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黄芩、钩藤治疗肝热型高血压病经验
——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

2020-02-13 06:29柳红芳李修洋
吉林中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夏枯草钩藤小林

唐 爽,柳红芳,李修洋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中国高血压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 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患病率总体较前呈增高趋势,且往往伴随肥胖,血糖、血脂升高等多代谢紊乱,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中24.3%合并糖尿病,且18 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逐年增高[1]。中医药在治疗1~2级高血压以及部分3级高血压方面疗效显著,除改善症状外,还能稳定血压、改善危险因素,保护靶器官,使部分患者达到降压西药减量甚至停药的目的[2]。高血压病既往归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有现代学者提出既往命名已不足以阐明高血压病的中医认识,提出以“脉胀”作为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仝小林教授则提出将“脾瘅”作为包括代谢性高血压在内的代谢性疾病的中医病名。

1 态靶结合辨治高血压病

仝小林教授在辨证、辨病、审因论治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体会,提出态靶辨证的新型中医辨治策略,强调“以态(包括因机证)为基立方,以靶(包括症靶、标靶)为参选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高血压分为“六态”,分别为壅态、寒态、郁态、水态、虚态、革态,各态之间相互联系又各有其特征,前五态是致使血压升高的相对原始病因。“壅”指脘腹部“膏浊”堆积,使腹压增加、代谢异常,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壅态”日久,还可继发性产生水、火、革、虚等升压因素。壅态可再分为两个亚态,即偏于阳性的热壅态与偏于阴的痰壅态,根据仝小林教授门诊高血压患者调查显示,壅态占比为70.3%,而热壅态在该群体中占比高达98%[3]。仝小林教授指出热壅态多为代谢性高血压,针对其中的肝热型高血压病,提出靶方“夏枯草、黄芩、钩藤”,清肝泻火降压,此靶既为证靶,也为降压之标靶。

2 肝热型高血压病

2.1 病因病机 肝热型高血压病或因七情郁结,致使肝胆内生郁热;或因饮食肥甘、饮酒无度,致使脾土壅滞,中满内热,脾土久壅,肝木亦郁,郁久亦生内热,肝热进一步克伐脾土,运化无力。久而“膏浊”蕴结中焦,腹压增大,可通过对腹壁及腹腔脏器血管产生机械压迫,增大体循环外周阻力进而导致血压升高;火邪散溢脉中,发散动血亦可导致血压升高,火热之邪循经上扰,可导致头痛、眩晕等症;同时,糖脂代谢异常加速高血压的形成或发展。

2.2 临床表现 肝热型高血压病患者除血压升高外,常伴有“四红二干”的临床表现,“四红”指面(目)红、唇红、舌红、掌红,“二干”指便干、口干。肝郁化火者,常伴急躁易怒、心烦失眠、耳鸣如潮;肝火犯胃者,常伴胁痛胀满、呕吐、口苦、反酸烧心,脉弦数;伴湿热者,可伴阴肿、阴痒,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濡数;伴血热者,见掌面紫红不均;急性发作时,可见面部青筋暴露、目睛红赤、头晕头痛,甚则鼻衄、跌扑。舌脉见: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

2.3 靶方靶药 仝小林教授言“调态之药,讲求药之偏性对证之偏盛,重在调平;打靶之药,讲求一物降一物,重在拿下。若打靶之药,亦确有偏性,则加以佐制。此态靶结合组方之要义也。”肝热高血压之态属热壅态,辨证肝热,标靶(指标、体征)是血压升高,症靶则为“四红二干”、头晕、头痛、失眠等。

