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人类学视角下的未来神秘主义
——以《攻壳机动队》为例

2020-02-11 17:31李兴韩雨欣赵晶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神秘主义人类学动画

李兴,韩雨欣,赵晶

(天津大学 智能与计算学部,天津 300072)

一、未来神秘主义和动画人类学释义

伴随着科技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深刻而广泛的变化,依靠以往生活经验和科学手段的总结对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做出预测和规划,就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以现代科技,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知识增长速度飞快,后人类主义时代随之来临。“后人类主义是以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科技与社会学、哲学相结合的产物。以‘人为进化’取代自然进化为标准,框架内囊括了对后工业社会机器意识形态的批判和对后人类社会景观的描述。”①在这样的时代下,一些利用理性科学无法解释、无法解决甚至无法认知的现象接连出现,这类近似于神秘主义且涵盖非常态非生活化的现象和自身的行为状况,令后人类时代的人们充满迷茫与某种莫名的期待,本文暂且定义它为未来神秘主义。

20世纪80年代是后现代人类学诸学派崛起的时期,动画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项分支,是在动画范畴内来研究和阐释人类文明、文化的学科,它以研究、表现动画本体和动画中体现出的人类学议题为主。就动画人类学中的技术形式和传播途径而言,日新月异的技术给当代动画的发展灌注了新的生命,同时也把动画人类学的研究推向了更广博、宽泛,更通俗易懂的层面,人类生活各个方面都凸显着动画人类学的渗透和非凡影响力。

二、《攻壳机动队》中的未来神秘主义

(一)未来神秘主义的影像呈现

无论是在经历了科技对人类各项领域的攻城掠地后,还是人类对未来神秘主义世界的构建及日益技术化的争论,电影,特别是动画电影这类含有虚拟拍摄手法的艺术表现形态,已经成为动画人类学视角下未来神秘主义具象化呈现的重要载体。“时至今日,动画这种特有的新旧媒体综合的艺术在读图时代的基础上开辟了特有的视觉与听觉、感知等传达领域,开启科技理性时代,艺术与之融合的潮流。”②由押井守执导的极具未来神秘主义风格且充满哲学思想意蕴的《攻壳机动队》,描述了在人类科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步入后人类主义时代社会人类面临的自身危机。美国学者海勒斯指出:“尽管关于‘后人类’的阐释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人类与智能机器的结合,”③但这并不意味着“后人类”就是简单机器的人类化或者人类的机械化。押井守直接将未来神秘主义构想搬上荧幕: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类与机器、生物组织与人机结构之间不再有本质的差别。在全世界被庞大信息网络连为一体的情况下,公安九科致力于解决无法预知且层出不穷的新型犯罪。主角草雉素子作为一个除了脑部之外其余身体部位全部为机械改造的义体人,在追捕罪犯的过程中发现“傀儡师”的存在——一个由人类创造出的没有实体存在的电脑程序,它超出了人类控制的范围,拥有了自主意识。在追踪“傀儡师”的过程中草雉素子陷入了迷茫的阶段,她思考身为人类究竟该有何定义?而人类的存在基础到底是什么?

《攻壳机动队》充分展现了导演对未来神秘主义的理解及思想表现的广度与深度,其中艺术形态的表现方面,无论是故事情节、场景设计、语言对白或是其他艺术想象都在符合逻辑和人类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合乎逻辑的夸张,其人类学意义上的内容能恰如其分地呈现出来,超越想象的感官享受和深厚的动画人类学内涵不仅引发观者共鸣,其所勾勒的人类未来命运更加震撼人心。故而,著名人类学电影理论家黑德尔大胆提出了“一切电影都是人类学电影”④的论断。导演选择运用动画这类典型艺术表现方式探讨关于人类与科技、生命与认知、现实与未来之间的众多复杂问题,使之成为影片中动画人类学的可视化艺术元素。

