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杨涵《潍上三绝图》卷赏析

2020-02-12 05:09王君卫
东方收藏 2020年1期
关键词:诸城

王君卫

杨涵《潍上三绝图》卷,纸本绢裱,水墨,横幅。完整尺寸:横460、纵30厘米。其中绘画部分,横334、纵22厘米。款识:之民侗、笠道人、雲峭、杨涵;钤印:放鹤翁五世孙、文介先生之侗、杨涵、雲峭、杨涵之印、辅峭、张衍、张愫、白峰等。现山东省昌邑市博物馆藏。(图1)

●  作品解读

1.卷首,横58、纵22厘米。题跋由当时著名隐士、“张氏四逸”之首——张侗书:“思我良朋”四个字。款识:之民侗,钤印:放鹤翁五世孙、文泉先生之子侗。(图2)

2.小品,横33、纵17厘米。画中用浓墨皴绘、点染出一棵老树枯枝、奇石。老杏树枝头开满了簇簇杏花。用淡墨渲染出远山。 钤印:杨涵。(图3)

3.配诗,横13、纵20厘米。“偶将脂粉点春光,果有艳娇浥露香。我欲闲拖青竹杖,与君徐步到斜阳。”款识:笠道人,钤印:雲峭。(图4)

4.小品,横28、纵19厘米。用浓淡相宜的笔触,描绘了在河边生长着的簇簇翠竹姿态。用淡墨点染皴擦绘奇石,所画枝叶,开张有势,意态潇洒,疏密、浓淡得宜。钤印:雲峭。(图5)

5.配诗,横10、纵17厘米。“十亩丛篁翠不分,徐徐清籁静中闻。独留一片深阴石,扫却苍苔拟坐君。”款识:雲峭,钤印:雲峭。(图6)

6.小品,横36.5、纵20厘米。画面运用大片留白手法,寥寥几笔,画出潍河边,微风阵阵,随风摇曳的芦荻,展翅飞翔的鸥鹭。不知是什么惊动了荻草深处的两只鸥鹭,奋力拍打着翅膀,掠过水面,好一幅诗情画意。钤印:雲峭。(图7)

7.配诗,横38、纵14厘米。“赠君一片伊人宅,万顷荻花暎月辉。祗恐文×××俗驾,无端鸥鹭使惊飞。”后附跋“予自移家东武,日与鹤亭诸君子从笔××乐,而石民独爱远意,故每一画,必继一诗,钟伯敬先生,云,非从文字理××友朋情。是知笔墨×以志交情,不空作也。康熙甲子仲春之半。弟涵并记”。钤印:杨涵之印、辅峭。(图8)

8.配诗,分别是张侗、张衍、张愫题诗三首。横64、纵22厘米。

第一首,张侗题:“戊子冬,邱子二石袖出一卷,代漳洋念西索题,一展视,知,为云门老友笠子为予所写,潍上三绝也。贮之其楼三年,以贻漪青,漪青不自惜,转贻念西,念西固其主人也,独显若石、若竹、若老杏,係其园旧物,若荻芦若鸥鹭,则又其人所旧游,息俦侣也。未免有情,不忍暂舍,因而思我漪,思我云门笠子,以寄念西。異者旾甕云生,小桥客过,重与子石辈向月捧读,未必不思汝,老友石之民也。弟侗再拜”。钤印:石民、侗印。

第二首,张衍题:“笠子高风不可攀,兴来洒墨寄渔竿。那知其圃传三绝,重向漳洋楼上看。弟蓬海衍题,是年七十有六”。钤印:张衍。

第三首,张愫题:“不信清明岁不华,春温十日绿无涯。堪怜昨日青陵道,沽酒囊空负杏花。杏花;杨云笔墨净无尘,小竹平心结构匀。的是王孙传画法,风流绝代管夫人。小竹;茫茫烟水乱凫鸥,葭苇风干入望稠。忆得北证齐北界,锦湖霜老博昌秋。荻花。弟愫”。钤印:张愫、白峰、海曲桂嵒藏书画印。(图9)

●  作者简介

杨涵(1662—1722),山东青州人,字水心,又名辅峭,字云峭,号云笠。清康熙时贡生。杨涵性简傲孤僻,能诗善画,尤以草隶书著称,善画竹,尤长于墨竹,常卧竹林下,观察领会枝叶偃仰欹斜之态,故所作脉络层叠,生动逼真,用笔爽健,清逸有致。著有《云峭诗稿》。

张侗(1634—1713),字同人,号石民,又号石之民等,山东诸城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士,是山左遗民诗群中的重要人物。少即聪慧,才华超众,喜读书,家贫无笔墨,常以炭作字,无书即从其父口授文数篇,时时默诵之,年十七补诸生。作古文词,喜用奇语。淡泊仕禄,爱好游历。南至白下(今南京),北到蓟门(今北京东),以山水友朋为乐。精通经史,工诗善文,亲作《放鹤亭记》,以昭示子孙。生平著述甚丰,著有《放鹤村文集》《其楼文集》《鲁论言外录》等。

张衍,字溯西,号蓬海,自称“半只道人”,山东诸城人。他与叔弟张侗,入塾同授于一师,还共同扩建放鹤园,开辟卧象山谷。张衍轻资财,好施予,多善行,好交友,常以鸡黍延客,四方文士多慕名投之。据张侗《同心录》记,家中客无虚日,“戴笠乘车烂盈门,径草不生”。张衍善写墨菊,每到一地即在石崖、墙壁上用浓墨画菊,行路过之,不闻禾香闻墨香。他写菊更爱菊,在放鹤园光植名菊,常在夜间携酒一壶,花阴弄影,仰偃菊花前。张衍亦工诗,留世甚多,著有《渐山阁草》卷。工书画,其《墨菊图》现珍藏于诸城市博物馆。

