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时代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路径探讨

2020-02-14 06:02张赛刘魁
学理论·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美贸易新时代

张赛 刘魁

摘 要:世界科技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课题与战略目标,这就给中国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增添了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生态文明、和而不同等新的时代内涵,其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霸权主义、工业主义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当前基于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中国制造2025”提出质疑和排斥,这些在给中国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国际形势提出相应的智慧谋策,如完善高校及企业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发展经济与高科技、调整产业结构等。

关键词:新时代;世界科技强国;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美贸易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1-0024-04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号召[1]。这就提出了中国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时代内涵问题,以区别于西方科技强国建设。从全球视角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阶段,即将掀起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这对中国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既是一个难得的时代机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鉴于学术界目前对此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在结合中国新时代阐述世界科技强国内涵的基础上,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中美贸易争端提出建议,为中国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一、新时代赋予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内涵与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會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这是对一个国家发展历史定位的高度概括,既肯定了我国过去五年的工作成果,又道明我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贯穿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上看,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从全球的文化空间上看,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积极创造、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从国际交流上看,这也是我国在世界舞台上从配角走向主角、为人类做出更多贡献的时代。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我国开启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新时代赋予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全新的更深刻的内涵与使命。

第一,社会主义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资本逻辑已经裹挟全球,追逐利润成为许多国家的资本扩张的唯一动机。资本主义私有制使得竞争充斥整个社会,物质主义、个人主义至上,所有人都被卷入利益的旋涡之中。社会主义仍然秉持主张全球正义、分配公正的态度,捍卫全球秩序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最主要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所在。在全体人民占有生产资料的情况下发展生产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和精神境界极大提高,迈向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我们发展科学技术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是依靠科技更加隐蔽地剥削人民、追逐利润。新时代的国际科技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走社会主义科技强国之路是正确和必要的战略决策。

第二,民族复兴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落后就要挨打。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国运衰弱,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西方殖民者侵略的对象,中国几近亡国灭种,无数仁人志士走上救亡图存的道路,也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民族复兴,不是希望我们民族像强汉、像盛唐一样得到世界的瞩目,或者“大国崛起、四方朝拜”,而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使中华民族在世界先进民族中处于优势地位,尽量扩大自身影响力和为全体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这种使命感和担当精神是科技强国的内在要求。若要实现民族复兴,创新科技以及为人类谋幸福的贡献必不可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仅要复兴历史盛世,更重要和更准确的是超越历史盛世,这是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充分条件。

第三,生态文明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工业文明的成果几乎惠及今天的所有人,但是享受各种便利的背后,隐藏的是一系列社会和自然问题。被追逐利润控制的资本家,无视社会分配不公和贫富差距,利用科学技术疯狂掠夺自然界,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诞生以来最为严峻的危机,人类有必要为地球与自身的生存及可持续发展做出规划部署。我们必须抛弃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引领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非异化的科学技术在自然限度内合理改造自然、开发自然,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好生态环境,实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继承者,是一种要求反思人类与自然、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审视和重塑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断裂关系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超越西方现代化和工业文明的新图景。生态文明既是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要素。

第四,和而不同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由来已久。《论语》中有:君子和而不同。《中庸》中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沉淀出的宝贵财富,是指在双方甚至多方交往时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是具体问题的观点不必苟同于对方。人们在保持个体独立性的同时,又能相互之间彼此尊重,容忍相左的意见而不会伤害整体的利益与和谐,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和共同繁荣。中国的这种思维方式是整体性的,而西方思维方式是二元对立式的,是一种还原论的唯物主义形式,它用主客二分的态度面对和谐统一的世界,这样的结果是对立和冲突,产生“非此即彼”的矛盾倾向,在全球化进程中演变成为霸权主义。中国和而不同的传统主张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宜的方法谋求和谐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持续长远地发展。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生存智慧,树立文化自信、追求合作共赢和世界和平,有助于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营造安宁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全球局势,有助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是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

第五,中国现代化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现代化,意味着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各领域的进步,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道路的唯一选择,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21世纪最大的事业是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中国科技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科技现代化目标就是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当前,人类进入信息化、智能化与生态化的科技时代,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福特主义的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工业生产模式已经被逐步淘汰,文化与价值追求进入了多元化时代,以西欧启蒙价值为核心的个人主义的现代性价值观逐步瓦解,以共同体为核心的价值观在当代新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中逐步适应与复兴。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与吸收西方现代化的经验,汲取后现代的合理因素,剔除其虚幻、零碎的元素,才能建成面向新时代、全球性的世界科技强国。