(二)科技之路的困惑

1.《攻壳机动队》中科技带来的未来神秘主义

《攻壳机动队》表现的未来神秘主义内容带有强烈的末世情绪,故事主题围绕着人与机器、人的意识与人工智能的矛盾关系进行无声地探讨,背后隐喻着人类对未来的迷茫,流露出即使在高技术和物质极其丰富的未来,人类所面临的无可挽回的失落感。影片精妙的故事设定让观众领略了千载难逢的未来神秘主义视觉盛宴:影片里建筑逼仄的密集感,似乎是高楼林立的香港的未来翻版,各种高科技装置具有十足的未来科幻感,在人类似曾相识的未来世界发生着罪与恶的故事。作为一部从未在中国上映的日本影片,《攻壳机动队》中大量的汉字运用显而易见的是为了给中、日两国以外的观众营造一种疏离感和未来感,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这些具有陌生感的文字充斥着四面八方,增加了栩栩如生的临场感和架空世界的可信度,也营造了一种人类仿佛处于一种难以自控的未知世界中的情境。这种难以自控不仅表现在科技飞速发展带给人类的便利中,更表现在人类在机械改造的道路中逐步丧失自我意识的过程之中。押井守强调“影像至上”的视觉美感,在影片中大胆采用专业电影运动镜头的表现手法叙事。导演希望观众体会到的是“真实的空间氛围”,而不是“让人感到眩晕的空间感”。片中草雉素子潜水后在船上的一段自述镜头中,背景似乎一直在前进,前景的素子基本没有任何变化却感觉离我们越来越远,几乎要与背景融为一体,这样“推轨变焦”的镜头处理体现了类似实拍片的真实的空间感,给观众带来的眩晕感和混乱感更加模糊了生命与非生命、意识与无意识的界限。十分幽微的透视变化传达出在未来神秘主义氛围下,素子内心持续增长的关于“自我”的困惑和不安。

2.未来神秘主义的发展迷局与破解之法

除了独特的视觉体验,真正能打动观众的是影片深沉的人类学背景下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诘问。影片中真假难辨、虚实并存的世界,带给人类的是何为未来、何为生存的思考。在未来神秘主义世界的规则中,人类执意追求的“幸福”随意被亵渎,但人类却囿于自己脑海中的错误意念不自知。影片中,草雉素子曾经这样对巴特说:“正如要有许许多多的部分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人,而其中每一部分又要有种种差别才可以构成各个不同的人,异于他人的面容、属于自己的声音、梦醒时看到的手掌、儿时的记忆,未来的命运以及我的电子脑所触及的信息的海洋。所有的这一切造就了‘我’,个人意识的升华使我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同时也将我拘束在‘自我’之中。”实际上,这些深奥的语言对白不仅承载着多样化的信息内容,更能反映导演对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准确观察和深切关怀。草雉素子身为一个义体人,同时也在思考着人类存在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对于身处未来神秘主义世界的人类来讲,能够按照自我意识行动便为“重生”。

未来神秘主义和影片在动画人类学背景下的对接成功,成为一类新兴的动画表现题材。追求艺术视觉的同时,蕴含着洞达的人性思考,抓人眼球的新兴题材,再加上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表现,《攻壳机动队》无疑是一部未来神秘主义的经典之作。《攻击机动队》这类探讨人类学意义的影片在剧情上打破常规,蕴含着深刻的人类未来发展所面临的诱惑与困境的哲学思考,当观众被这部影片的虚拟设定所吸引的同时,不同个体都会产生对作品的不同见解,深入地了解影片中所反映的人类自身危机,并将其观后的感悟投射到现实生活中,才是破解电影中所表现的未来神秘主义迷局的关键。

三、动画人类学视角下未来神秘主义的研究向度

一套完善的视觉表达系统,都会有自成体系的人类学背景。人类学体系中的“文化”“需要和功能”“整体论”三个概念在动画人类学中的不断演进,是动画人类学视角下未来神秘主义的发展前提。泰勒出版的《人类学》一书中阐述了有关文化的核心观点:文化,如生物进化一样,从低级向高级发展。⑤广义的文化包容甚广,几乎包容了人类的全部心智活动及其产物。草雉素子在文化角度下的进化之路从“傀儡师”对她耳语的那一刻开启:“透过虚无之境,你我终将彼此相视。”这句台词来自《新约·哥林多前书》中对上帝的认识,“现在信徒只能看到‘上帝荣光的反射,就似在镜中见到一般’,而到与上帝直接面对面的时刻,他们才能得到完全的认识,那将是‘基督再来的日子。’”⑥毫无疑问,影片中的“与上帝会面”即为草雉素子与“傀儡师”的最终会面和融合产生了一个新的个体,“不仅是观众见证了个体在新世界的重生,而且是整个人类从生物的和心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返伊甸园,从而被再造为不朽存在。”⑦它代表着二者脱离了形式化的躯体所形成的精神化存在,这一结局指明了人类在未来的理想化出路,同时也揭示着原始的进化体系已被改写,新的“进化”之路即将启程。“因为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我自己,就像你在镜子里会看到自己一样。”这是草雉素子与“傀儡师”选择对方作为融合对象的根本原因,也是第二次出现的镜子意象。一个对自身存在产生困惑的生命体和一个对自身认识透彻的非生命体都无限接近这面区分人类与机器,意识与无意识的“镜子”,二者需要相互引导,突破自身困境并融合成为一个崭新的个体。

