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培养党员干部的爱民思想

2020-02-14 06:02肖文红
学理论·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爱民党员干部新时代

摘 要: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培养“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政治智慧,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民思想,与人民心相印,同甘苦。培养党员干部的爱民思想,体现和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有利于加强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也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新时代,培养党员干部的爱民思想,要从办好事,心系于民;管好人,亲近于民;用好权,服务于民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新时代;党员干部;爱民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1-0094-02

古人云:“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为官者,正己爱民,自古以来都是备受推崇的为官风范;而残民以逞,必遭世人的抨击与唾骂。我国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关心百姓疾苦、倾听百姓呼声的优良传统。古代圣主明君将百姓拥护作为统治稳固的重要标识,强调民心向背关乎国家存亡,统治者唯有敬民爱民,方能政绩卓著。我国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爱民思想在新时代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为新时代培养党员干部爱民、敬民意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新时代培养党员干部爱民思想的重大意义

(一)体现和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否站稳人民立场,不仅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这是衡量共产党人一切言论与行动的最高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党建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具体实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行为都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正是党员干部爱民的充分体现。

(二)有利于加强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潍县任知县时创作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许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切与牵挂,道出了郑板桥浓浓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党员干部若能从心底爱民亲民,便会自觉将人民群众当作亲人,在实践中同人民群众保持高度一致,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党员干部心中若能时刻记挂着老百姓,就会设身处地为老百姓着想,切实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落于实处,一心为群众谋福利。党员干部只有把全部智慧奉献于人民,把力量源泉根植于人民、把深厚情感汇于人民,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竭尽全力为改善群众生活出主意、想办法、谋利益,才能进一步拉近与人民群众的干群关系,加强党员干部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三)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

古人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政权的成败在于人心的顺逆,政令能够推行,在于顺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逆民心。“民心”问题是执政党的根本问题。民心与执政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党员干部要“以百姓之心为心”,切身体会民心之所向,民生之疾苦。在理论上声明,在实践中明确要求将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党的根本政治优势。回首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正是因为党心中有人民,才使党的政权有了深厚的土壤和不竭的动力。党员干部爱民亲民,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联系群众鱼得水,失去群众树断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优秀党员干部的底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响亮、最掷地有声的政治宣言。党员干部只有爱民亲民,才能从根本上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新时代培养党员干部爱民思想的有效策略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树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政治意识,培养“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务实精神。时刻牵挂百姓安危,时刻谨记党的历史使命,严格要求自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一)办好事,心系于民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过,“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就要鞠躬尽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便要心系百姓,为民请命。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在具体实践中为百姓谋取福利,排忧解难。

第一,关心百姓疾苦。“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党员干部要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最需要做的就是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黨员干部要亲民、爱民,时刻将群众的安危冷暖记挂于心,在实践工作中,既能放下架子,也能俯下身子,还要耐住性子,脚踏实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党员干部要将改善民生、造福群众作为工作的至高追求,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

第二,为百姓做实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会见中外记者时,就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终都要落实到实事上,这既包括推动国民经济和惠及社会发展的“家国大事”,也包括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琐碎小事”。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关心老百姓的教育、就业、社会保证、医疗服务、居住条件等各个方面。党员干部要恪守本分,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竭尽全力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千方百计为民造福,为百姓排忧解难,让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不断得到真正的实惠。

第三,做百姓贴心人。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领导干部的主人。党员干部不仅要做到在思想上尊重人民群众,更要在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以自身的真心换取群众的信任。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而不只是将其作为口号,要杜绝一切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不实作风和表面功夫。“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党员干部只有用心爱民,方能得民心,只有亲民、爱民,才能为百姓所拥护。党员干部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党员干部对群众将心比心,时刻把群众的呼声和需求作为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二)管好人,亲近于民

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公仆本色,不断锤炼爱民、亲民的优良作风,真正做到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党员干部严格要求自我是确保党的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前提条件,更是党员干部爱民、亲民的重要体现和重要保证。我们党来自于民,必将服务于民,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因此,党员干部要切实提高爱民意识,从而能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和贴近群众。

第一,党员干部要发扬严以修身、严以律己的作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严以修身,就是要求党员干部不断在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党的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水平,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脱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1]。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党员干部必须时刻警醒自我,严格把好“独”和“微”两道关口,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控好自己,确保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这不仅有利于党员干部整体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深入群众,扎根基层,不断拉近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第二,党员干部要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人民”镌刻在旗帜上,经过九十多年的峥嵘岁月,依然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所在。党与人民之间的鱼水之情从来都是相互的,党员干部倾心于民,群众才能以德报德,从而赢得群众的坚定支持与拥护。党员干部以发展成果惠及千千万万的百姓就充分体现了“乐民之乐”,党员干部同心协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就充分体现了“忧民之忧”。

(三)用好权,服务于民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任何权力都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党员干部要按照规则和制度行使权力,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否则,权力一旦失控,就会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欲熏心,祸国殃民,激化干群矛盾,最终将受到群众唾骂,失道寡助,权力也迟早会被人民收回。只有矢志不渝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用好手中的权力,为人民呕心沥血,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第一,要秉公用权。权力只能围绕党和人民“公转”,坚决不允许权力围绕干部“自转”。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党员干部必须要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秉公用权要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权为民赋”的思想意识,坚持用权为民,时刻担负起服务人民的义务和责任。秉公用权还要求党员干部做到公道正派。古人云:“吏不畏吾寒,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强调官吏做到政治清廉,公道地使用手中权力。

第二,要谨慎用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党员干部要充分认清权力的本质,自觉抵制不良势力的腐蚀,避免跌落腐败的深渊,从而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与信任。谨慎用权要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坚决破除官本位的腐朽思想,自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群众谋取利益。谨慎用权要求党员干部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时刻坚守为官本分,不断提高为官的道德标准。

第三,要依法用权。依法用权是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基石和第一道门槛。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厘清法律边界,坚守法律底线。党员干部要意识到法大于权,时刻提高警惕,坚守“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准则。

第四,要廉洁用权。党员干部看待名利,必须以一颗淡泊之心,对待自身职责,必须以一颗敬畏之心,时刻保持公正廉洁,以坚强的党性稳住性子、管住行为、守住清白。不要因为一念之差突破法律底线,贪污腐败,最终身败名裂。

总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决不能以权谋私,更不能把权力视为己有,或用权力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在权力使用上,既要怀着一颗勤政爱民的公心,“一碗水端平”,殚精竭虑处处为民着想,绝不允许掺杂丝毫私心,又要加强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谨防滥用职权,坑害百姓。

參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收稿日期:2019-08-05

作者简介:肖文红(1990-),女,河北邢台人,博士研究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爱民党员干部新时代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小英雄李爱民
触摸俄罗斯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保持快乐心情的秘密
Thirty-Six Stratagems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