二、正在蓬勃发展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马克思指出,“如果没有工业和商业,哪里会有自然科学呢?甚至这个‘纯粹的自然科学也只是由于商业和工业,由于人们的感性活动才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获得自己的材料的。”[4]工业发展极大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更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催化剂。

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其给人类带来的深远影响。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的主旨演讲指出,“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施瓦布先生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写道,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产生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5]在2018年会见施瓦布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但也蕴含不少风险和挑战。”[6]因此,积极了解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性质内涵、发展趋向有助于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确保如期建成新时代世界科技强国。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正式提出可追溯到2016年,当时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出版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书中系统分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涵、主要特征、发展态势等,这是一次全方位颠覆我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相互关联的革命,再次引发人们对于新工业革命的关注[7]。施瓦布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背后的技术驱动力,可以归结为三类名单:物理类、数字类和生物类,新兴技术的相互融合,决定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前几次工业革命有着本质不同。

纵观前三次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了能源动力和交通体系的巨大改变,始于铁路建设和蒸汽机发明的创造,实现了手工生产向机械生产的飞跃。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更加专业化和细致化,能源上石油、电力取代蒸汽,伴随大工厂生产流水生产线的出现,规模化生产应运而生。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一次工业革命通常被称为计算机革命、数字革命,因为催生这次革命的是半导体技术、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始于21世纪初在数字革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其速度、规模、广度和深度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移动互联网无处不在,各种传感器的体积不断缩小、性能提升开始让万物互联,它改变着公司、行业以及整个社会所有体系,甚至在改变人类自身。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的全新技术革命。现有的商业模式将被颠覆,生产、消费、运输与交付体系被重塑。而且个人、社会团体和政府的存储、获取和发布信息的方式正在改变,各类组织机构以及教育、医疗和交通体系正在被重塑。

国际学术界目前有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之争,公允地说,学术界、科技界与产业界普遍承认,人类目前面临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曾说,我们正在经历第三次工业革命,此次革命以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革命结合所产生的“能源互联网”为标志,能源和信息的交汇摩擦是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关键[8]。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编辑保罗·麦基里认为,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工业革命即将到来,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制造业数字化”为核心,并将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9]。

但是总体来看,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成为潮流,正在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发展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8世纪以来三次工业革命颠覆性的科技革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轨迹,如今,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10]因此,必须重视和分析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影响,以做出更好的应对方针策略。

三、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影响分析

(一)世界科技强国建设遇到的挑战

1.西方质疑“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各国寄希望于此次机会,以应对石油化工燃料枯竭与愈加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灾难。因此,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纷纷根据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制定本国的战略策划。美国有工业互联网,当时的奥巴马政府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欧盟有“未来工厂”计划;德国提出“工业4.0”;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但目前看来,“中国制造2025”作为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也作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部署,让西方国家陷入担忧和焦虑。

西方对“中国制造2025”排斥的原因有兩点:

其一,维持本土工业、科技竞争优势,维护西方工业国家的地位。中国高科技的迅速进步,逐渐拉近甚至超越世界水平,给西方老牌工业国带来不小的挑战。国际地位、市场份额、经济实力的领先优势尤其是工业界、科技界领导地位的丧失,让美国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恐惧。因此,这场贸易战并不是简单的贸易顺差,而是关乎国家产业、国际话语权的争端。面对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崛起,美国利用了一个很好的借口,来遏制中国进军世界大舞台。

其二,更深层次的是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制度的差异。美国以“中国制造2025”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为由指责中方破坏世界贸易规则,并不是表面的公平问题,更根本原因在于东西方之间的发展理念、国家政策的迥异。中国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西方则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情掠夺自然界的资源,这种生产方式使得社会技术异化、经济异化、人异化以及自然异化,导致人与自然之间产生无法弥合的裂缝。

这是中国在进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道路上必然遇到的障碍,面对美国借贸易之名对中国进行明显打压与遏制,中国需要做更多的“功课”。

2.国内科技人才供给不足。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和团队是根本。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比拼对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建设与拥有世界一流的科技理论高校和科技主力军。在科技领域,中国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人才供给一直严重匮乏,市场需求量远远超过人才总数。另外,高校工科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既有实验操作技术又有学术水平的综合型教师仍然缺乏。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企业和实习单位的参与度不够。