夏枯草、钩藤、黄芩三药为肝热高血压病之靶方,调态与打靶并举,共奏清肝、平肝、凉血之效。夏枯草“入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专治少阳之症”,“凉营泻热,散肿消坚”,治“肝虚目痛”,可清肝胆郁热,同时针对血压升高之标靶及目赤肿痛之症靶;钩藤“入足厥阴肝经,泻湿清风”,既清肝热,又能平肝阳,打高血压标靶,同时击症靶头胀、头痛、眩晕。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夏枯草、钩藤单味药及其活性成分均具降压功效,夏枯草对高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提取物夏枯草苷除降压外还可保护心肌;钩藤中钩藤总生物碱可直接扩张末梢血管,降压平稳显著,其镇静作用又可有效缓解高血压所致的眩晕、头痛[4]。夏枯草配伍钩藤后,降压效果优于单味药降压,并可抑制由高血压造成的心肌肥厚[5]。黄芩善清中上焦湿热,可清热燥湿、凉血,具有保肝、降压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苷具有扩张血管、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并能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收缩压,改善高血压引起的肾功能损害[6-7]。

根据兼证不同,在肝热高血压三味小方基础上,配合使用清火、降火、散火、行气、利湿之品。肝郁化火者,因七情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丹溪言“气有余便是火”,仝小林教授临床常配合方药四逆散,或香橼、香附、佛手疏肝解郁,以助清肝降压;伴湿热者,合龙胆泻肝丸,或选用龙胆草、车前子泻之、利之;伴血热者,选用营分药赤芍、生地黄凉血散血;肝木克伐脾土,而致胃郁胃火者,配以二陈汤、平胃散理气燥湿,蒲公英、生薏苡仁、川黄连清胃火。

2.4 合理用量 2015 版《中国药典》记载,夏枯草临床用量范围9~15 g,钩藤3~12 g,黄芩3~10 g,仝小林教授亦认为此三药剂量阈可根据临床实际进行调整,常用剂量为夏枯草30~60 g,钩藤15~30 g,黄芩15~30 g。夏枯草、黄芩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均未见明显毒性作用,但有研究表明黄芩或其提取物具有一定生殖毒性,故虽传统中医尊黄芩为安胎圣药,孕妇使用还需慎重[8-9]。现代研究发现钩藤总碱具有肝毒性,与半夏配伍可减轻毒性但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应避免长期使用钩藤,使用期间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保证医疗安全[10-11]。

3 病案举例

刘某,男,56 岁,2008 年1 月24 日初诊。发现血糖升高13 年,血压升高10 年。患者13 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血糖升高,口服二甲双胍片、拜糖平等多种降糖药物,未使用胰岛素,近期空腹血糖7~9 mmol/L,餐后2 h 血糖17 mmol/L 左右。10 年前发现血压升高,接受中西医多种治疗方案控制较差,现用依伦平每日1 片,拜新同每日1 片,康欣每日1 片,血压波动在150~190/80~90 mm Hg(1 mm Hg ≈0.133 kPa)。初诊症见:乏力,口干、口渴,视物模糊,怕凉,手颤,双下肢水肿,纳眠可,尿频,夜尿3 次,大便日3 次,成形。舌暗红,苔薄腻,底瘀,脉弦滑硬。血压150/80 mm Hg。患者平素急躁易怒,饮食、起居不节。西医诊断:2 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中医诊断:消渴病。中医辨证:肝风内动,阳虚水泛。治法:平肝降逆,利水渗湿。处方:天麻钩藤饮加减。怀牛膝30 g,天麻15 g,钩藤30 g,茺蔚子30 g,泽兰30 g,泽泻30 g,芡实30 g,附片15 g,肉桂6 g。2008 年1 月31 日二诊,服药14 剂后,口干、口渴明显减轻,手颤减轻,仍怕冷,舌红。血压150/80 mm Hg。予前方加红曲6 g,威灵仙30 g,鱼腥草30 g。2008年2月28日三诊,诉心烦易怒,神疲乏力,余症同上诊。舌红,苔薄黄,脉弦硬,舌底瘀。血压170/90 mm Hg。中医辨证调整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调整处方:柴胡15 g,黄连30 g,知母45 g,夏枯草30 g,红曲6 g,威灵仙30 g,干姜9 g,黄芩45 g。2008 年4 月14 日四诊,乏力、手颤明显减轻,口干、口渴消失,双下肢仍水肿。舌红,细颤,苔白,舌下脉络略瘀滞,脉弦略滑。血压160/90 mm Hg。空腹血糖7.5 mmol/L,餐后2 h 血糖12.4 mmol/L。予前方加汉防己15 g,金钱草30 g,西洋参6 g。其后患者觉此方效佳,未按要求每月至门诊调方,自行抄方服用上方至2008 年12 月24 日五诊,乏力,皮肤瘙痒,下肢出现散在红色斑疹,双下肢水肿。血压140/70 mm Hg。空腹血糖6.43 mmol/L,餐后2 h 血糖13.9 mmol/L。予以大剂量茯苓利水渗湿,白鲜皮、秦皮止痒,辅以行气、温阳、化瘀、通腑等药,嘱其按时复诊,其后每月随症调整处方及用量。2009 年4 月15 日九诊,斑疹减轻80%,皮肤瘙痒消失,水肿减轻30%,仍乏力,便日1 次。舌红,苔黄腻,脉弦硬。血压150/80 mm Hg。调整处方:酒大黄6 g,黄连30 g,黄芪30 g,当归12 g,威灵仙30 g,水蛭粉3 g,天麻15 g,钩藤30 g,茺蔚子30 g,夏枯草30 g,黄芩30 g。2009 年5 月20 日十诊,血压135/75 mm Hg。舌质偏红,脉弦滑偏数,舌底瘀滞。上方当归加至15 g,生黄芪加至45 g,加茯苓120 g。患者长期随诊,血压稳定于120~140/65~80 mm Hg。血糖稳定于:空腹血糖6.5~8 mmol/L,餐后2 h 血糖10~13.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左右。

