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产业发展研究

2020-02-14 05:49张世斌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比较优势

张世斌

摘 要: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是用新古典主义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动态发展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产业发展要符合要素禀赋结构,这样的产业才是有比较优势的。现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从产业发展角度,在甘肃提高对外可开放程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根据要素禀赋结构发展产业、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三个层面进行系统论述。

关键词:新结构经济学;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产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6.001

0 引言

二战后,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现代工业以实现经济转型的主流经济学是发展经济学。第一代发展经济学—结构主义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发展中国家要从落后的农业基础上快速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追赶发达国家。20世纪60到70年代,普遍施行主流的“结构主义”思想的拉丁美洲、非洲及南亚国家均失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未采用“结构主义”思想同时期的“亚洲四小龙”的经济成功转型。

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经济学开始转向以新自由主义为主流的第二代发展经济学。新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是最好的资源配置方式,反对国家干预经济,逐渐形成了“华盛顿共识”。推行“华盛顿共识”制度安排的转型国家出现了长达20年的经济剧烈波动和萧条,经济增长较推行“结构主义”时期还低。在这期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均未采用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为发展中国家转型开出的药方的中国在经济转型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自此,西方主流发展经济理论很难较好解释中国经济崛起。

运用西方主流经济理论主张的经济政策使发展中国家成功转型很难秦效。理论是对解释经济现象的归纳和总结,林毅夫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认为西方经济理论用于解释和分析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是成功的,但解释和分析中国经济现象可能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的差异,甚至出现大的偏差。用西方经济理论主张的政策指导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由于条件不同,就会失败。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区别于结构主义思想,是应用新古典分析方法研究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迁,认为经济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强调要素禀赋结构和这种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主张一个国家应该根据禀赋结构发展产业,即产业发展要建立在特定要素禀赋结构上。在没有市场扭曲的情况下,引导市场主体根据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重新配置资源。如果存在市场扭曲,国家应该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进行干预引导和纠正扭曲,使市场主体实现符合要素禀赋结构变化。一般认为生产要素由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组成,所谓要素禀赋结构就是三者的结构关系。

实践证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对中国过去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有很好的解释力。经济增长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产业快速发展要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产业为依托。本文将运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从产业发展角度系统解释甘肃的经济发展。

1 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提升外贸对经济贡献度

蔡昉(2002)认为更加开放的国家或地区比更为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具有更为优异的经济增长绩效,扩大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发挥比较优势。东亚经济奇迹、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大陆的经济快速发展,重要原因是加入了国际经济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使得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对经济贡献度有极大提升。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WTO后,东南沿海城市运用比较优势和政策便利,融入国际市场,取得成功。

甘肃处于内陆腹地,与国内整体和东南沿海省份经济发展相比,经济发展程度较为滞后。从改革开放到2018年的40年间,全国GDP翻了249倍,人均GDP翻了174倍;甘肃40年间GDP翻了127倍,为全国的51%;甘肃40年间人均GDP翻了81倍,为全国46.6%。2018年全国GDP已超过97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甘肃自2015年以来连续5年成为全国人均GDP倒数第一的省份,2018年甘肃人均GDP 4735美元,不到全国平均的一半,跟发达省份的差距还在拉大。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对甘肃GDP贡献不足,在全国排名中处于末位。2018年甘肃进出口总额395亿元,占全国总进出口额的0.1%,对外贸易比率4.8%,这三项数据均处于全国末位。发改委《2018年中国区域对外开放指数报告》对过去10年统计显示,甘肃对外开放程度弱,过去十年一直没有大的提升,2018年综合对外开放指数全国倒数第二,仅比西藏强。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让甘肃这样的内陆省份首次有机会成为开放前沿,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总人口近30亿,消费和投资需求巨大,甘肃可以凭借区位优势提升对外开放度。面向亚太经濟圈,甘肃在和中亚地区国家开展经贸合作上具有区位优势,中亚地区矿产资源富足,但工业技术较差。而甘肃在矿产资源开发、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金、建筑等工业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可以与中亚国家深度合作。国家信息中心《2018“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出口贡献度上,排名前5的新疆、四川、重庆、陕西和云南总计贡献了80.8%份额,甘肃所占份额较少,而且甘肃对沿线国家的出口额较2016年出现了下降。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口贡献度上,排名前5的广西、新疆、重庆、四川、云南贡献了80.4%的份额。表明甘肃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与欧洲经济圈开展经贸联系上,甘肃试图要成为中国内陆连接欧洲的中转站和贸易集散中心,作为重要支撑的甘肃(兰州)国际港务区和国际班列“兰州号”非常重要。甘肃(兰州)国际港务区可以打造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加工贸易基地,通过半成品加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再通过国际班列“兰州号”将货物运输到沿线国家。甘肃(兰州)国际港务区自2013年规划至今仍未全部建成,国际班列“兰州号”开通干线和开行量较少。 2019年1-10月份,“兰州号”开行量总共不超过120列,而同期从西安国际港务区出发“长安号”达1700的开行量。2018年,“长安号”货运班列开行量、货运量等指标已居全国首位。表明在连线欧洲经济圈上,陕西已形成显著优势。

