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精神成长构建一方沃土

2020-02-10 07:41李佩贞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建构传统文化精神

李佩贞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只有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才能准确的把握时代教育的正确方向,从而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达,经济迅速发展,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们的道德观念遭到强烈的冲击,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灵、道德、行为等受到极大的影响!如何落实德行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加强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建构 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1-091-010

百年大计,育人为本!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已经逐步建立新型的德育教育体系,力争为建设和谐社会尽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

一、《弟子规》进学校、进家庭

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波澜不断,要想一下子复活,这在大部分人心理上不容易理解接受。经过深思熟虑,我校首先对全校老师召开动员大会,让大家明白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促使我们更上一层楼的精髓所在。首先我们要求老师们能把天下第一规《弟子规》熟读背诵,并且在自己的生活中去践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接着在学生方面,学校发动全体学生学习《弟子规》。无论是课前朗读还是课后通过班主任主題班会的引导,致力于让《弟子规》一步步走进全班师生的心中。

同时,同学们学习理论后,也要求积极践行。使得每位学生都要做到:出必告,返必面!为此学校相应开展了一系列感恩活动,这些活动为优良传统文化走入家庭提供了平台。其中在一次家长会上,我们班级的一个家长跟我们分享了在过母亲节那天的精彩画面!那一天,她像往常一样回到了家,却发现以往坐在沙发上享受电视的儿子不见了,传来的是厨房里炒菜声,和儿子亲切的问候声:“妈妈,您回来了!您辛苦了,今天您就歇着,等着我给您做美味佳肴吧!”不一会,一桌带着孩子满满的爱的饭菜被端上桌来,孩子满脸的喜悦分明在说:妈妈,我长大了!我们知道虽然饭菜并不可口,但是这是浸透着孩子对妈妈的爱的饭菜啊!在此时此刻,一股暖流在她心中流过,并深深地感受到学校和老师们的悉心教导。这位家长的切身体会可见学校的德育教育取得了成效!

二、高度重视孝德教育

在学习《弟子规》的基础上,我们把孝道作为重点来实施。《弟子规》中写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中国古代思想家尤其重视孝,将其看作为“百行之先”。下面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构建充满浓郁传统美德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出利于孝德教育开展的良好气氛;接着通过举办有关孝心、孝敬、孝德等相关活动,让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抄报、贺卡等方式融入到这种氛围中,使我们的校园里持续散发“孝道”文化气息。

2.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日常。教师通过对语文、品德等学科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渗透孝德教育,同时积极挖掘语文等学科有关孝亲的教育教学资源;并且班主任老师积极与所有学科教师一起研究设计主题活动,拓宽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的途径。

3.家校合作。在孝德教育活动中,每个班主任都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家长们能够参与到学生孝德主题活动之中来,通过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不断促成家校整体联动,从而达到共同育人。

4.落到实处。我们要求学生把“孝老尊长从我做起”活动牢记于心中,落实到行动上。让学生每天进行如实的填写,并要求家长签名、班主任批阅。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对学生的平时生活提出要求,比如:我为父母做的一件事;我与长辈沟通一次;是否做到为长辈、老师行一次鞠躬礼。

5.榜样激励引领。学校开展“孝老尊长”优秀老师、优秀家长、优秀学生评选活动,在身边的熟悉人中树立楷模,正确引导“孝德”教育的深入开展。从课堂教育为起点,从学校到家庭,一步步不断扩大影响范围,从而真正做到孝德教育深入人心。

三、挖掘语文学科中传统文化的精神养料

古人云:文以载道。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在学生和那些光辉人物之间构建一座桥梁,那么一定会被他们优良品德所折服,从而不自觉地就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对课文中蕴含的丰富的精神养料,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渗透:

1.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运用好课文中的人物、事件。

小学二年级的课文《三个儿子》中,让孩子明白什么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无论歌声多么优美,无论跟头翻得多么顺畅,但只有能帮妈妈做事,帮妈妈分担压力、分担忧愁的才是真正的儿子!通过这类文学形象的分析,使学生产生敬仰、崇拜或痛恨惋惜之情,引导学生领悟传统文化中孝道的要义。

2.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作文和做人有机的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记得我在教完了《钓鱼的启示》、《妈妈的账单》这这些课文后,要求学生进行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有很多同学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感动人心的读后感,课文中的精神养料,已经植根在孩子的身心里了!

3.进行多样化的口语训练。

课前几分钟的演讲,精彩的辩论会,新闻事实地解读,这些都可以作为传统文化的育人阵地,训练孩子们有正确的三观,做到积极向上,分清是非、厚于德、敏于行!

总之,我将倾力打造一方沃土,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养料,构建孩子坚不可摧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孩子拥有坚定的信仰,让他们拥有善良、丰富的品质,能用心灵感知身边的幸福,是我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猜你喜欢
建构传统文化精神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拿出精神
建构游戏玩不够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