张佳,字子云,少孤。明末补诸生,清初以岁贡授贡莱阳训导,不赴。张佳亦工诗善书,日与兄衍、侗、傃及诸友,赋诗放鹤园、卧象山谷等地,以90岁高寿而终。

张傃,字白峰,号禾年、白峰老人。常与诸兄及友朋吟哦于放鹤园、九仙山等地。日与诸兄及友朋吟哦于放鹤园、五莲山、九仙山、卧象山谷及琅琊等地。张傃虬髯长七寸,仪表轩昂,性喜读书,至老不倦。他工诗,诗跌宕,诸兄皆不及。著有《一柳堂詩集》。

●  作品年代及背景

潍河,古称潍水,山东省最长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发源于莒县箕屋山,上游流经莒县、沂水、五莲,从五莲北部进入潍坊市,流经诸城、高密、安丘、坊子、寒亭等6市区,在昌邑市下营镇入渤海莱州湾。 潍河干流全长246公里,支流143条。潍河总流域面积6376平方公里。

此幅作品分为8个部分。首先作者杨涵,画了老杏开花、河边翠竹、荻花鸥鹭三幅描写潍河边上景象的小品画,并根据画的内容自己配了三首诗。画首由杨涵的好友张侗题跋;卷尾由张侗、张衍、张愫分别题诗和之一首。从此作品上不难看出,作者杨涵从青州来到诸城,和诸城的节义之士缔结同道,住在放鹤村时与好友远游潍河,抒情所致,寄情山水,杨涵画“潍上三绝”并配诗。从张侗题跋可以看出怪石、竹子、老杏皆为放鹤园景象,荻芦、鸥鹭,则又是他们旧游潍河之景,睹物思友,不免伤感。

张侗、張衍、张佳、张傃四人被称为“四逸”,张侗为“四逸”之首。常聚四方文士,酬唱于“放鹤园”。并在九仙山中辟卧象山谷,建放鹤园,辟石屋山、筑我村于卧象山谷,与诸名流隐居不仕,以山水为乐,喜交天下客,以接纳四方逸士,是北方遗民集团的核心人物。

放鹤园位于诸城枳沟镇普庆社区原普庆村,创建于明代,为张氏五祖张泰所建,始时规模甚小,原为草亭,后经张侗、张衍再次维修并扩建,并请文人名士题额“放鹤亭”。亭正侧有诸城文士刘子羽草书“放鹤”匾,亭北侧有张侗行书“长者停车”匾,亭柱上刻有益都高士杨涵隶书对联两副:“片石留仙迹,全家读鹤经”“龙卧松云坠,鹤鸣桐月高”。张衍还亲自撰文《放鹤碑记》,刻石置于园中,石碑追述其祖德,复命其弟张侗以诗和之。诗云:“好古不得歇,千滋乃大深。罟焚清鸟道,鹤去见天心。小子服先德,游人指故林。何年一片石,留得到如今。”最后成为十亩之大的庭院。园内有放鹤亭、二李轩、追远堂、仁寿亭、朴亭及张氏祠堂等设施,并广植松柏、兰竹、藤萝、金杏、文梓等花木。此外,还有放鹤石碑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诗句、绘画等刻石。

放鹤园为明末清初诸多文人汇集之处,海内外知名者达百余人,先后慕名而来,结社赋诗,以文会友,挥毫作书,或题诗,或联句,或题辞,以表达个人避世之情感。其中较有名者有本邑之李澄中、刘子羽、邱元武、邱元复、徐田、赵清、隋平等,还有益都杨涵、王鲁珍,渠丘郭浯滨,乘州李焕章兄弟,渤海李之藻等人。众多文士纷至沓来,致庭园径草不生。

中国古代文人、画家通常是诗言志,画传情。明清易代之时,面对异常激烈的民族和阶级矛盾。清初遗民诗人和画家,面对满清政权的统治,内心充满了矛盾。他们的心路历程和心态呈现,大多走过了这样的历程:即耻事新朝,新朝政权稳定之后,恢复日渐无望,怀念故国,踌躇无聊,悲歌当哭的孤臣心态,壮心消退、转归隐逸。因此,清初遗民这一群体成员中弥漫着的浓厚隐逸情调,乃是最为突出、普遍的隐士心态表现。作品中的几位作者正是生活在这一时期,从作品上体现得非常明显,隐藏着更为深奥的社会现实和矛盾心态,也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抗争,是人格的坚守的写照,反映当时作者心境的表现。

《潍上三绝图》画配诗,描绘了自由自在、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整幅作品笔法灵动,墨色变化丰富,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情感,不失为传世佳作。杨涵、“张氏四逸”的作品流传至今,少之又少,他们合作的更是少见,所以这幅《潍上三绝图》显得弥足珍贵。

跋文中所提及的人物均为杨涵好友,大多数是怀有国恨家仇、誓不事清的明末遗民。是研究杨涵、张侗及明末遗民思想的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史研究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所以,《潍上三绝图》不但是宝贵的艺术作品,还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为研究明末清初遗民集团情况提供了第一手数据。

猜你喜欢
诸城
诸城市博物馆馆藏精品青铜器赏析
诸城市推行“减证便民”工作的探索
诸城恐龙死亡的时间
诸城恐龙死亡原因的N种学说
实施世行贷款项目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常年出售鹅苗与大鹅
诸城市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活力凸显
诸城烟田烟粉虱发生动态研究初报
常年出售鹅苗与大鹅
诸城发现纤角龙类新属种化石 获名“诸城坐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