改革开放以后,甘肃处于内陆,在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必然处于劣势,在近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历史机遇下,甘肃作为“丝绸之路黄金段”与沿线国家合作的经贸合作相较其他省发展较慢,对外开放程度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垫底。充分显示甘肃对外开放水平一直没有显著提高,导致甘肃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程度弱。

甘肃外贸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对经济贡献度不足,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经济。因此,甘肃需要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发挥甘肃的比较优势,从而增加外贸对经济的贡献度。

2 根据要素禀赋结构发展产业,增强产业合理性

新结构经济学主张经济结构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要根据要素禀赋发展产业,这样的产业是有比较优势的。干春晖等(2011)认为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就是在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阶段和自身要素禀赋的产业结构的过程,在产业结构变迁中,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对实现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实际解决的就业来看,2014年-2018年间,甘肃第一产业就业均保持在总经济活动人口的54%以上,但对经济的平均贡献度不足10%;第二产业上,过去5年,第二产业就业占总经济活动人口均低于17%,对经济的贡献度从2014年的45%下降到2018年的35.1%;第三产业解决了不到30%的就业,但对经济的贡献度最高,从2014年的45.4%持续增加到2018年的54.9%。

从第二产业的结构来看,1949年后甘肃作为新中国的重要工业省份,是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但由于长期以来,甘肃工业生产总值中包括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电力、煤炭业在内的重工业在第二产业比重过大,又制约了经济增长。表1表明2014年-2018年期间,甘肃重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均保持在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自2014年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后一直没有起色,过去5年平均增长率为-2%,远低于同期GDP增速。说明过去5年重工业对甘肃GDP增长率的贡献为负值,对就业增长的贡献不足。只有第三产业在持续明显的拉动就业增长。

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生产率更高的二三产业转移,转移的过程就是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阶段和自身要素禀赋的产业结构的过程。从甘肃劳动力向生产率更高的产业转移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第一产业劳动力逐渐进入到第二产业就业,但转移程度较为缓慢。甘肃第一产业聚集的劳动力人口多,劳动力成本相较东南沿海成本低,具有比较优势,这种劳动力资源非常适合在轻工业领域就业,适合發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甘肃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发展薄弱,劳动力无法在当地就业,大部分选择去往东南沿海就业。在第一产业劳动力人口向第三产业聚集时,甘肃并没有强劲的第三产业,同时城市的生活成本高企以及甘肃整体经济发展落后导致的消费需求、投资机会少等因素,使产业间劳动力人口流动受限。

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要地区,甘肃应在继续发展原有产业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在贫困地区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这是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由于从第一产业释放出来的人口综合素质不高,不可能迅速跨越到资本密集型和高新产业就业,需要第一产业释放的人口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就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解决大量综合素质不高的人口方面优势明显。