3.文化认同危机。中国是一个东方大国,新一轮产业革命使得世界科技强国建设面临文化认同的挑战。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之间竞争愈加激烈,不仅在硬实力上彰显,软实力也是无形的较量。与此同时,在多元文化舞台,不同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等通过高度发达的大众媒体、社交网络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秩序,人类的主体性及自我和文化认同逐渐模糊。如果没有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责任感、守护感,就无法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劳动力就业形势严峻。中国还是个人口大国,面临劳动力就业和残疾人士基本生活保障的巨大压力。我国正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懂技术、有文化、掌握多重技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支撑。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智能化操作将减轻人们的体力支出,对高端劳动力的需求远远高于低端劳动力。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实现劳动力就业转型,投放更多工作岗位和福利保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创建世界科技强国面临的机遇

1.新一轮工业革命将促进产业结构变迁和升级,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新活力。中国正处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刻,正在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工业革命将更好推动产业格局向着更加高级的方向发展,孕育出一个个新兴产业。这些产业涵盖3D打印、人工智能、物联网、纳米技术、无人驾驶等诸多领域。各个行业也都在发生重大转变,人们日常的工作和沟通方式,社交、信息输入和输出、娱乐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政府的行政体系、表达方式、宣传机制以及医疗、交通体系正在被重新塑造,有利于打破以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态势,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享发展,为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注入新的强劲活力。

2.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机遇将重新构建全球治理秩序和话语体系,深刻影响世界发展格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驱动应用使英国成为19世纪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际,德美两国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会,成为工业革命的领导者,经济实力逐渐赶超英法等欧洲国家。我们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成为全球治理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3.新一轮工业革命将加快现代化进程,早日实现中国梦。我国的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截然不同的。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系列”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已经有200多年历史。我们必须前后一致,找回“失去的二百年”,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发展是一个“并行”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叠加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以强大的科技力量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四、中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应对策略

第一,完善高校及企业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拥有世界一流的科技理论高校和科技主力军。任何远大的目标和梦想都是由人完成的,而人才又是其中坚力量。实现创新驱动,其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紧紧围绕科技部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进人才结构,构造合理规范、开放灵活、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管理机制,形成符合国际标准、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制度优势,努力打造水平一流、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在高校现行教育环境下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倡创新,搭建氛围良好的学术平台,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引领能力和教学教导能力。推动产学研深入融合,使高校、企业、政府三方联动耦合、协同育人,培养创新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第二,发展经济与高科技,提升软实力,通过文化自信解决文化认同问题。重建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努力增强和提升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重中之重。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经历了起伏、反复践踏,几乎破碎。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我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强大的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殖民文化、买办文化的侵蚀,曾经使我们失去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重。甚至在一些人和一些群体中,出现一种文化滥用的扭曲心态,导致了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断裂。新时代,重拾和重新诠释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才能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第三,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关注社会正义,保护弱势群体。第四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我国产业結构迅速调整,新行业和新岗位层出不穷。创新、创业,新行业领域的岗位也在源源不断地涌现。政策方面政府帮助每位劳动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利用社会政策帮扶弱势群体迅速适应新时代新岗位。应当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一方面注重发展危险行业+紧急行业+重复烦琐等行业的发展,强调智能技术发展的救急性、安全性与补充性;一方面通过政策手段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就业问题。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应该大力开展和增加对公共服务的科技供给,并将民生科技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科技创新能力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对照的关键要素,新时代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势必引起西方发达国家的围追堵截。其中作为典型的中美贸易争端,经历升级、谈判、再起、激化、休战、再谈判等过程,已经演变成为持久战,对国内和国际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美国以中国市场政策扰乱国际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谋取不合法利益为由,将矛头指向中国制造业核心,其实质仍然是企图阻止中国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步伐。对此,中国更应该树立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生态文明、尚和主义及现代化的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意识,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坚持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加强国际交流与平等对话,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6-01(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国语:下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515.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9.

[5]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N].人民日报,2017-01-18(3).

[6]习近平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N].人民日报,2018-04-17(1).

[7]克劳斯·施瓦布.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M].李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8]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张体伟,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9]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J].Economist,2012(21):1-14.

[10]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7-27(1).

收稿日期:2019-07-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1世纪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拯救前沿探究”(18YJA710033);江苏省教育厅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专题研究项目“基于现代化强国视域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研究”(2017ZDTXM001)

作者简介:張赛(1995-),男,江苏宿迁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研究;刘魁(1964-),男,安徽黄山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哲学博士,从事现代化理论、生态政治研究。

猜你喜欢
中美贸易新时代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的特征及对策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原因与对策
中美贸易的经济溢出效应及碳泄漏研究
中美贸易在摩擦中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