按:消渴病燥热偏盛,损伤阴津,肾为人体之元阴,阴津亏耗,首先损及肾阴,肾阴不足,水不含木,终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治以天麻钩藤饮,因其下肢水肿及阳虚表现,又辅以温阳利水诸药。患者平素急躁,肝主情志,肝郁日久化火,可因情绪刺激引动肝火,火邪散溢脉中,见三诊时血压突然升高,伴心烦易怒,调整处方为小柴胡汤加减,合态靶同调药夏枯草、黄芩清肝降压,清肝热为调态,降压为打靶。四诊微调处方后,患者未遵医嘱每月复诊调方,抄方服用数月后,血压控制尚可。后处以大黄黄连泻心汤调中焦,降压以肝热高血压三味小方夏枯草、黄芩、钩藤为主,因患者水湿亦重,兼用茯苓、茺蔚子利水降压并缓解下肢水肿症状。此患者高血压为热态、水态并存,寒热错杂,病程较长,病机复杂。医者明晰“肝气郁久化火”“阳虚水停”等客观规律,牢抓“肝郁化热,阳虚水停”的核心病机,联合清肝、利水、扶阳之法,血压得控,水肿渐消。

4 小结

现代中医普遍认为高血压病与肝密切相关,常见肝阳上亢的临床表现,可见肝热型高血压病的临床占比极高。但万不可一见血压升高,不辨舌脉、不理症见、不识病因病态,直接施以清肝之法。同时,识态辨证之时不可拘泥一态,亦不可不分先后主次,不顾处方君臣佐使,胡乱叠加。如上述验案所见,肝热型高血压病三味小方,可组合使用,亦可拆分,但需注意此三药均不宜长期大量服用。代谢性疾病多为慢性病,唯有在明晰核心病机及疾病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确立各阶段治疗的主要目标、分清轻重缓急,方可在持久战中取得良效。

猜你喜欢
夏枯草钩藤小林
我想跟小林一样——读《大林和小林》有感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为梦孤独
夏枯草的妙用
高考前与高考后
华钩藤研究综述
别来无恙
清肝散结夏枯草
夏天清热,离不开夏枯草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