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的应急治理方案研究

2020-02-14 19:12郭勇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9期
关键词:灾情突发性预案

郭勇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福建总队,福建福州 350001)

0 引言

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突然,往往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提前根据矿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应急预案的制定,以此来保证地质灾害来临时,各部门能迅速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条不紊的应对措施,最大可能的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1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

1.1 地震引发地质灾害

1.1.1 构造诱发型矿震

该类矿震主要是因为矿山的开采导致了地下断层发生复活,复活后的断层提前将内部储存能量进行释放所致。构造诱发型矿震根据成因可分为采矿互动性矿震以及地下水抽取导致的矿震两类。前者是由于采矿活动导致地下原岩结构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导致,后者是地下水在抽取时由于水压的作用,导致了岩层断裂面出现卸载,形成偏差应力,当偏差应力高于岩层断裂面的抗剪强度时,矿震便由此发生。

1.1.2 塌陷诱发型矿震

该类矿震主要是由矿山地下采空或顶板陷落所致。塌陷诱发型地震的发生范围较小,且震中不会出现明显的迁移,根据其发生形态可分为孤立型矿震和群震型矿震两大类。与构造诱发型矿震不同,塌陷诱发型矿震中构造应力场的影响程度没有那么明显。目前矿区发生的诱发型矿震中以该类矿震居多,且多发于岩溶冲水矿床。

1.1.3 岩爆诱发型矿震

该类矿震主要是随着矿井深度和岩层开挖深度的不断加深扩大形成的。岩爆过程就是岩层地应力小规模急剧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岩爆诱发型矿震多发于积能的矿山地区。

1.2 矿山山体引发地质灾害

1.2.1滑坡

矿山山体滑坡的形成主要由3个基本要素共同作用:①存在因山体构造断裂而形成不得不连续山体或存在大量的松散物源;②存在坡度较大的软弱结构面;③存在构成滑坡的动力条件,如发生暴雨、地面塌陷等,总体来说,滑坡是露天矿山和山地常见的地质灾害。

1.2.2 泥石流

泥石流多发于坡度较大的山区,也是矿山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泥石流的发生是地貌、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不规范开矿行为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发生时间突然、冲淤变幅大、摆动速度快、毁坏性高的特点,是具有重大危害性的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的表现为大规模的冲刷和淤埋,

1.2.3 崩塌

崩塌是指矿山边坡结构上的岩体,由于边坡强度不足以克服岩体自重,而在重力作用下与母体突然发生剥离和滚动,并在坡脚进行堆积的一种地质现象,这种地质灾害通常出现在该区域发生特大暴雨或持续强降雨的过程中,是矿山经常面临的一种常见地质灾害。在采矿过程中形成的坡度较陡的边坡,其表面往往存在着悬空的危岩体,或者随着采空区顶板的塌陷,采空区上方岩体会出现开裂,在这两种情况下,如果使用“崩落法”采矿,或矿山地区遇到特大暴雨,则极易出现山体的坍塌。

1.2.4 地面塌陷、地裂缝、地下水位上升

当矿产资源被大量开采后,在地下或山体内部便会形成体积较大的空腔,这就导致了空腔周边围岩的原岩应力状态发生破坏,这时,当围岩应力进行二次平衡分布,空腔上部和外部的岩层就会在时空上发生较大的位移和变形,便导致了坍塌坑、坍塌盆地以及山体的台阶状岩层断裂等现象的出现,当这些情况发生在平原盆地或山体上时,还会进一步诱发地表或山体发生大面积的坍塌和裂缝。除此之外,地表潜水位也会随着坍塌的发生而提高,这样就导致了土壤中的钙、镁等化学盐分随着地下水溢出地表,等水分充分挥发后,在地表就会出现严重的盐类凝聚,继而导致土地大规模退化,给农作物的生长和矿区周边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2 应对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法

2.1 应急预案的制定

应急预案是指,当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发生时,相关单位能在第一时间参照执行的应急行动方案。在对应急预案进行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可能存在的突发地质灾害对经济造成的损失,以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四个等级来对灾情进行对应的预案准备,这样才能使相关部门人员面对突发的地质灾害迅速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需要各部门相互协调才能发挥到最大,因此,在进行抢险救灾工作时,各部门一定要遵循原则、服从统一指挥。

2.2 应急机构相关职责分配

2.2.1 地质灾害应急机构分类及职责划分

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应急机构有许多分支部门构成,如应急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现场抢救组、灾情评估组、物资障碍组、医疗救助组以及现场治安组等,下面对前四个分部门的职责进行介绍:

