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党内巡视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

2020-02-14 06:02王桂芝张丽嫣
学理论·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内在逻辑从严治党

王桂芝 张丽嫣

摘 要:党内巡视制度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起步,从确立至今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有其演进的内在逻辑。无论是革命年代,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巡视制度适应、服从和服务于党在各个时期工作重心,从严治党是巡视制度演变的逻辑起点;党内巡视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从严治党的机制创新,成为从严治党的有力抓手。要准确把握巡视制度的功能定位,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创新,提升巡视工作质量,注重监督实效,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中发挥巡视制度的利剑作用。

关键词:从严治党;巡视制度;内在逻辑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1-0098-02

党内巡视制度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起步,从确立至今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巡视制度作为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的制度之一,有其演进的内在逻辑。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历史条件下,研讨巡视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巡视制度的历史演进

(一)民主革命时期党内巡视制度的创建与探索

党内巡视制度起源于建党初期的中央特派员制度。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得随时派员到各处召集各种形式的临时会议,此项会议应以中央特派员为主席。”[1]961925年党的四大提出“中央随时特派巡行员,并同时做职工运动的指导员。”要求“将各地农民运动特派员放在本地党委指导之下”[1]362。1928年7月,党的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要求“经常的巡视员到各地工作,并注意找出新的积极的工人同志担任巡视工作,巡视员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极力避免巡视员的机关化与官僚化”[2]。“特派员”“特派巡行员”到“巡视员”,从概念到具体工作内容的变化均体现出了巡视制度的渐进之意。

1928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第五号通告《巡视条例》[3],明确规定了巡视员的条件和职责、人数、巡视期限、巡视方式,要求中央、省委、县委、特委都须设专门巡视员。《巡视条例》第一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确立了党内巡视制度。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中央巡视条例》明确了巡视员的资格、工作纪律和职责权能,制定了巡视工作的主要流程、基本方法和主要任务,并要求各省各地参照该条例建立自己的巡视制度。与1928年的《巡视条例》相比,《中央巡视条例》在具体化、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上前进了一大步,在党内巡视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改革开放后党内巡视制度的重建与发展

党内巡视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暂时搁置了,正式重新启动是在改革开放以后。1990年,中央提出派驻巡视组对各地区、各部门进行巡视监督。1996年中央纪委制定并下发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建立巡视制度的试行办法》,决定重建党内巡视制度并进行试点。2000年中央组建巡视办公室,2001年9月,要求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要逐步建立巡视制度。

党的十六大做出了“改革和完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的重大决策。2003年颁布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把巡视制度确定为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之一。党的十七大党章修正案将巡視制度以党内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2009年中央发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为巡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巡视制度建设进入新阶段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要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的监督作用,修订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并开展专项检查;2013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巡视工作的意见》和《中央巡视工作2013-2017年规划》;党中央在2015、2017年两次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进行修订;党的十九大《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案把巡视制度单列为一条,增加了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的要求;《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释放了从严治党一刻不停歇的强烈信号。

可以看出,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形势的变化,巡视制度随之确立、发展并逐步完善。

二、从严治党是党内巡视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

(一)从严治党是党内巡视制度演变的逻辑起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处于秘密状态和革命战争条件下,巡视制度是发展组织力量、实现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随着党员数量的增加,各地党组织纷纷建立。为了加强党对地方各级组织的指导,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党内巡视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党的队伍出现了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状况,巡视制度对于从党员群众中提拔干部、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体系运转顺畅,政治清廉,腐败问题被控制在较低限度内,党内巡视制度暂时搁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明显变化,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经不起考验,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成为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迫切需要恢复和加强党内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复杂。必须标本兼治,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巡视制度打造成治党治国利器,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中来。可见,无论是革命年代、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巡视制度适应、服从和服务于党在各个时期工作重心,其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党内巡视制度演变的逻辑起点看,巡视制度作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发点都是为了管党治党。

(二)党内巡视制度成为从严治党的有力抓手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根本要求。党内巡视制度成为不同历史时期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特派员工作主要是与各地党组织建立联系,传达党中央的指示,同时向党中央汇报下级党组织的情况。大革命失败后,中央派巡视员指导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各级巡视员深入基层支部,重点解决党的干部严重不足的问题。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党中央着力从思想上、组织上管党治党,加强了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巡视制度聚焦党内监督功能,成为从严治党的一把利剑。在加强思想、组织、作风三大建设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用“纪律建设”替代“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其他五大建设之中。这样,党的建设系统工程涵盖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巡视制度通过党内自上而下的自我监督,为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巡视制度加强了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深化政治巡视的新要求。虽然政治建设提出的时间较晚,但是,其他几个方面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围绕党的政治建设,服务于党的政治建设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准确定位政治巡视,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在巡视实践中对地方进行政治体检,通过政治巡察,不断发现并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对于中央政策贯彻执行不力、政治生活不严肃、党内组织不健全等问题,提升了党员的政治觉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其次,巡视制度通过发现和处理党内的违法违纪现象,有力推动了党的思想、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净化了党内生态环境。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中管干部中,一半以上的线索来自巡视,揭露了山西塌方式腐败案等大案要案,仅2017年就有39名省部级以上高官落马。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严查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严查黑恶势力“保护伞”,严查“村霸”、宗族恶势力和黄赌毒背后的腐败行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九大以来,截至2018年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1 829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 288人,移送司法机关1 649人。全国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23.87万个,处理31.60万人,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和威慑力。

