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理论视域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初探

2020-02-14 05:53郭玲
商情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美育教学改革

郭玲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都离不开美育的滋养。新时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既承担立德树人的育人重任,更面临育人对象的时代变迁。将美育理论的情感性、形象性及趣味性贯穿到“基础”课程教学中,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吸引力,提升抬头率;营造美的环境,升华教学目标,提升课程温度与深度。

【关键词】美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一、美育理论下“基础”课面临新挑战的再思考

(一)现代性造成崇高感的缺失

在美学理论认为人们内心的崇高感与道德感在某种程度上是统一的。社会的道德感与崇高感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前,某些文学艺术、短视频作品为了吸引眼球,追求“流量”,赚取经济利益,不惜借助“恶搞”“丑化”“歪曲”的外衣,传播低俗文化及价值观,甚至有的不惜丑化民族英雄为“看点”,潜移默化的消解了人们内心深处崇高的价值观。“崇高”的消解并没有给人带来身心的自由而使人们陷入选择的焦虑之中。崇高感的缺失与之而来的是人们信仰的缺失。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构建精神家园与意义世界是“基础”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人物的重要途径。

(二)科技文明为全面发展带来挑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精神丰富自由取决于现实世界的关系丰富性。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人与虚拟世界交流的频繁势必会形成现实丰富性的缺失,弱化其精神的丰富性。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时代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审美意识与思想道德意识的高度融合。高校的思政教育体系应该利用审美的情感性,趣味性及形象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的构建。解决现代大学生面临的焦虑。

现代人只是按照既定的程序规则进行生活,使得人们的生活感觉被上了一把枷锁。科技的快速发展与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与现实世界的疏远必然会导致人与人关系的淡漠。

二、美育理论有利于提升“基础”课的温度与深度

纵观“基础”课教学内容,其本身就蕴含着“美”的内容,比如人类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中华儿女“家国一体”的爱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之美等等。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教学的同时,挖掘课程“美”的元素,用形象与语言,构建美的课堂,将美育理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美的教学打动学生,是提升“基础”课程温度与深度的必经之路。

美育理论认为审美活动是高级的情感体验。营建和营造美的课堂环境与氛围,不仅增强“基础”课的吸引力,更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审美活动中,让知识理解“入脑”、“入心”,更能抵达灵魂深处,激发思考及反思,实现理想思考与情感认同的和谐统一。比如,在讲解人生态度时,可选择一组色彩对比较为强烈的图片,以表示消极的人生态度与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区别,让学生在审美评价中反思自己的人生状态及人生态度,升华人生境界,提升“基础”课的温度。

将美育理论贯穿于“基础”课,不仅能升华人生境界,更能通过美育塑造人格。比如,在课前或课间休息时,播放与教学主旨相关的音乐,烘托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且通过音乐审美活动及音乐体验,传递情感,发现最本真的自我,帮助学生塑造人格,提升“基础”课的深度。

三、美育理论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美育理论的情感性在教学中应用

情感性是美育理念的突出特质。以情动人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有利于提升教学的实现性。将美育理论贯穿“基础”课中,主要是借“以画入情”达“触心入情”。“以画入情”即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精美的演示文稿辅助教学,加之教师的形象美与语言美的共同作用,构建课堂美的画面。演示文稿的主色彩选择应与教学主旨有所呼应,图片、字体、文本格式等应简洁大方,符合学生的审美观,避免使用过于华丽,本末倒置,使人出现审美疲劳。“以画入情”的目标是在美的课堂环境与氛围中,触动学生心灵,以感性认识激发理想思考,在“基础”课温度与深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二)美育理论的形象性在教学中应用

美育理念的形象性是有别于其他教育理念的,美育理念在传统的以理服人的基础课程教学中,能够将抽象的教育理论进而形象化,提升课堂及教学的吸引力。美育理念的形象性特質可以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呈现,例如:微电影、摄影展,或与专业技能结合,开展“课程思政”专业作品设计等活动。课堂上,通过视频、图片的渲染,结合教师“美的语言”进行教学,在“美”的享受中,触动心灵,激发内省思考,让“基础”课有温度又有深度,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长效性。

(三)美育理论的趣味性在教学中应用

将美育理论贯穿“基础”课中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要使学生乐学,在教学过程中要追求教与乐的平衡。增强“基础”课的趣味性不仅仅是开展趣味性的活动,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回应学生关注点,以趣味性的案例、事例导入课程,展开教学,引导思考,让“高大上”的教学主题及内容在“接地气”中,入耳、入脑、入心。

(四)教师的仪态美与语言美

教师的仪表美首先表现在教师的外在形象上。按照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依据自己的特点搭配合理的着装,总体上呈现教师的知性形象。教师的仪态美还包括适当的手势及姿态,站姿与坐姿需温润儒雅,体现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学行走过程则展现良好的体态与活力。最后教师还要注重自己的表情美,在不同的教学内容及背景下要有相应的表情体现,避免过于呆板的面部表情。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时即使学生的观点有失偏颇,也要微笑回应展现亲和力。

“基础”课教师的语言美不仅要具有时代性与艺术性,更要具有思想性与亲和力。“基础”课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步伐,更新语言词汇要及时,用学生喜爱的语言拉近与其心灵距离。教师的语言美还体现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中,既幽默风趣,又思想深刻,在寓教于乐过程中引人深思。

参考文献:

[1]庞桂甲,梅雪.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性建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12).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美育教学改革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美育教师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