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构建班级生命化教育研究

2020-02-10 03:59易林海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挫折生命教育

易林海

【摘要】 现代的孩子们,在这个多挑战、多风险的社会当中成长,不论何时他们都将面临学业与职场的激烈竞争和杂乱的人际交往,包括学业瓶颈、事业困难、生活失意等问题,这时就需要他们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化困难为动力去解决,这将直接关系孩子们日后的生活是否幸福,未来是否光明。为孩子做及时、正确的抗挫折教育引导,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为孩子们开展关于生命的主题教育,是学校以及家庭给予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这将会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关键词】 挫折 生命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15-020

一、预防第一针——挫折教育

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给孩子灌输一种失败意味着令人讨厌,不允许孩子失败或者有不完美的地方的认识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老师要孩子知道失败是人生必须经历的,是构成生活的重要因素。否则,孩子就会为了成功而使自己的性格变得虚伪,会使孩子之间的攀比心理加重。作为老师,我们也要给孩子灌输这种要直面失败、不惧失败的思想,每一次失败后能从失败中学到一些东西,让自己掌握更多的技能和心智,在孩子以后的路途中,当他门再次遇到失败后,就会十分的坚强与坦然。

在2019年5月23日,我级各班举行了以“分享我的小囧事”为主题的“我的囧日故事分享大赛”校园活动,通过学生们上台讲述自己的日常囧事,让他们以主动自嘲的方式“讲故事”,被动地面对多人场面的压力和同学们或因有趣或因嘲讽意味的笑声,以此来锻炼学生们的心理抗压承受能力,实现挫折教育的实践化与趣味化。在活动当中,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分享囧事小分队”,班主任担任分队小队长,组织好各分队的纪律组织工作。在活动开展前,通过各班班主任“分队长”的主旨宣讲,介绍活动的具体规则与流程外,将会为学生们讲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贯彻生命化教育中挫折教育是这一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基础教授工作。要让同学们明白“成事先成人”的道理,要具备一定的耐挫能力,才能够在如今这个社会当中独立自如地生活。

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对挫折和竞争二者的一个清晰的关系定位,鼓励孩子从挫折中站起来,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1)“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独特的心理想法、性格特征、处事方式和气质展现,所以挫折教育不能统筹开展,要根据不同孩子进行“因材施教”。

其次,老师应该根据孩子的耐挫能力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耐挫力比较强的孩子来说,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尽可能的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并且解决问题,老师对其引导和启发就够了;但对于耐挫力比较差的孩子来说,老师应该细致的照顾,并且根据他们自身的状况,制定相应的计划,这样让孩子们内心不再恐惧挫折,通过不断的进步找到战胜挫折的自信。

(2)“摆正态度”:及时放手

一个关于蝴蝶的故事可能会带给我们一些启发:一只蝴蝶的幼虫在破茧的过程中十分吃力,无论蝴蝶怎样使劲,茧上只是有一个不大的口子,这一幕恰巧被路人看到了,于是路人为了帮助蝴蝶成功破茧,用剪刀将茧剪破,蝴蝶理所当然的挣脱了茧的束缚,但是路人万万没有想到,他这一举动却害了蝴蝶。那是因为蝴蝶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挣脱茧的包裹,在这个过程中将体液挤压到翅膀上才能飞起来,這就是所谓的破茧成蝶。但是现在蝴蝶只是萎缩着翅膀和身体,还没有绽放自己的生命就已经枯萎了。

青少年阶段是孩子增强耐挫力的黄金阶段,所以老师应该注重让孩子独立的面对挫折,承受一些他们这个年龄段该承受的事情。老师们要有充分的耐心,因为孩子心里耐挫力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老师应该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解决问题并成长起来,反之会对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理清真义”:挫折教育不是只给孩子挫折而没有教育

曾经有一个学生,成绩非常优异,但是他不具有本地户口,导致了很多比赛他不具备参赛的资格。

这对他是个很不小的打击,因为他觉得学习好也得不到相应的公平待遇,他逐渐失去了学习的斗志,逐渐消沉。当他老师得知此事后,并没有严厉管控他,而是想让他自己走出来。像这位老师就没有及时的给孩子送上引导和教育,很多老师也存在这个问题,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替他思考。当孩子处在青春期的时候,本身就容易有情绪上的起伏和波澜,如果再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对待,内心是很脆弱的。在这个时候,老师们一方面要告诉孩子不要被眼前的挫折打倒,要把眼光放的长远,不要为了一些很小的荣誉、眼前的利益去使自己受伤害,面对这个社会中充满着不公平与偏见,要用正确的心态和平常心去接受并解决,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另一方面,当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时,能做的,只有去适应这个世界。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实,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预防第二针——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其本质就在于让孩子正确的认识生命的可贵,以及对生命的珍惜。生命教育包括了让孩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等多方面的教育。

1.接受亲人死亡:爸爸妈妈也会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身边的亲人肯定会在其过程中离开人世,面对这样重大的事情,亲人不应该隐瞒,应该把真相告知他们,应该让他们和大人一样将真情流露,哭泣,发泄,然后与自己挚爱的人感恩,告别。要让孩子对死亡有着正确的认知,要让他们能够承受住生离死别,要让他们的内心坦然的接受死亡,更加坚强。

在学校的一次生命教育上,老师提问:“如果你们的父母、亲友或是老师我不幸离世,你们会怎样”。很多孩子第一时间流出了泪水,但是之后眼神里充满坚定,说,会好好活着。这个话题很沉重,但是我们要思考,是不是应该及早的让孩子想象以下这种情况,在他们最需要陪伴和爱的时候,我们离开了他们,是不是要让他们坚强,带着逝者的生命,好好的活着,绝不能让他们放弃生活的希望。

2.珍爱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母亲十月怀胎,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是有多不容易。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个体都是宝贵的,无价的更是独特的,所以要好好珍惜这独特的生命,生命是最可贵的。

现在还是有很多孩子有自杀的情况和心理,这是孩子生命价值观的扭曲表现,我们老师真的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给孩子们做出正确的引导和示范,让他们活的更加健康和出彩。

【注:本文糸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心理与健康教育课题“关注生命,构建班级生命化教育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ddy*20181012)】

[ 参  考  文  献 ]

[1]李光正.关注现代教育的生命教育构成[N].基础教育,10-6-5.

[2]郑健.青少年教育指导.基础教育,2010,(2).

猜你喜欢
挫折生命教育
Holism in Education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挫折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终身不遇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