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城市带状滨水公园景观特征

2020-02-14 19:12徐芳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9期
关键词:滨水公园景观

徐芳

(沈阳建筑大学,辽宁沈阳 110168)

1 相关概念

1.1 工业遗产

根据《下塔吉尔宪章》中,对工业遗产定义的阐述,反映了国际社会上对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即“凡为工业活动所造的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及这类建筑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的和非物质表现”[1]。因此,工业遗产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丰富的内涵。

1.2 城市带状滨河公园

城市带状滨水公园绿地主要指沿着城市的水系,如江、河、湖、海等建设的带状公园,其中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绿地沿水系两侧分布,一种是绿地沿水系一侧分布[2]。文章主要围绕第一种形式作为研究对象。

2 城市带状滨河公园的特点

2.1 双侧开创性

首先带状滨河公园将城市划分为一河两岸的空间布局,是两岸居民的共享空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为城市提供更大区域的户外活动空间。其次,公园与市政道路基本呈相邻关系,基本为无边界处理,多以植物为分界点,从而更多的使周边居民共享城市滨河公园的公共空间[3]。

2.2 线形跨度性

跨度性较大主要体现于河流岸线较长,并穿梭于城市整体建设中,不同区段拥有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特性。依附带状水系发展的城市,周边建筑景观的平面布局一般围绕带状水系建设,与城市空间肌理的构成息息相关。

2.3 流线亲水性

水体是最容易与人产生互动交流的自然资源之一,城市滨河、滨海等建设地带,一般经济价值较高,营造亲水空间的视觉感知,必须要提高多功能亲水的景观设计。

河岸是周边居民的打发空闲时间的娱乐性场所,根据不同亲水人群的心理和视觉特征,把握水域面积与高差变化,结合周边环境空间尺度,设计多功能娱乐性亲水活动空间,打造人们期盼的带状滨河公园。2014年波兰PaprocanyWaterfront岸边设计,充分建立人与水的交流平台。设置滨水廊道连接水岸的每一个角落,使人们几乎可以直接触碰到水面,利用绳子编织成网格状与亲水廊道完美结合,当起落时,与亲人共享夕阳景致。

2.4 线形渗透性

渗透性园林空间主要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性质空间相邻时,产生的相互作用的特定过度区域,既矛盾又统一的空间关系[4]。线性交通道路常常将带状滨河公园区域与周边的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公共用地割裂,而滨河公园同时又是城市水体与周边环境交流渗透的介质。

滨河公园与周边环境的空间功能发生碰撞,产生实体性作用:①相邻用地呈多功能性向滨河公园线性过渡作用;②融合相邻空间的不同性质,起相互调节作用;③多层次空间绿地借景作用。

3 交叉性问题及措施

3.1 工业治理问题

由于新时代的人们有着较高的生活质量与环境质量的双重要求,许多城市将老工业区向郊外撤离,从而留下了废弃厂房、工业废料等问题,以及旧时代工业的大力发展停滞带状滨水区自然岸线的成长问题,浪费城市用地资源,忽视工业遗留问题对滨水区生态治理的困扰。

充分发挥工业遗产与带状滨水景观的双重价值,主要包括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具体保护措施:①保护城市生态型岸线。保护水系自然式岸线,提高植物覆盖面积,维护自然物种的生长,提倡以保护为主,修补为辅的原则。②改善生产性岸线。根据生产性质合理规划岸线生态景观,保证岸线生态系统健康发展。③发展生活性岸线。为居民提供商业、娱乐、休憩、文化等多功能性日常场所,提倡多元化共享服务理念。

3.2 交通可达性问题

由于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货物运输,工业遗产一般与城市交通要道联系紧密,一些存在历史规划遗留问题,不适应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铁路轨道、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将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割裂,影响城市区域的均衡发展。

带状滨水公园在服务周边居民的同时,也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至此,便利的城市公共交通要道,可为人们提供多项选择的出行方式,提高公园与城市公共交通路网的互通性,增加带状滨水公园最为城市视觉形象的景观价值。

由于带状滨水公园景观尺度较大、跨度较长,常常盘旋于城市的几个区域,与城市区段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为了城市交通的贯穿行,水系不得不被交通道路割裂。由于带状滨水公园呈带状特征,容易受到周围其他功能环境空间的影响。导致一下情况的出现:行人期盼最近道路规划进入公园交流,采取最短路径直接跨越绿化带进入;周边环境尤其是交通道路声音嘈杂,易渗透于公园内部休憩空间,影响游人体验远离城市喧嚣的心境[5]。

增强城市交通路线建设,针对人流密度较大区域增加地铁、公交站点,提高带状滨河公园与城市道路交通网的联系。提升公园内部游线组织,加强景观视觉导视功能,有序环游、节点连续,有节奏的串联式公共系统,从而形成覆盖广、服务广的城市绿色空间。

3.3 水域狭窄且单向游线问题

带状滨河岸线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岸线呈线性且单向流程,游线一般呈长轴形式。人们在公园活动行为大多以娱乐、休憩、运动为主,长轴式单向游线的游览形式。人体视觉感知,需要变换不同视觉距离来吸引游人,而水域狭窄问题,滨河两岸需要更多的开阔视野拉长景观视觉效果。

(1)增加游线节点序列性。在形式上打破单向游览路线单调感,利用游线合理布景,增加道路景观节点,保证游人丰富的视觉活动体验。

(2)提高游线节点连续性。游线组织可采取环形连续的设计形式,如深圳湾公园设计。深圳湾公园是带状滨水景观公园,岸线长达15km,平滑曲线形式的游览路线贯穿各处景观节点,单一路线增加公园导向性,并以环形在公园出入口结束,提高公园连续游览路线。

3.4 工业废料安置问题

工业废料往往呈堆积高、体积大的特点,一般沿河流岸线呈带状堆积,高度可达十几米至几十米的高度,历史遗留问题较严重,处理这些废弃物是景观规划设计师棘手问题[6]。

澳大利亚主题公园,将矿石山保留,与周围工业建筑物相连接,在公园内设计一处最高点,纵观全景,达到保护利用效果。在不改变原有形状下,将废料作为设计背景,在立面进行“作画”,或者将废料作为场景平面铺垫,贯穿整体的设计方法。

猜你喜欢
滨水公园景观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国内滨水空间城市更新研究特征探析
火山塑造景观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