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2020-02-14 08:43戴家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1期
关键词:焦母焦仲卿孔雀东南飞

戴家华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后人盛称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也称“木兰辞”)为“乐府双璧”。它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这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除了采用个性化的对话、抒情性的穿插、渲染衬托等方法外,还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那么,在本诗中细节描写有哪些作用呢?

一、刻画人物的性格

在人物活动中,特别是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在不经意间,或情绪失控的状态下表现出来的细节,常常能暴露出人物性格中最深层的东西。因此,通过细节描写去解读人物、分析人物,得出的结论往往更接近人物最本真的一面。

在仲卿求情的过程中,焦母在威逼利诱无果、儿子又弱弱地宣称“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情形下,情绪顿时失控,于是她怒不可遏,“搥床便大怒”。“搥床”这个细节,将焦母蛮横无理、独断专行、自私狭隘的性格暴露无遗。

在辞姥别姑这一情节中,刘兰芝精心穿戴,刻意梳妆,前去与焦母拜别,又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场景:“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即便是面对即将被遣送回娘家的儿媳妇,焦母也依然“怒不止”,这个怒气冲天的细节,刻画出了她一贯蛮横无理、不近人情的性格,这也与刘兰芝有教养、讲礼数的得体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爱情幻想破灭后,刘兰芝决定用死来捍卫自己的爱情,表明自己的忠贞。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也许是长裙影响快步行走,于是她“揽裙”;也许是步履急促,因而连丝鞋都脱落了;但她没有丝毫的犹豫,“举身”一跳。伴随着一个美丽生命逝去的这些细节,表现了刘兰芝坚决果断、忠贞刚烈的性格。

二、反映人物的处境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等级特别森严:尊卑有序,长幼有别。在人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礼法的约束。权势差异、尊卑贵贱、身份地位、际遇处境、人际关系等都可能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因此,人物在复杂关系中的行为细节,可以反映人物在特定时刻的处境。

焦仲卿在得知刘兰芝要自遣回家后,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缓和婆媳关系,化解家庭矛盾,守护自己的爱情,于是他向母亲求情。在央求过程中是“府吏长跪告”,在请求无果后是“府吏默无声”。不管是“长跪告”,还是“默无声”,这两个细节虽然也能表现焦仲卿的孝顺、忠厚,但毫无疑问,也反映出他在家中没有任何地位,凡事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焦母的安排,连自己的婚事也作不了主,更不要说保护自己的妻子了。

刘兰芝在辞别小姑时,“泪落连珠子”,姑嫂共同生活,共同嬉戏,今日离别,涕泪涟涟,表明两人关系和谐融洽,亲密友善。可在兰芝与封建家长焦母话别时却不是这样,滴泪未洒,她表现得异常的坚强。得体的话语,似乎在表明自己并没有什么过错,不卑不亢中略带不满。同为话别,可面对不同的对象,刘兰芝的表现迥异,这差异恰好反映了人物关系的远近,人物感情的亲疏。

刘兰芝回到娘家后,在再婚的事情上,因为母亲能够体察女儿的心意,同意女儿的选择,所以在母亲面前是“阿女含泪答”。在亲近的人面前,兰芝无限的伤心,难言的痛苦,都真实的表露了出来。刘兰芝对兄长的粗暴专制、冷酷无情早有清醒的认识,对他绝不心存幻想,因此,在刘兄面前是“兰芝仰头答”。既然无法改变兄长的主意,争辩反抗也是徒劳,只有假意随从。其实,我们可以推想,此时的刘兰芝,也许已经作好了以死殉情的打算。这两个细节:在母亲面前“含泪答”,在哥哥面前“仰头答”。这样的变化,对比十分鲜明。虽然同为亲人,可刘兰芝与母亲,刘兰芝与哥哥的关系有别,她在两人面前的处境也不相同,因而情感表达的方式也就不同了。因为兰芝明白,在见利忘义、冷酷无情的人面前流泪,非但不能换来同情与抚慰,反而会显出自己的脆弱与可怜。

三、暗示人物的心理

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而人物心理的展示,可以通过内心独白来直接披露,可以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还可以通过细节描写来暗示……在《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许多通过细节描写来暗示人物心理的例子。

在刘兰芝准备与焦母和小姑辞别之前,性格坚强的她,决定要精心梳妆打扮一番。一方面要给焦家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另一方面自己要体面地离开焦家。可在穿衣佩饰时,还是“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四五次,这一细节暗示她心烦意乱,难舍难分。其实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是有违心愿的遣归,并且要离开自己深爱的丈夫,婚姻又前途未卜,谁又能轻松愉悦、从容淡定呢?

