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现代研究进展及展望

2020-02-14 01:22任晓婷孙丽平
吉林中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甘汤麻杏石汤剂

任晓婷,徐 炎,孙丽平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其言:“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四种中药组成,用于治疗太阳病,后世医家多用于治疗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口渴脉数等证[1]。作为临床已普遍应用的经方,现代学者对麻杏石甘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本综述总结了麻杏石甘汤在制剂工艺、药理学,临床治疗等多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更多证据。

1 麻杏石甘汤的有效成分

近年对麻黄、杏仁、甘草单味药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发现了多种新的生物碱、挥发油、黄酮、有机酸、氨基酸、多糖和鞣质、多酚类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等。但由于单味药产地和加工手段的不同,可能会导致麻杏石甘汤汤剂成分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质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被引用于构建麻杏石甘汤的指纹图谱[2-3],目前,指纹图谱测定处于操作复杂、周期长、成本高的初级阶段,但作为未来汤药标准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可为中药标准化[4]的具体标准提供参考。

2 麻杏石甘汤疗效研究

麻杏石甘汤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辨证论治、随证增减药量而成的复方,具有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多层次多靶点、体内过程不清晰等特点,其量效关系难以准确测定和把握[5]。近年麻杏石甘汤疗效关系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复方用药剂量,煎煮时间及方式、量效关系等方面。

2.1 麻杏石甘汤煎煮工艺 研究发现麻杏石甘汤整方剂量越大,退热、镇咳、平喘效应越强[6]。通过测量煎煮液中有效成分含量比对,发现最佳煎煮工艺是加16倍水,煎煮1次,时长20 min[7]。四药按照1:1:4:1(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的比例增加浓度能缩短豚鼠哮喘持续时间[5],且整方浓度3.0 g/mL可明显延长引喘息潜伏期[8]。与平喘不同的是,解热的最佳配比剂量为麻黄0.6 g,苦杏仁7.5 g,甘草7.5 g,石膏26.4 g[9]。

2.2 麻杏石甘汤量效关系 量效关系指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是确定临床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基础。麻杏石甘汤中麻黄先煎的麻黄碱、伪麻黄碱成分含量均高于四药合煎,且抗A型流感病毒作用也优于4味药同煎煎剂[10]。基于医案研究麻杏石甘汤的证-量效关系发现麻黄和杏仁用量与证的轻重无直接相关性,但生石膏对麻杏石甘汤证起着重要的作用[11],石膏可增加汤剂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含量,降低甘草酸含量[12],且能迅速增强麻杏石甘汤的解热效应[13]。也有研究发现苦杏仁的用量对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对麻黄碱、伪麻黄碱的含量没有影响[14]。

3 临床应用研究

通过查阅已发表的麻杏石甘汤综述发现内容主要集中在哮喘、肺炎及药理作用的单一论述,未有对疾病及作用机制的全面、整体的论述,为此我们尝试从疾病的角度系统阐述麻杏石甘汤的作用机制。

3.1 支气管炎 麻杏石甘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在咳嗽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15]、炎症指标CRP、IL-6、IL-8、TNF-α 恢复时间[16]及总有效率[15]都要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活量、呼气峰流速[15]。此外,麻杏石甘汤联合中成药(如槐杞黄颗粒[17]、热毒宁注射液[18])在总有效率、平喘、止咳及肺啰音消失方面更优于单一使用中成药[17]。

3.2 肺炎 麻杏石甘汤与西药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可缩短患者退热时间、咳嗽气促缓解时间、双肺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19-20]。中医证候积分评分显示咳嗽、口干、痰黄稠积分也明显低于单用西药[21]。辅助检查方面,联合用药还可明显改善X线胸片好转时间[22]、降低PCT、CRP水平[23]。伴有心肌损害的患者还可以降低AST、LDH、CK水平[24]。免疫方面,麻杏石甘汤可降低CD3+、CD4+、CD8+、CD4+/CD8+[25],抑制共刺激分子CD137的分泌[26]。另外,联合用药还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7]。

3.3 哮喘 麻杏石甘汤结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发现,联合用药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单用[28],可明显降低肺部啰音、咳嗽、喘息等症状改善时间[29],提高患者血氧分压、降低患者血二氧化碳分压[28],降低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水平[30],改善肺功能FEV1、PEF[31],减少IgE水平[32]。炎症因子方面,治疗后IL-4、IL-13水平下降,IL-10、IL-12水平升高[31-32]。

3.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麻杏石甘汤与糖皮质激素[33]、克拉霉素[34]、穴位贴敷[35]等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优于单用西药。主要体现于咳嗽、咯痰、喘息气短的显控率[33],心功能、血氧饱和度的改善[36],LTB4、PCT等水平的降低[35]。

3.5 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 麻杏石甘汤配合物理干预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发现患者机械通气天数、ICU住院天数、抗生素应用天数、病死率明显降低,PaO2和PaO2/FiO2显著升高,PaCO2、TNF-α 和NSE水平显著降低[37]。

3.6 其他 麻杏石甘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肺部大小气道功能[38]。治疗慢性荨麻疹时可增加治疗有效率[39]。缩短小儿急性喉炎患儿的咳嗽持续时间、声嘶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40]。减少中枢性高热退热时间和体温反弹率[41]。治疗口腔溃疡比使用地塞米松片、维生素C、维生素B2片效果更好[42]。治疗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效率高于单用西药[43]。明显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症状[44]。

4 讨论

麻杏石甘汤被公认为《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具有镇咳、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对咳嗽、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近年麻杏石甘汤的相关研究,对麻杏石甘汤的组成成分、各成分量效关系以及对疾病的作用机制方面做了系统阐述。认为在临床证据方面已经足够证明麻杏石甘汤的有效性,但是基础的研究方法和方向尚有不完善之处,具体如下。

4.1 麻杏石甘汤中四药功能不同,活性成分尚需探索 麻杏石甘汤方中麻黄辛温,宣肺平喘;石膏辛寒,清泄肺热并制约麻黄之温,以防助热;杏仁苦温,润肺平喘;甘草甘平,调和煮药。四药配伍,共成辛凉宣、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之功。通过现代研究恰好对四药的相互配合作用进行了验证,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麻杏石甘汤活性成分的探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已有研究尚不能说明是某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能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仍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

4.2 麻杏石甘汤治疗疾病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麻杏石甘汤具有镇咳、祛痰、平喘、抗炎、解热等作用。但是,仅有少数研究阐述了麻杏石甘汤是如何发挥治疗作用的,大部分研究局限于单味中药的有效成分,麻杏石甘汤治疗疾病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有待深入。

4.3 麻杏石甘汤汤剂标准化 中药标准化符合中药现代化和中药国际化的发展需求,是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4]。目前患者对麻杏石甘汤汤剂多为自煎方式,大多数患者对煎药方法及煎药时间无法精确把握,每次煎药的析出的药理成分不尽相同,药效差别巨大。为此,中药汤剂标准的实施可稳定中药汤剂的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将大有裨益。

4.4 小结 总之,本文综述了近3年对麻杏石甘汤的研究进展,对麻杏石甘汤的煎煮工艺、汤剂标准、临床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现有研究对汤剂活性成分、质量控制及治疗机制的探索尚不充分。下一步研究方向应侧重于复方有效成分、治疗机制及标准汤剂等方面,在麻杏石甘汤及中医现代化研究进程中还需继续深入,利于经方的现代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甘汤麻杏石汤剂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抗疫良方麻杏石甘汤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观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