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

2020-02-14 06:11刘健余
财会学习 2020年2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

刘健余

摘要: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内部控制的缺失暴露出不少问题。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从事公益服务。所以构建适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需要的内部控制执行保障体系,己经越来越迫切。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地探索,力图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前言

国内的文教卫生、住房等民生类问题,均由各级事业单位主管。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主管部门为了达成最优资源配置目标,通常会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准提升、公益属性发挥的关键环节,又是,财政资金优化使用的重要举措。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念界定

什么是事業单位的内部控制,在研究之前必须要阐明其定义。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就明确指出:“内部控制就是指单位为了能够正常的运转,通过建立一定的制度体系、运行机制,保证自己能够正常地运转下去,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科学地防范。”因此,在事业单位中同样要涉及到经济活动,同样也需要对自己的财务情况进行合理地控制。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主要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一)内部环境方面

内部控制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主要看事业单位内部如何来对待这项工作,也就是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如何,好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很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干扰。行政事业性单位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单位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单位的管理机制、执行情况等,总的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目前表现为如下的特点:

1.领导素质与态度良莠不齐

领导是一个单位的带头人,他们的行为、意识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工作情况。一个领导的职业道德水平、素质对单位来说非常重要,更对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有很大的影响。从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现状来看,领导的素质良莠不齐,真正重视内部控制的领导很少,提高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是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工作的重点内容。

2.组织架构安排不合理,权责不清

在我国,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在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结构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与国内企业所推行的“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相比,行政事业单位在权力制衡方面存在严重欠缺。在授权审批阶段,需对其合法性进行监督;在执行阶段,还要对执行的规范合理性进行监督;由此可见,监督部门必须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且高一等级方可发挥实效,可是在国内,监督机构与执行机构平等,因而欠缺实效。

(二)风险评估方面

在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防控具体实践中,一些基层单位虽创建了风险防控制度,可是却很难落到实处,因为这些制度只是强调各业务部门要严格落实责任,时刻关注可能出现问题而已。根本没有在经济活动领域构建起风险定期评估体制,更没有专业性的风险评估工作组,风险防控制度形同虚设,根本不具备任何实效作用,只是敷衍上级检查的幌子罢了。

(三)控制活动方面

1.内部控制制度不成体系

部分基层事业单位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尽管已经实现了业务全覆盖,可是落实到每项具体制度中,尚未达到全面细致的标准,仅能发挥总体规范效用,也就是仅有方向引导作用。

2.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

事业单位机构内部职责权限,仅有各业务处室岗位框架图例,可是有关内部控制的关键性岗位,尚未做出控制规划,尤其是政府采购、收支预算等经济层面的业务,尚未明确具体权责。

3.没有建立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

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尚未构建起科学高效的内部控制信息操作系统,大都只是具备了相对独立的财务、人事等工作软件,各事业单位均未构建起能够把经济活动及其对应的内控流程整合起来的信息化操作系统。

(四)信息与沟通方面

其一,尚未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化管理,沟通渠道阻塞,反馈机制欠缺、信息化水准过低且伴有安全隐患。其二,存在显著的信息沟通不畅通现象,常见的信息渠道包括横纵二种,前者专指各部门间的沟通;后者包括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二种情况。其三,欠缺完善统一的信息反馈制度,政府所推出的信息公开制度尚未达成公众预期目标,引起公众质疑。其四,信息化建设水平过低,且伴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五)内部监督方面

能否实施有效的内部监督工作,与国内行政事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当下,国内各事业单位在内部监督层面普遍存在着监督力度和独立性不够问题。

1.内部监督机构设置不到位,独立性不强

行政事业单位欠缺内部监督机构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单位尽管存有内部监督机构,可是问题较为突出,囊括了监督机构力度不足、独立性较差、员工专业水准过低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2.内部监督力度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所推行的内部监督制度,基本都存有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的问题,对监督实效的发挥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

其一,单位人员岗位设置科学合理,尽可能规避兼职现象,如果实在分配不开,必须出现兼职行为,也要坚守岗位不相容的原则;其二,必须杜绝营私舞弊行为。既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的权责,又要依据事件的重大程度,推出集体决策审批制度,集体做出的决定绝不允许个人做出任何程度的更改;其三,必须明确单位资产保管对应的职责权限,只要涉及到资产的采购、信用、核销等事务,必须设有专人负责;此外,还要推行定期资产盘查制度,杜绝账实不统一问题,为了有效阻止资产流失问题,必须依据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落实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策略。

(二)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理应设置专门的风险评估工作组,为风险评估工作开展、风险评估体系完善奠基。这里的工作组既可在内部控制部门中设定,又可在牵头部门里设置;这里的风险评估体系则囊括了目标设定、风险的识别、分析、应对、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三)加强内部控制活动

推行内部控制制度,首要提高单位领导者们的内控意识,在实践操作中,可选用培训学习、经验交流等举措,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内部控制在单位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功效。推行内部控制工作,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所以要帮助员工认识到内控的实效作用。作为推行内控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在立足发展实际,遵循相关法律规范的前提下,构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体系,只要切实可行,就要狠抓落实,绝不可形同虚设。

(四)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为了实現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沟通共享目标,必须选用有效措施,确保横向纵向信息沟通渠道畅通无阻。于前者而言,必须依据单位横向信息沟通发展实际,将渠道、频率、方式等内容纳入制度范畴。

内部控制活动所涉及的内控理念、流程、方法等要素,借助信息化手段被固化到信息系统之中,最终达成体系常态和系统化目标,即所谓的内部控制信息化。众所周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即可迅速高效达成目标,内部控制活动也不例外,在内部控制活动中引入信息技术,既可自动达成制约经济业务的目标,又能有效缩减人为影响,提高内控实效;基于信息技术的准确和及时特性,还可规避日常失误现象,达成信息沟通实效。

(五)强化监督机制

为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可持续发展目标,理应构建起对应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囊括了内控设计、运行、评价三个层面的内容,引入内控监督体系,既可达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又能将内控制度落实到位,达成累积经验完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外部监督体制,通过借助中介机构等外部力量的举措,将内外力量整合起来,确保内控实效得以完全发挥。

五、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阐释可知,内部控制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管理内容范畴,且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国内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业已构建了内部控制体系,可是依然不够尽善尽美,因此,国家先后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新政策,为行政事业单位推行内控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在具体操作实践中,选用切实可行的重大策略。

参考文献:

[1]唐昭华.试论如何实现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完善[J].现代商业,2012 (08):24.

[2]刘永泽,张亮.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 (01):35.

[3]樊行健,刘光忠.关于构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若干思考[J].会计研究,2011 (10):45.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