最后,巡视制度有力推动了党的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共组织开展12轮巡视,覆盖277个单位党组织,各省区市党委共组织巡视了8362个党组织,中央军委组织开展13批次巡视,在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下,巡视工作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全覆盖[4]。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对巡视组织采取“三个不固定”,巡视组组长一次一任命,把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配合起来,创新了“一带N”巡视方式。二是聚焦主要问题。从以“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为工作重点,围绕“四个着力”,紧扣“六大纪律”,提出政治巡视,巡视制度逐步实现管党治党标本兼治。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以党章为基本遵循,搭建起以巡视工作条例为主体、以配套制度为支撑的巡视制度体系,为依法依规巡视扎牢了制度笼子。党内巡视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从严治党的机制创新,在从严治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党内巡视制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准确把握巡视制度的功能定位

对于巡视制度的功能定位,既不能泛化,也不能简单化。如果认为巡视制度无所不包,无所不管,就会使巡视制度难以聚焦主要问题,威力大减;如果仅仅把巡视等同于反腐,就有可能忽略或放任了政治问题,也难以达到从严治党的要求。党的十九大将巡视定位为政治巡视,是在反腐取得显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功能升级,不能理解为不反腐了。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政治巡视与反腐败息息相关。表面上看,绝大多数腐败问题是经济问题,实则是政治问题。腐败问题与政治问题往往相伴而生,贪官堕落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政治上不过关,党员意识淡薄,丧失了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政治立场。因此,全面从严治党,腐败要反,政治意识、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更要监管。

(二)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巡视制度创新

对巡视组的监督要落实。巡视组担负着代表上级党组织监督下级党组织进行党内监督的重任,然而,监督巡视组权力的使用是巡视制度中的一个薄弱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這方面的规定相对宽泛,可操作性不强。为了提高巡视监督的公信力,要加强对巡视组自身的监督。巡视组人员的选拔除了工作能力、年龄结构外,更要突出廉洁、忠实可靠、严守党的秘密等政治素质;在监督方式上,巡视组除了接受巡视领导小组的组织监督外,还应接受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发挥新媒体平台的监督优势,畅通民众参与监督渠道,落实对巡视组自身的监督。

巡视经费的保障要到位。经费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独立而稳定的经费保障是巡视组正常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在现行相关文件中,没有涉及巡视经费如何保障的问题。实践中基本上由被巡视地区或单位负担巡视工作经费,在制度上为潜在的权力交易提供了可能。因而,巡视组的工作经费必须由上级财政预算全额提供,确保有独立的经费来源,并在规章条例中确定下来。

巡视成果运用要强化。巡视成果的运用转化关系到巡视制度的成效。巡视小组推动成果运用转化的动力不足,被巡视单位主动整改的压力也不大,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巡视、轻整改”的片面认识。随着巡视工作的逐步深入,需要对巡视成果运用的启动方式、转化程序和保障机制做出系统安排。抓好监督整改工作这一关键环节,严格整改时限,建立健全整改评估机制,联通巡视制度的最后一公里。

(三)提升巡视工作质量,注重监督实效

建立巡视工作绩效评估体系。建立巡视工作绩效评估体系要从效率与效益两个方面着手。评估巡视工作效率包括发现问题线索的效率、巡视成果运用效率、促进整改的效率以及整个巡视工作的效率,只有提高巡视监督发现问题与反映问题的效率,才能更好地发挥巡视在党内监督中的监督作用;评估巡视工作效益是指巡视工作的效果与影响,既包括在党内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也包括社会影响。巡视工作绩效评估体系要把效率和效益统筹起来,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充分反映巡视工作的实效性,以不断提升巡视监督质量。

完善巡视工作方式方法。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现有常规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增强灵活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政治巡视,将“明察”与“暗访”相结合,通过不定期巡视,多次巡视甚至是多小组配合巡视,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反贪、信访等相关部门、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线索。总之,必须结合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进行巡视制度创新,才能将巡视制度打造成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把“利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628-629.

[3]中央通告第七号——关于党的组织——创造无产阶级的党和其主要路线[C]//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5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652.

[4]新华社记者锻造.巡视监督利剑探索自我净化路径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工作综述[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09-28(1).

收稿日期:2019-06-19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项目:《从严治党视阈下的党内巡视制度研究》(SM201611417010)

作者简介:王桂芝(1971-),女,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张丽嫣(1993-),女,贵州黎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内在逻辑从严治党
老虎苍蝇都要打 把打黑同反腐结合起来
全面从严治党的贵州实践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
漫话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脉络
“全面从严治党”的由来
浅析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
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