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舟水浓情”:良好党群关系的实践路径

2020-02-14 06:02刘芷雅
学理论·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党群关系民生问题全面从严治党

摘 要:人民群众是建党立党之根本,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胜利的中坚力量,党群关系向来是党的执政过程中最重视的关系。良好的党群关系,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保证。维持和培育良好的党群关系:第一,应当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肃正党内风纪;第二,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第三,必须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最崇高的价值追求,建设一个拥有高级理想信念,人民满意、信赖和拥护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关键词:党群关系;人民立场;全面从严治党;民生问题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1-0096-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脱贫的战略目标,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愈发凸显,对党的执政能力及党员的素质要求也愈发提高。2019年是脱贫攻坚任务冲刺的一年,党即将迎来接受人民群众检验的关键时刻,这就意味着党更需要密切和群众的联系,使群众更加深入地认识党、了解党,更加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共同投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大潮。

一、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一)人民群众是建党立党之根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心向背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一个不到一百人的小党派发展至今日成为一个近九千万人的世界级大政党,究其根本,是因为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尽管建党之初,共产党遭遇过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险阻,但新生的共产党并没有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投身于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潮当中。人民群众是党生生不息、星火燎原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思百姓所思,忧百姓之忧。人民立场,是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

(二)人民群众是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胜利的中坚力量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发展首先源于人民群众的需要,没有群众的需要,社会发展的矛盾斗争就无从谈起——人民需要和平,于是就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需要改善物质生活,于是就有了改革开放的华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归根结底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活动的结果。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面临的利益矛盾更多,发展的难度更大,人民群众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我们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只有党同人民在目标和行动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齐心协力、铆足干劲,才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二、建立良好党群关系的路径选择

(一)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建设人民群众信赖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强调从严治党,两个月后在江苏调研时,把“从严”提升到了“全面从严”的高度,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其中一环,彰显了党中央铁腕治党、肃正风纪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要求概括为:“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所谓“党领导一切”,在治党工作上,恰恰体现为“全面治党”,即各党政机构、各类大小事务以及各名党员,都必须处于党的领导与管理之下。一方面要做好党员干部的建设与管理的工作,另一方面要管好党内的各项事务,坚持党管全党,从严治党。党员是构成整个党组织的最小单位,党员的作风应代表着党的意志,若党员不能以身作则,损害的则是全党的形象和威信。必须使党内行事作风符合意识形态的要求,加强政治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党员干部。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要害在治”。一要严考核,治党员。对每一名党员的考核都必须全面、细致。建立起完善的党员考核机制,使党员考核常态化,定期对其政治立场、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等进行充分评估,及时清除党内腐败分子。二要严纪律,治党风。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党章党纪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一旦发现有违反党的纪律的情况,无论其职位高低,一律依规,从严问责。

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必须首先成为一个严于律己、自我革新的政党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与爱戴。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使党的领导继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

(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切,与人民群众生活最直接相关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民生,造福百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民生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也关系到一个政党的政治生命。

小康社会的建设是我们国家进行民生建设的重大举措。20世纪末,我国居民基本实现小康,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创造了人口脱贫的世界奇迹,但由于物质基础的局限,使得改革开放发展到现在,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人民生活水平之間的差距较大,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脱贫任务十分艰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需求愈发热切,所谓美好生活,与小康社会的本质是相通的、一致的,二者的内涵同样是多方面的,除了可观的收入之外,主要还包括充分的发展空间、丰富的文化体验、便捷的生活配套、完善的医疗养老体系、和谐的人居环境等,这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是衡量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指标,也是人民心目中的美好生活所应具备的特征。

我们所追求的幸福生活不会从天而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不会自动成真。促进新时代奋斗目标的实现,党和国家必须致力于增强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所谓“全体人民”,首要对象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困难群众,其次是广大中等收入群体。从他们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几大方面,全方位地给予政策上的保障和支持,发挥“先富带后富”的帮扶作用,实施对口援助计划,把发达地区的资源适当引流,逐渐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保障社会公平。民生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人民服务也是无止境的,党和国家要始终把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党的最高利益和永恒价值追求,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方能获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保持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

(三)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崇高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的文明历程自远古走来,经历了上万年的进化与蜕变,从野蛮发展至文明,人类追求自由和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息。如今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思想已经进化至一个新的高度,他们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意识越来越强大,马克思主义正是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大背景之下,正是诞生于无产阶级追求自由权利的运动之中,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先驱,马克思把人类带进了反对私有制、反对阶级压迫,以实现人类解放为最终目标的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国家跨越了“卡夫丁峡谷”,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直接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先天缺乏资本主义国家雄厚的经济基础,起点低,用以保障和实现人民权利的物质条件相对匮乏。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近年来我国居民的幸福感问题、素质问题、教育不公、人口压力等问题的出现,逐渐使经济高速发展与精神文明进步相对滞缓的社会矛盾暴露出来。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某些阶段性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并不能否认党和国家对于保障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崇高价值追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主体是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应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崇高的目标追求。一要推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以及更坚实的物质基础;二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落实到事关人民群众的每一件大小事当中,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人身自由与追求幸福的权利;三要坚持教育先行,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水平,为人的全面发展注入知识的血液。个人的发展关系到全民族的发展,整体的进步无法脱离于部分的进步而独立进行,构成社会的每一个个体融汇成了促进社会进步的整体合力,其存在和发展与这一社会的前景息息相关。

三、结语:党群一心,共圆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人民自始至终都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我们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坚守人民立场,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人民群众一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奋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俞可平.努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谈《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3):4-5.

[4]蔡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J].党建研究,2017(12):19-21.

[5]林崗.学习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民立场[N].人民日报,2018-08-07(07).

收稿日期:2019-08-06

作者简介:刘芷雅(1995-),女,广东清远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党群关系民生问题全面从严治党
社会资本视阈下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群关系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浅析医院党建工作中的人本管理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施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国外医疗保障模式对我国医疗保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