“文化从根本上是一种‘手段性的现实’,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存在”⑧。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人基本上有两类需要:基本需要和衍生需要。用文化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方式,或满足机体需要的行动,就是所谓的功能。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时,文化得以产生。《攻壳机动队》运用动画的艺术表达方式阐述了对未来的完美设想:在无限度追求发展速度的情况下,人类的基本需要得到了满足——肉体可以修复、更换和强化,从而出现了草雉素子这类大脑电子化的义体人,她的身体配置全部不属于自己,她就像特修斯之船一样不断更换义体,唯一证明她作为人类真实存在的是她拥有“Ghost”。牛津大学的行为主义哲学先驱吉尔伯特·赖尔在《心的概念》中引入了“机器中的幽灵”(Ghost in the Machine)一说,通常用来指称科幻作品中出现的拥有了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拥有Ghost也成为了《攻壳机动队》中分辨机器与人的标准,但“如果电子脑能够产生自己的Ghost或者潜藏着Ghost,那么让我们相信自己存在的基础,又是什么呢?”草雉素子需要找到自己作为人类的存在依据,找到作为人类的自我。影片中另一个独特的存在就是完全脱离了肉体诞生并生存的非生命体“傀儡师”,它认为“人类的DNA也不过是一段被设计用来自我储存的程序。”它不需要一具人类的身体,但自身系统缺少基本的生命机能,无法像人类一样繁衍或死去,一个病毒就能把它完全毁灭,拥有自主意识的“傀儡师”渴望与素子融合来完成新一轮的进化。

科技快速发展,社会变革让人应接不暇,在人类基本需求和衍生需求都被轻而易举的满足后,接踵而来的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生存环境。哈里斯在《后现代时代中的文化理论》中归纳整理了人类学整体论的多层次含义,其中综合研究角度,即人类学综合生物的、社会的、文化的、语言的、历史的、当代的各个角度的内容,对人类生存现状的全部内容都抱有兴趣,无论是过去、现在、将来,还是生物、社会、语言及文化。《攻壳机动队》中素子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过于单一化只会走向毁灭,而未来神秘主义社会由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共同组成,拥有Ghost这个概念在其中起到了贯穿始终的作用,成为人类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生存保证。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巨大飞跃,后人类社会悄然到来,未来神秘主义不再只是影片中虚拟的题材,它的实现指日可待。《攻壳机动队》以其独特的未来神秘主义逻辑和主题进行思考,站在动画人类学的视角,利用动画人类学视听语言对影片内容进行艺术塑造,因其拥有严谨的动画人类学背景和押井守开创的动画视觉新方式而成为未来动画人类学意义上的新兴影片类型。可以说,动画人类学拓宽了未来神秘主义在荧幕上的表现能力,直观反映了有关人类未来发展前景的潜在危机,带给观众科技发展不能以丢失自我为代价的警示。电影终了,观众已然回归现实,依然遵循着头脑中既定的信念生活着,纵使未来的某一天,由人类创造的先进科技使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它依然改变不了人类是一种拥有自主意识的思维主体的事实。■

注释:

①戴桃疆.基于赛博格的后人类主义[EB/OL].(2018-9-20)http://baijiahao.baidu.com.

② 吴海拴,张建亮.中西方动画视觉与人类学之翼[J].电影文学,2010(2):42-43.

③N.Katherine Hayles.How We Became Posthuman: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Literature,and Informatic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9.

④ 王海龙.视觉人类学新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33.

⑤〔英〕爱德华·泰勒.人类学[M].连树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08-413.

⑥〔美〕科纳.哥林多前后书释义[M].郜元宝,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80-182.

⑦ Mick Broderick.Anime’s Apocalypse:Neon Genesis Evangelion as Millenarian Mecha[J].Intersections:Gender,History & Culture in the Asian Context,2002(07).

⑧〔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费孝通,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90.

猜你喜欢
神秘主义人类学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雨的神秘主义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我的动画梦
人类学:在行走中发现
叶芝诗歌中的拜占庭意象
论贾平凹小说中的神秘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