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所犯错误分析

2020-02-14 05:48马雪燕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错误分析外语教学

内容摘要:英语作为中国学生的第二习得语言,多数学生在接受第二语言时,往往会在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语音、语法等错误现象。老师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规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错误分析理论将会对我们教师在进行外语实践教学方面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和帮助。本文将讨论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发生错误的成因以及在错误分析原理的指导下使学生减少犯错概率,同时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对外语教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语言水平是减少学生犯错的重要条件之一。

关键词:外语教学 学生犯错 错误分析 教师水平

中国学生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一个不可避免且又无法回避的事实,错误可能将会陪伴着他们共同经历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待学生犯错是要“锱铢必较”还是“放任自流”然而,学生犯错是一个必要的学习过程和正常的学习现象,教师要重新认识学生在学习外语规律和探索学生犯错误的心理机制。

一.错误分析理论

错误分析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和生成语言学为基础的一门理论。认为在人脑中存在一种处理语言知识的特殊机制,该语言习得机制是先天存在于大脑之中,通过这种特殊机制来分析和评估学生在二语习得的错误,研究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他们所采用的应对策略以及产生错误的原因。另一方面,语言材料的不同会对这种语言机制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因而需要我们对目的语的性质作出假设,从而来检验其正确性。错误分析理论认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学习者会主动创造和构建一种与目的语相关的语言体系系统,即中介语。中介语是“学习者在目的语发展过程中的任何阶段所建造的一种结构体系”,也是外语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中介语不是母语,也不是目的语,而是一种过渡性的语言知识系统,是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连续体或临界体。当这种连续体或临界体越靠近目的语,外语学习者的水平就越高。然而,在第二语言习得获取与接收的过程中,学习者可能会遇到一些语言障碍,在语言表达方面难免会犯一些错误,使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偏离目的语的语言表达,而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正是来源于学习者自己所构建的中介语体系和与目的语之间存在着差异。在此过程,老师在教学时应该采取鼓励与激励学生的策略,而不是锱铢必较批评学生所犯的错误。

这个阶段中学习者的错误具有重要价值和重大意义,学习者的错误不是他们个人失败的标记,而是开启语言体系发展之路的另一把钥匙,是学习者在语言体系发展过程中最清楚的证据,是“积极习得语言的”的具体体现和表现,也是我们了解学习者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及中介语的发展过程的证据。我们可以利用错误分析理论对学习者学习水平进行检验,错误分析是一种检验方法,是教师和学习者本人必不可少的一种分析方法和评价工具。观察和分析这些错误,可以准确地发现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并对其做出纠正。从外语学习者的角度去观察发展中的语言,我们会发现: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外语语言错误不能算是失败的标记,因为语言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反映了学习者对目的语所作的假设,这种假设只有与目的语体系不符时才出现偏差。因此,错误只是相对于目的语而言的,而不是针对学习者自己建立的语言系统规则而言。也就是说,对于学习者自己所构建的中介语而言,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合乎语法规则的。

二.导致错误的原因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人们片面的认为只要了解或掌握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异同,就可以大体预测出目的语学习者可能会出现错误的方向,并且可以通过语言对比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做出解释和分析。语言对比分析的方法认为,关键在于掌握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区别,只要知道了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就可以预测出目的语学习中会出现什么错误,而且一旦错误出现了,也可以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作出解释和分析。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人们对于目的语学习者在外语中出现的错误认知开始提升,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发现,学习者所犯错误的数据中仅有30%左右可以归结为来自母语的干扰,而真正引起錯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2.1学习者个体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属性都不尽相同,因而他们在同一课堂上接受的知识也是因人而异。对于同样一门外语,作为学习者的他们,外语是一门陌生的语言,可以说他们起点相同,但是在课堂上他们的表现和反馈又相差甚远。有些学生可以快速学会发音并且准确记忆,可是有些孩子却反应迟缓,这是因为他们自身已经存在差异,造成了在外语学习时出现的错误。因而学习者个体接受知识能力的差异也是导致他们在学习目的语犯错的一个重要原因。

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相互转换时,学生需要一个语言输出的过程,需要考虑语境、文化、逻辑思维等之间的差异,即使学生们掌握了单句句式结构之间的不同,掌握了目的语语法和词汇,但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仍会使目的与学习者在日常交流中出现错误。因此,在语言学习中,不同的学习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授新知时,面对学生犯的错误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2学习任务的不同

学习任务的不同也会导致学习者在语言应用之间的不同。通常情况下,学生的表现在即兴发言更易出错。因此,对于学习任务类型的不同,学习者犯错的概率不同,老师针对学习者学习任务类型的不同应当采取不同策略。在外语书面写作中,应当强调语法、词汇、句式结构和衔接词的重要性。在写作课中,教师应该以学生自我修正作文为第一前提。针对外语口语教学,老师则应采取总结性纠错原则,而不是有错必纠。在课堂口语对话练习中,教师或同学的表情对口语练习者都会造成影响。老师要以身作则并且告诉学生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告诉学生们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出错,没有差错,就不需要老师站在讲台进行教学,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学习的道理。

2.3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应当思考怎样的教学最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快速掌握第二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多说,不仅要在课堂上说,还要在下课之后的任意环境下多说,多练习,要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因而,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们学习的激情,教师要不断思考他们的课堂教学目的是什么?课堂教学是否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要培养学生的什么交际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到自然环境或社区环境下培养自己的真正外语交际能力。

然而,纠错对于教师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要思考在多大范围内纠错和纠正学生的哪些错误,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首先要准确认识和分析学生所犯的错误,再对学生进行纠错。过多的纠错会挫伤学习者的自尊,但是过少的纠错对于学习者同样也是挫伤,他会认为教师对自己缺乏兴趣。因此,教学方法中的“锱铢必较”和“放任自流”都是不可取的。

三.教师本身的目的语语言水平

我国外语教育专家的观点,传统上英语教师必具三方面的素质:英语学科的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精神。从这三点可以看出,教师本身的目的语语言水平在双语教学成效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要重视自身语言基本功的加强训练,要提高学生对错误反馈的意识与利用效率,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师要在英语水平、语言理论、语言教学理论、语言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自主的学习、反思和研究,进而在教学技能、经验和态度上有一个质的提升。

然而,就目前中国双语教育情况来看,多数外语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和课堂创新合作方面缺乏自主意识。教师自身必须意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自身知识渊博,才能站在讲台前教书育人。唯有提高自身目的语语言水平,才能够使自己的学生水平不断提升。

四.总结

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朝着掌握所学语言的完整体系的方向努力,在这个过程难免会犯错误。他们往往会在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现语音、语法等错误现象。在错误分析理论指导下,可以减轻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因为害怕犯错的焦虑感;相反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的启发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学习也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能更好地兼顾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必须意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待学生在语言上犯错误也要区别对待,不可“锱铢必较”也不可“放任自流”,而是针对具体错误要具体分析,切不可笼统概括草草了之。

参考文献

[1]刘钊.“错误分析”述评[J].外语研究.1991(03).

[2]李永才.错误分析与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1994(Z1).

[3]朱明慧.英语口语课中的纠错策略[J].外语界.1996(03).

(作者介绍:马雪燕,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错误分析外语教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高中英语写作中的语法错误分析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高一学生英语作文中词汇错误分析
英语错误分析对教学的启示
微媒介在辅助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