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潮汐现象的大学校园过渡区商业空间研究

2020-02-14 22:21籍文静段懿航李明警
居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商业区商业空间商业街

籍文静 段懿航 李明警

(成都理工大学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1 相关名词

1.1 潮汐现象

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对于校园边界商业空间来说,潮汐现象表现在高校上课期间与放假期间人流量变化剧烈带来的对商业空间的影响。

1.2 过渡空间

过渡空间是指在两个具有不同性质或不同内容的空间之间建立联系的中间领域,是两个或几个空间之间转换和渗透的节点,起到连接,过渡,引导的空间作用。本文所研究的过渡空间,主要指向作为校园新老校区过渡区的商业空间。

2 过渡区商业空间的发展阶段

2.1 第一阶段

建校初期过渡区商业空间还处于校园的边界位置,校园边界硬朗的线条使得高校具有围合性,校园边界也就成为令高校与城市尴尬的空间——到达的学生少,居民少,因此商业发展不够快速。

2.2 第二阶段

校区的扩建使得新老校区之间出现了过渡区商业,新老校区通过的人流带动了这片区域的发展,过渡区商业类别也由单一的餐饮类增加了生活用品类与文化类等,这些商业设施是对大学校园商业设施的一个补充与协调。但是此时的商业空间对大学依附性强,学校进入假期便会导致业态凋零。

2.3 第三阶段

步入这一阶段的校园过渡区商业空间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特色,不再只依附于高校带来的人流量,而是以自己多元化的商业业态及出色的建筑外观吸引附近居民消费,以减少潮汐现象的影响。

3 校园过渡区商业空间现状

3.1 消费对象的特殊性

大学生组成了大学校园最庞大的年龄机构,校园商业的主要消费对象即为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作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大学生具有着独特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感官,思想活跃,追求新潮同样也敢于创新。但在追求新颖的同时,学生群体有限的消费承载能力对消费场所的定位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总而言之,大学生这一消费观念超前和消费能力滞后的群体,决定了大学校园商业空间形态的特殊性。

3.2 道路交通的局限性

由于学校的作息时间较为固定,容易形成学生出行时的规律性。当出现道路宽度较小,路线单一的情况时,就会容易造成人流车流的堵塞。而当处于商业区内部的商家,一旦其意识到人流的规律性,就会在街道旁设置商业设施来吸引大量的学生消费群体,使得道路更加狭窄堵塞,不利于校园过渡区商业区的发展。

3.3 商业经营的周期性

在高校校园内,由于学生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校园的商业消费就有了固定的人群流动时间段。在周末时间,部分学生会离开校园回家,形成特殊的“城市潮汐”现象。另外学校每年的寒暑假期间,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会离开学校,使得校园消费进入淡季。这就形成了大学校园商业经营的周期性,而这种特性是由于大学生自身时间周期所决定的。

3.4 消费内容的单一性

高校校园商业种类一般都是以餐饮,生活服务及百货为主,少数校园穿插有咖啡屋,影视厅,茶室,书店,礼品店,影像店等等小型的商业设施,商业种类大多比较单一。

3.5 规划管理的无序性

高校附近区域没有纳入特殊区域经济规划中,使得政府管理及服务意识缺失。当学校的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学生要求时,“见缝插针式”的商业就会随之产生,这种商业规模较小,大多数是自发形成的杂乱无序的小摊,与整体的校园文化和环境不符。

4 校园过渡区商业空间设计原则

(1)开放共享性原则——开放的过渡区商业需要将学校周边的文化资源,商业资源,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激活校园过渡商业空间活力。校园也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欢迎外来人员。

(2)多样性原则——为满足高校师生、附近居民以及外来人员对于日常生活以及精神文化的需求,要设计能够吸引不同人群的多样化的商业街形式,如建筑形式多样化,功能多样化等。

(3)有序性原则——政府及高校应该重视校园过渡区商业空间带来的经济效益,主动招商引资,创造品牌效益,增强对商家的管理,提升空间品质。

(4)艺术性原则——校园过渡区的商业空间受到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影响,它的规划设计也应该体现学校生活文化特色,又追求个性与美观,表现在建筑的整体风格及景观设计中。

5 基于四大原则的校园过渡区商业空间改造设计

成都理工大学后街片区归属于东风渠管委会,在建校初期位于北门外,目前位于新老校区的交界处。随着社会及学校的发展,后街商业区逐渐由第一阶段发展成现如今第二阶段的面貌。

5.1 地理位置

成都理工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理工大学后街商业区紧靠东风渠,东侧及北侧为居民区,南侧为男生宿舍,西侧为东风渠,距离学校后门仅50m。

5.2 商业区现状

在建筑形式方面,后街区域建筑没有固定的风格且外表杂乱,处于校园商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小部分商贩是以流动的摊车形式存在,另外一部分有固定店面;在景观方面,临近东风渠一侧的乔木为仅存的景观,绿化面积小,景观差,周边卫生环境堪忧;在商业街区交通方面,理工后街片区处于交通的交叉点,由于道路的宽度不够,存在特定时间交通拥堵的问题;在街道尺度方面,后街区域道路狭窄,D/H远小于商业街适宜比例,通行非常困难。

5.3 周边资源分析

商业资源:铁建广场,华都时代广场,罗兰小镇广场,东苑商业区。

旅游资源:成都自然博物馆(在建),圣灯公园,东郊海洋博物馆,东郊工业博物馆,熊猫基地等。

5.4 设计对策

(1)增强校园内外联系。高校应积极主动地招商引资,扩大后街的规模。除了基础服务内容外,高校与政府可以共同打造创新创业园区、科研试验区等,实现高校与社会的资源共享。

(2)解决潮汐现象。由于正在建设的成都自然博物馆就临近后街,可以将理工后街打造成网红商业街,并纳入成华区旅游线路。

旅游线路: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后街(具有成理文化特色的商业空间)——东郊记忆——成华区旅游资源(大熊猫基地等)

(3)商业区规划设计。为体现多样性原则,将后街乏味空间改造成趣味空间以吸引人流停留。增设亲水平台与休闲区域供使用者交往,另增设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功能的商铺类型。

为体现开放共享性原则,为了将社会资源与高校资源共享,在边界空间加入科研实践中心及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

为体现艺术性,将打破建筑处于同一条直线的模式,将部分建筑突出于水面,形成凹凸有致的湖岸线;建筑形式采用传统建筑坡屋顶的形式,具有一定的文化脉络。结合校园地质文化特色及恐龙文化特色,在设计细节处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

为体现有序性,在后街对面的东风渠岸边,增设景观道路供人通行,提高绿化面积。为将桥头人车分流,在桥头增设两条桥,以改善后街道路的尺度以解决道路拥堵以及行走路程较远等问题。同时让政府和高校对后街商业格局,卫生状况,商品质量加强管理。

6 总 结

商业街具有社会和商业双重属性,一条商业街代表了校园的形象。单一封闭的产业内环式发展已经不能适应需要,商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甚至更广义的跨界混搭,是大势所趋。面对校园过渡区商业街存在的潮汐现象,通过对建筑,道路,功能等系列的设计,使得过渡区商业区达到可以作为旅游文化产业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商业区商业空间商业街
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的表达特点与设计探析
完美小店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气氛营造下的商业空间与展示策略有机结合——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专辑
李晶晶作品
当代艺术观下的商业空间体验设计探析
关于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探讨以兰州中川小镇项目为例
展示设计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
昆明市主城区商业区绿视率研究
江芳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