刘兰芝被遣回家,自然是极不光彩的事情,“进退无颜仪”写出了她初回娘家时的尴尬情形。她上堂拜见母亲时,“阿母大拊掌”,“大拊掌”的细节,表现了刘母的震惊诧异、伤心失望。昔日悉心调教女儿,培养了一个勤劳贤惠、知书达礼、多才多艺的女儿,可女儿却不迎自归,想到女儿渺茫的未来,此时的刘母自然是心灰意冷、痛心不已。

焦仲卿在与刘兰芝诀别时,已经决定以死殉情:“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他在听闻刘兰芝的死讯后,也最终“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焦仲卿“徘徊庭树下”,不是因为他性格软弱,更不是因为他恋生惧死;而是因为他上有老母无人养老送终,下有小妹尚未长大成人;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兄长。“徘徊庭树下”这一细节,折射出了焦仲卿复杂的心理:对母亲的牵挂,对妹妹的担忧,对刘兰芝的爱恋,还有爱情破灭后的痛心绝望……

四、表现人物的情感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而鲜活的人物形象,必然具有细微复杂的思想感情。在《孔雀东南飞》中,许多细节都比较真切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刘兰芝心知哥哥的主意已经无法改变,母亲也爱莫能助,太守家在催婚,母亲也在催促她做嫁衣,她与焦仲卿爱情的最后一丝幻想破灭了,于是“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无奈无助的刘兰芝“默无声”“掩口啼”“泪如泻”的细节,把她肝肠寸断的悲痛、心灰意冷的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焦仲卿得知事情突變,匆匆赶回,“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尽管刘兰芝对她和焦仲卿的婚姻已经彻底绝望,可得知仲卿归来,似乎又抓住了一根情感的稻草。她“蹑履”“怅然”,在哀怨、痛苦中的她心怀期待,充满惆怅,她需要马上见到焦仲卿,她需要做最后的倾诉,她甚至需要最后的抚慰。两人见面后,刘兰芝“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她一边“拍马鞍”,一边不住地“嗟叹”,尽管表情达意矜持而含蓄,可“嗟叹”之中,又是何等的伤心、痛苦和绝望啊!

既然生不能恩爱相伴,长相厮守,那就只能“黄泉下相见”了,双方约定之后,“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短暂的相会,随即便是永远的别离。一对有情人,却“生人作死别”,这“执手”的细节,远不是柳永笔下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可比的,这是依依不舍,这还是缠缠绵绵,这更是最后的诀别。几多爱,几多痛,几多怨,几多恨,全在这无言的“执手”之中。

前面为了表述的方便,将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成了四个角度,实际上,有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多元的,如“下马入车来,低头共耳语”,焦仲卿在他母亲面前是“长跪”“再拜”,可在自己心爱的妻子面前就不同了,“低头共耳语”,显得亲密殷切、温情备至,也透露出了浓浓的依恋之情。另外,在《孔雀东南飞》中,还有许多经典的细节描写,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著名作家李准曾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真实的细节;传神的细节,往往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鉴赏文学作品,就得品味细节,于细微处见真章。

[作者通联:贵州桐梓一中]

猜你喜欢
焦母焦仲卿孔雀东南飞
浅谈焦仲卿的悲剧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原因及思想意义
焦母嫉妒心理探微
兰芝被遣只因焦母恋子
沈阳求职竞争指数高 东北继续孔雀东南飞
翻飞在性格的掌中
焦母是可以理解的
焦仲卿:一个被误读的人物
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