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0-02-14 05:49吴珍彩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吴珍彩

摘 要:《农业经济学》是农林类院校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存在内容体系庞杂、教学形式难以突破等各种各样的问题。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应在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形式多样化和考核形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6.090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核心问题,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聚焦“三农”,尤其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地位。在此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懂农业、愿意为农业服务的高级人才。《农业经济学》一直是我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畜牧兽医、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的重要选修课,学习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学生深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研究我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作者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较难,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期末考试指望考前突击,考试不及格率逐年上升。本文基于我校《农业经济学》教学,分析应用型本科学校《农业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1 我国应用型本科农业经济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庞杂的教学内容体系设置与应用型本科教学发展的矛盾冲突

农业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原理解释和分析农业部门的重大经济问题一门学科。在科学研究中,它既需要应用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又区别于一般的经济学;它不仅研究农业和农村相关部门的生产,更研究农业生产者本身。而我国《农业经济学》是在吸收前苏联农业经济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将其中国化而形成的具有政策解释功能的学科。虽然改革开放后,《农业经济学》也引入了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但仍没突破原有框架局限。在学科内容体系上,存在多学科简单交叉重复、学科重点不突出、教学内容多理论说教等一系列问题。这使得学生难以把握学科研究重点,无法掌握农业经济学研究特有规律。而且这种简单重复堆砌,对农业经济学仅仅是概念上的解释,理论上的套用,缺乏学生能力的培养,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这与应用型本科教学“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

1.2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矛盾冲突

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而在目前的《农业经济学》实践中,教与学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从教师角度来讲,我校多数老师认为《农业经济学》是理论型课程,教学中仍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多采取“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互动当中,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致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受到挫伤,教学效果自然也不理想。从学生角度来讲,我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多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不高,专业思想不稳定,再加上大多学生受就业观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对《农业经济学》课程学习兴趣不浓,存在应付考试思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可见,在《农业经济学》教学中,参与教与学的两大主体在更多时候处于分割状态,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和学生的被动式学习很难形成“教学互动、相互启发”的良性发展的教学局面。

1.3 单一教学形式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校《农业经济学》课程已开设多年,任课教师也非常重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注重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比如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增加了案例教学、“三农沙龙”等教学形式。但从整体上看,教学形式仍然单一。首先,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也借助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增加了案例教学环节,但多媒体仅仅减少了教师板书时间,许多现代农业经济复杂的发展动态演变过程和研究方法的推导演绎并没有显示出来,无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农业经济基本规律。案例教学仍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参与课堂的频次并不高,而且案例设计多与实际脱节,不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其次,部分教学环节缺乏对学生的有效监督,学生存在应付现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三农沙龙”一般安排在学期最后几周,由老师带领学生对当前“三农”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本环节设计的初衷是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点评为辅,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运用能力。但在实施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使得课堂讨论往往是个别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参与较少,没有到达目的。

1.4 传统考核形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目前《农业经济学》的考试形式大致分为两种:如果是必修课,一般采用期末出试卷闭卷考试形式;如果是选修课,采用写小论文形式。《农业经济学》是部门经济学,它不仅是农业经济理论的介绍,也是根据经济理论,研究和解决农业经济领域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纯粹试卷考试,往往侧重农业经济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考核,无法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对知识进行活学活用。而选修课的小论文,学生抄袭现象严重,也达不到督促學生掌握农业经济基本理论的目的。

2 应用型本科农业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2.1 完善教学大纲,理顺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关乎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内容的安排,因此完善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理顺教学体系是应用型本科学校开设该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及与其相联系的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科。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中,要结合中国农业发展实际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农业经济基本原理对中国“三农”问题应用,加强学生对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尤其是对农业微观主体经济行为和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在教材的编制中,要着重体现农业经济发展所特有的规律性,以农业的发生、发展、组织管理为脉络,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研究。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重要主體,其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都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鉴于《农业经济学》特点,要求任课教师既要具备农业经济扎实理论功底,同时要熟悉“三农”,对世界,尤其是中国农业发展有深入研究。因此,在我校农业经济学师资队伍建设中,首先,吸纳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参与本门课程教学,同时在教学安排中,要做好资源合理配置,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实行集体备课,这样既能集思广益,提高备课质量,又能对课程内容设置合理边界,避免重复讲授或遗漏重要内容。其次,为开展好实践教学,鼓励教师走出课堂,多到企业跨职锻炼,多进行田野调查,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料,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也可邀请企业管理人员、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到学校讲学,对教师进行培训。再次,师资队伍建设中,还要注意师资团队的梯度。既要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又要引进有创新能力、懂农业经济前沿理论和研究方法的青年教师加入,做到以老带新,取长补短。

2.3 创新教学方式,推进教学过程改革

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科,其内容包括农业中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组织与开发利用的规律及应用等(曹健,2016)。农业经济学涉及的庞大的理论体系,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很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持久,也就影响学习效果。因此,相较于其它课程,《农业经济学》教师更需要创新教学方法。首先,创新传统案例教学在《农业经济学》教学中运用,提高同学的兴趣度和参与度。这里最关键的在于案例的选择,教师可以带领同学参与案例的选择过程,如田野调查中搜集相关案例,将案例融进课堂深度剖析。其次,结合《农业经济学》特点,探索专题讲座、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其对农业经济的兴趣,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再次,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手段也要不断改变,除了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外,“慕课”等已成为高校教师创新教学的重要手段。第四,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参与到农业经济科研项目的研究中,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社会调查、数据整理,一方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学可以致用,提高其专业认知度,增强专业思想稳定性。

2.4 改革考试方式,锻炼学生独立创新能力

鉴于农业经济学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一门学科。在考试方式上应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实行“平时成绩+期末卷面考试+课程论文”综合评定方法。平时成绩由主题演讲、调查报告、读书笔记、专题讨论等内容构成;卷面笔试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测定为主;课程论文以当前热点“三农”问题为主题,题目可以由教师给出,供学生选择,也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拟题。课程论文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生要实时向教师汇报论文的写作工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对学生资料查阅、调研、数据整理等提出建议。考虑到教师教学工作量和学生科研能力,课程论文也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实践证明,改革后的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知识点,又能锻炼学生灵活思考农业经济热点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风。

3 结束语

《农业经济学》囊括了农产品供求、农产品价格形成、土地制度、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链等众多理论,理论体系庞杂,需要教师在课程内容选择上避免与其它课程重复,更要避免理论的堆砌。要根据培养目标,有重点安排理论讲授。同时,众多理论内容可能导致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学习起来有些枯燥,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要根据学生、课程特点选择合适教学方法,要与当前国家形势结合起来,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曹健.农业经济学案例教学实践问题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70-71.

[2]黄灿.应用型本科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2):153-154.

[3]张守,忠王,俊杰,等.例教学在土地经济学中的应用——以“土地规模利用”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9,(6):138-140.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