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专项”,进一步深化提升为九大主导产业,即改造提升先进钢铁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三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现代海洋、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拓展旅游经济、城市经济、现代物流三大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

《齐鲁周刊》:九大产业中,钢铁制造一直备受关注,能否谈一下该产业深化提升的情况?

卢东磊:先进钢铁制造业是我们推进存量变革的主攻点。2018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市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19年前10个月,产值已达到1127亿元,增长21.9%。山钢一期二步热试生产;日钢5#ESP生产线主体建成,技术、产品都更趋高端化。山钢、日钢产能承接也稳步推进,已签约钢产能1076万吨、铁产能912万吨。我们将按照“高端引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质效为先、绿色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沿海先进钢铁制造基地。并积极争创国家级先进钢铁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齐鲁周刊》:让我们的话题再回到“关键词”上,第三个关键词是?

卢东磊:第三个关键词是“新经济、新项目”。新旧动能转换,不仅要推进存量变革,也要抓好增量崛起,日照抓增量崛起的實施路径,就是大力发展新经济。比如,我们积极打造新经济发展平台,在城市拥湾向海的核心地带,着力打造42平方公里的中央活力区。经过两年多发展,已经成为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网红经济、体育经济等各类新经济发展的集聚区。2019年,成功获评全省唯一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区内税收亿元楼预计达到10座;举办重大展会、赛事活动60余场,促进了各类发展要素融合集聚。再比如,我们坚持以项目为总抓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狠抓高质量双招双引。2019年先后到韩、日、菲、新等国家开展招商推介,在京沪深港冀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成功招引东华软件、车主邦、兴华半导体、上海通用重工等一批高质量项目落地。全市招引内资、外资项目,无论是个数,还是到位资金,都较2018年有了大幅增长。

当然,这几个关键词还仅是从侧面展现日照市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的亮点。实际上,日照在乡村振兴、向海经济、改革开放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构建“覆盖人的一生”民生保障网等其他方面,也都取得了积极成绩。

猜你喜欢
日照新旧动能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耕读事 新旧人
新旧全球化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在日照(节选)
艺术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坏之别
日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