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补短板”

2020-02-12 05:11高雪梅
瞭望东方周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城镇试点居民

高雪梅

建筑破旧、设施老化、环境杂乱、服务落后……在一路高歌猛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回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那些老旧小区,可见与如今的新区新城有着天壤之别。

有的老旧小区到了晚上一片漆黑,给居民带来了许多不便;有的排水管道阻塞,一到梅雨季节便污水漫灌;有的绿化带被肆意侵占,居民生活舒适度急剧下降……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社区秩序化管理,已成为居民们的迫切需求,也是城市公共管理、基层社会治理必须解决的难点痛点。

2017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广州、厦门等15个城市启动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出部署。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上,“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首次被列入补短板工程,成为施政的着力点。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从试点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工作部署,体现出党中央高度关注百姓的“身边事”。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内容,既有“保基本”,如维修和完善直接关系居民生活的水、电、气、路等市政基础设施;也有“促提升”,如安装电梯、新建公共活动场地、北方城市房屋建设保温层等;更有“抓完善”,如配套社区养老、抚幼、医疗、家政、物业管理等。

但是,各小区基础参差不齐、居民改造诉求各异、改造提升標准不一……“补短板”并非易事。

这需要整合治理——诸多挑战,不能仅靠政府部门唱“独角戏”,更需要居民、社区、企业等与政府组成多声部,奏响“合唱”。 这需要“绣花功夫”——瞄准民众的基本需求,妥善处理复杂的关系,通过协调、调度,在千差万别中找到平衡点。这需要长效机制——“表面风光”不代表一蹴而就,改造提升之后,更需要引导业主自治,促进小区管理的规范化、可持续。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需要冲破政绩关、设计关、管理关、资金关等许多“娄山关”,但最重要的是,必须引导百姓跨过自己的“思想关”。只有更深层次激发共建共治共享,老旧小区“补短板”,才能真正迎来体制机制上的创新。

猜你喜欢
城镇试点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