在产业结构上,甘肃最需要关注的就是重工业占比过重的现状。1949年以来,国家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中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快速建立中国的工业体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甘肃的兰州、天水、嘉峪关、金昌、白银5个工业城市主要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在甘肃工业生产总值中占比相当高,曾一直是拉动甘肃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甘肃近年数据表明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处于持续下降趋势。因此,甘肃需要根据要素禀赋结构提升产业合理性。

3 发展比较优势产业,逐渐调整产业结构

20世纪50年代,美国工人工资逐渐升高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失去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日本转移,出现了“东亚经济奇迹”; 20世纪60年代,日本劳动力工资上涨,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亚洲四小龙”,经济实现了腾飞;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承接了“亚洲四小龙”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逐渐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目前由于中国东南沿海成本提升,使得产业有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这充分说明产业是由要素禀赋结构决定,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减弱,产业逐渐会转向资本密集型。

二战后国际产业大转移的逻辑支持了新结构经济学的观点,表明产业发展是内生于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并不是所有省市区都要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新产业,适合的产业是符合自身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甘肃作为落后省份与其他较发达省份情况不同,在原有产业很难短时间内根据要素禀赋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的情况下,需根据本省的要素禀赋结构大力发展比较优势产业。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是能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度大和能解决大量就业的产业。

2018甘肃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包括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先进制造、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数据信息、军民融合。甘肃十大产业中,中医中药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是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应该集中资源大力发展。为什么中医中药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呢?

甘肃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是中国中药材主产区,已初步形成中药材种植、市场交易、深加工、仓储物流、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2018年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全国第一,大宗中药材出口量占全国90%以上。由于实现了本地种植、仓储、加工,其原材料成本、仓储成本、劳动力成本及运输成本较低。甘肃中药材产业符合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所有特征,相对其他省份具备比较优势,符合要素禀赋结构。

甘肃中药材产业现已初具规模,但长期制约发展的问题有:一是农户分散种植导致质量层次不齐,无法实现标准化种植。二是出于产业链低端,主要以种植和初加工为主,附加值高的深加工和研发制造较弱。需要政府出台更大力度支持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使中药材种植质量标准化、深加工本地化,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中药材产业爆发式发展,成为甘肃支柱产业。

旅游资源作为独有的自然资源,甘肃旅游自然资源富集程度位居全国前列。旅游自然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甘肃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上是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具有比较优势。近年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增长迅猛。2018年数据显示,甘肃文化旅游产业产值已占GDP的7%,成为占比最高的产业。2018年接待人数增速、综合收入增速分别达26%和30%。表明文化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甘肃支柱产业,对经济贡献度越来越高。

综上,甘肃应集中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和文化旅游产业,提高这两个产业在经济结构的占比,逐渐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拉动甘肃经济快速发展。

4 结论及建议

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从甘肃产业发展角度分析了甘肃的经济发展,认为在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合理性及充分发展比较优势产业方面,甘肃大有可为。在对外开放程度上,甘肃对外开放程度制约了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甘肃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提高对外开放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密切经贸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提升对外贸易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产业合理性上,甘肃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占比过高,近年重工业对拉动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方面的作用在持续下降。在重工业为经济注入动力以及解决增量就业较以前稍弱情况下,要根据要素禀赋结构制定产业政策,有在贫困地区有选择的引进和发展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施行产业扶贫。在为逐渐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持续动力上,要根据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文化旅游产业,使之成为极大拉动甘肃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参考文献

[1]邴芳.基于产业链视角的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运营模式及稳定性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7.

[2]蔡昉,林毅夫,张晓山.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经济[J].经济学动态,2018,(8).

[3]蔡昉.比较优势差异、變化及其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2,(5).

[4]窦雅丽.甘肃省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6).

[5]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5).

[6]高振娟,赵景峰.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J].开发研究,2019,(4).

[7]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J].经济学季刊,2010,(10).

[8]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9]彭文平,揭阳杨.比较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9,(10).

[10]张辉.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12).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调整比较优势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