应急指挥部:该部门职责主要包括:①在矿山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过程中,领导指挥现场应急措施的实施,监督相关人员落实应急方案的指示,保证现场救援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灾情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度评估,对灾害的影响范围和等级进行科学判断,并对二次灾害发生的概率进行预测;③组织现场各部门进行抢险救灾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和完善应急处理方案,及时控制住灾情的恶性发展;④对现场人员进行合理调度,备好相应的交通工具及物资。

综合协调组:该小组主要由国土局、气象局及当地卫生部门构成。主要职责包括:①根据地质灾害实际情况指定通用应急预案并将其送至各个相关部门单位,确保应急预案的全面落实;②制定具体的救灾抢险方案和灾情应急方案,经指挥部门审定完善后,及时送至各个相关部门单位;③做好对地质灾情具体数据的搜集汇总工作,及时将数据汇报给指挥部,便于指挥部及时调整应对方案;④实时把握矿山灾区抢险救灾工作的进展,根据灾情现状进行合理预测,并预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现场抢救小组:该小组主要由当地卫生部门和医疗单位构成。主要职责包括:①指导现场遇险人员进行有效互救和自救;②配合现场指挥人员工作,全面落实救灾抢险工作;③做好抢险救灾现场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现场抢救工作准确、高效、安全的进行。

灾情评估小组:该小组主要由灾情评估组专家构成。主要职责包括:①对导致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出现的原因进行全面调查和深度分析;②对灾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灾情影响范围,对灾情进行等级评估;③布置全面的实时监控系统,及时对灾区地区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④针对可能出现的二次灾害,提前制定应对预案;⑤对灾区人民的安置、灾区人员的撤离方案进行完善。

2.2.2 具体应急行动方案过程简述

(1)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和财产转移。

矿山地质灾害突发后,现场指挥人员要迅速组织对人员的撤离以及对财产的转移。制定撤退和转移路线时,指挥人员要遵循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以及快速安全的原则,同时还要对转移撤离路线的可行性进行迅速确认,如果原有路径被破坏,专家人员还需要重新商讨更换方案并进行快速组织。

(2)迅速开展应急和卫生防疫措施。

①矿山当地卫生局应实现组织好专门的地质灾害救治小组,并由卫生局负责该救治小组的指挥调动工作。在矿山突发性地质灾害出现后,卫生局要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迅速安排相应的救护车辆,在第一时间内对伤员提供医疗救治,如果有严重伤员,卫生局应及时将其转送至其他医疗部门进行协助救治;对于在救治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当地卫生局要及时向上级医疗单位寻求帮助。

②做好对矿山地质灾害安置区的卫生防疫工作,重复进行安置点的消毒,以此来有效的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要做好对安置区水源卫生的监督保护工作,并对灾害中的各类垃圾进行统一处理,以此来保障灾民最基本的生活和安全。

③迅速推进地质灾害现场处理流程。

a.在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后,政府及相关人员要迅速作出反应,并将灾情具体情况及时上报,此外,政府还要在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后及时建立临灾应急抢救小组,并对灾区内人员的撤离和财产转移路径进行制定。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灾情,政府相关部门要及时组织居民进行定点避灾,在此期间,政府及相关人员还要做好对地质灾害的分析和预警,要加强对矿山受灾区域及其周边环境的预报监测工作,以此来保证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b.矿山突发性地质灾害出现后,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迅速启用之前准备好的应急预案,并以预案中规定的人员抢救、灾民疏散、财产转移以及灾情控制等要求为标准迅速展开救灾工作。

c.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后,政府要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展开对地质灾害诱因的调查和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搜寻工作,以此来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将灾情控制起来避免其进一步扩大。对于大型或特大型的矿山突发性地质灾害,政府还需要跟应急指挥部门一起进行地质灾害的原因调查,还要组织专家到现场进行抢险救灾工作的协助和指导,必要时可直接启用灾害应急预案。

d.后续险情得以有效控制后,政府可依次解除部分区域的临灾应急状态,之后将工作重点放在灾后的矿区治理和矿区恢复上。

3 结语

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发生急剧且破坏力巨大,直接影响到矿山工作人员及周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矿山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重视,要提前对可能发生的矿山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分析,继而制定出相应的应急和治理方案,确保对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来保证能源生产的顺利进行,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灾情突发性预案
盐城市夯实灾害灾情管理基础
2022年6月全球灾情
2021年12月全球灾情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A dataset of Ya’an Earthquake based on social media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